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當代名醫(yī)方

1.平肝治疼湯(河南省名中醫(yī)孫一民方)
處方:
白芍15克,當歸9克,麥冬15克,白附子9克,地龍15克,石斛12克,遠志6克,白僵蠶9克,鉤藤15克,山梔9克,連翹15克,白蒺藜15克,甘草8克,夜交藤20克,絲瓜絡15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能:
養(yǎng)血滋陰,祛風通絡。
主治:
面肌痙攣。
本方原載:
孫一民.臨證醫(yī)案醫(yī)方(修訂本).鄭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85。
2.酸甘解痙湯(四川省名中醫(yī)賈河先方)
處方:
白芍60克,木瓜30克,甘草15克,黃芪30克,茯苓10克,桂枝12克,丹參30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能:
緩急止痛,疏風通絡。
主治:
面肌痙攣。
本方原載:
賈河先.百病良方(第三集).重慶:重慶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重慶分社,1986。
3.中藥合針刺方(國家級名中醫(yī)黃宗勖方)
處方:
首烏15克,白芍15克,鉤藤15克,磁石15克,龍齒15克,僵蠶12克,丹參15克,地龍15克,棗仁15克,蜈蚣3條。
隨證加減:
風寒滯留加防風10克,柴胡12克,蔓荊子10克;陰虛陽亢加龍骨20克,牡蠣30克,珍珠母30克;氣血不足加黃芪20克,黨參15克,當歸12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取穴:
攢竹透睛明、四白透顴髎、太白透下關(guān)、地倉透迎香、顴髎透地倉、合谷透勞宮。
隨證加減:
風寒滯留加列缺透偏歷、太沖透涌泉;陰虛陽亢加太溪透昆侖、太沖透涌泉;氣血不足加足三里透合陽,氣海、神闕艾條灸。
方法:
用捻轉(zhuǎn)進針法,平補平瀉,留針30分鐘~1小時,每隔10分鐘捻轉(zhuǎn)1次,12次為一個療程,休息3~5天,再行下一個療程。
功能:
針刺通經(jīng)活絡,藥方熄風止痙。
主治:
面肌痙攣。風寒滯留,癥見面部肌肉痙攣,口角牽動,苔薄白,脈浮緊;陰虛陽亢,癥見面肌抽搐,眼裂變小,口角被拉向患側(cè),伴有頭暈頭痛,性急易怒,情緒激動時則抽搐愈甚,口干,尿黃,脈弦數(shù);氣血不足,癥見面部肌肉陣發(fā)性抽搐或跳動,伴有心悸頭暈,神疲乏力,面色蒼白或萎黃,口唇淡白,舌淡,苔薄白,脈細。
本方原載:
黃宗勖.中國百年百名中醫(yī)臨床家叢書——黃宗勖.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4。
4.中藥合針刺方(湖北省名中醫(yī)趙昌基方)
處方:
黃芪20克,白芍20克,棗仁12克,何首烏12克,龍骨15克,地龍15克,僵蠶10克,丹參12克,龜板15克,麥冬12克,生地12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能:
滋陰養(yǎng)血,平肝熄風,活血通絡。
主治:
面肌痙攣,證屬肝血不足,筋脈失養(yǎng),絡脈阻滯。癥見身體消瘦,面色無華,精神憂郁,左側(cè)面肌及口角部抽搐頻繁,局部觸覺遲鈍;舌淡紅,苔薄白,脈微弦。
取穴:
下關(guān)透地倉,四白透大迎,地倉透頰車,風池、合谷、行間、足三里。
方法:
均用瀉法,每日1次,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行針1次,10次為一個療程。
本方原載:
趙曉琴.趙昌基臨床經(jīng)驗與學術(shù)研究.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06。
5.熄風解痙湯(桂派名老中醫(yī)董少龍方)
處方:
川芎10克,當歸10克,枸杞子15克,山茱萸10克,全蝎5克,蜈蚣2條,熟地黃15克,白芍藥15克,地龍10克,僵蠶10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7天為一個療程,服2~3個療程。
功能:
養(yǎng)血滋陰,熄風解痙。
主治:
面肌痙攣。癥見面肌不自主抽搐。
本方原載:
董少龍.熄風解痙湯.廣西中醫(yī)藥,2006,29(5):36。
6.穩(wěn)神湯(遼寧省名中醫(yī)黎凱方)
處方:
天麻、鉤藤各15克,柴胡10克,白芍20克,郁金、梔子各15克,生牡蠣、生龍骨、珍珠母各3克,百合15克,合歡花25克,首烏藤、酸棗仁、柏子仁、茯神、遠志各20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10天為一個療程,一般服用2~3個療程。
隨證加減:
陰虛明顯,癥見體瘦,面紅,脈細數(shù),加龜甲,以滋陰潛陽;陽虛之象明顯,癥見平素畏寒,便溏,精神萎靡不振,加肉桂,以扶助陽氣;兼有氣虛加黨參、黃芪;兼有血虛加當歸。
功能:
平肝潛陽熄風,柔肝緩急,養(yǎng)心安神。
主治:
面肌痙攣。尤宜病程2個月以內(nèi)者。
本方原載:
蘇勝男,黎凱.黎凱寧心安神治療面肌痙攣.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2013,27(11):1。
7.祛風散寒止痙湯(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shù)經(jīng)驗繼承指導老師王立忠教授方)
處方:
荊芥10克,防風10克,白芍12克,桂枝10克,川芎15克,細辛5克,全蝎10克,白芷10克,白蒺藜30克,紅花10克,元胡10克,甘草6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能:
解表散寒,溫經(jīng)通絡止痙。
主治:
面肌痙攣,證屬風寒中絡。癥見一側(cè)面部不自主抽搐,時發(fā)時止,遇風寒誘發(fā)加重,便溏尿清;舌淡,苔薄,脈浮。
8.祛風化痰定痙湯(王立忠教授方)
處方:
天麻12克,蟬蛻12克,全蝎10克,蜈蚣2條,川芎30克,僵蠶12克,葛根30克,白芷12克,白附子8克,蔓荊子12克,甘草6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能:
祛風化痰、通絡止痙。
主治:
頑固性面肌痙攣,證屬風痰阻絡。癥見一側(cè)面部抽動,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伴頭暈、頭痛,情緒易激動;舌淡紅,苔白膩,脈弦細而滑。
9.養(yǎng)血熄風定痙湯(王立忠教授方)
處方:
當歸,生地黃,白芍,龜板,麥冬(前藥原文未注劑量,用時可選常用量),天冬10克,生牡蠣30克,僵蠶10克,全蝎5克,制首烏15克,防風10克,白蒺藜30克,葛根20克。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功能:
養(yǎng)血,熄風止痙。
主治:
面肌痙攣,證屬血虛風動。癥見年老久病,面部抽搐,面色無華,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唇甲色淡;舌淡,苔薄,脈細弦。
上3方原載:
郭建,常學輝.王立忠教授治療面肌痙攣經(jīng)驗.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4,29(4):11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南省| 房产| 汝州市| 乌兰察布市| 招远市| 景德镇市| 兴隆县| 任丘市| 潮州市| 弋阳县| 锦州市| 阳西县| 巴彦淖尔市| 浮梁县| 原平市| 政和县| 台中市| 织金县| 内黄县| 广宁县| 永安市| 开江县| 西丰县| 喜德县| 广河县| 化德县| 汕头市| 铁岭市| 三明市| 临朐县| 绥江县| 达拉特旗| 新邵县| 丹凤县| 台中市| 蒲城县| 临夏市| 琼中| 潼关县| 湾仔区| 焉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