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序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重視古籍的保護、整理和研究工作。自1958年始,國務院先后成立了三屆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分別由齊燕銘、李一氓、匡亞明擔任組長,主持制訂了《整理和出版古籍十年規劃(1962—1972)》《古籍整理出版規劃(1982—1990)》《中國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1991—2000)》等,而第三次規劃中醫藥古籍整理即納入其中。1982年9月,衛生部下發《1982—1990年中醫古籍整理出版規劃》,1983年1月,中醫古籍整理出版辦公室正式成立,保證了中醫古籍整理出版規劃的實施。2002年2月,《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五”(2001—2005)重點規劃》經新聞出版署和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批準,頒布實施。其后,又陸續制定了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和“十二五”重點規劃。國家財政多次立項支持中國中醫科學院開展針對性中醫藥古籍搶救保護工作,文化部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專門設立全國唯一的行業古籍保護中心,國家先后投入中醫藥古籍保護專項經費超過3000萬元,影印搶救瀕危珍、善、孤本中醫古籍1640余種,開展了海外中醫古籍目錄調研和孤本回歸工作。2010年,國家財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安排國家公共衛生專項資金,設立了“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能力建設項目”,這是繼1982~1986年第一批、第二批重要中醫藥古籍整理之后的又一次大規模古籍整理工程,重點整理新中國成立后未曾出版的重要古籍,目標是形成并普及規范的通行本、傳世本。
為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項目組特別成立了專家組,承擔咨詢和技術指導,以及古籍出版之前的審定工作。專家組中的許多成員雖逾古稀之年,但老驥伏櫪,孜孜不倦,不僅對項目進行宏觀指導和質量把關,更重要的是通過古籍整理,以老帶新,言傳身教,培養一批中醫藥古籍整理研究的后備人才,促進了中醫藥古籍保護和研究機構建設,全面提升了我國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能力。
作為項目組顧問之一,我深感中醫藥古籍保護、搶救與整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也深知傳承中醫藥古籍整理經驗任重而道遠。令人欣慰的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看到了老中青三代的緊密銜接,看到了大家的堅持和努力,看到了年輕一代的成長。相信中醫藥古籍整理工作的將來會越來越好,中醫藥學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欣喜之余,以是為序。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