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圍甲救乙
- 我給文物做手術
- 木白莊
- 2037字
- 2020-01-12 18:01:23
時空變幻,畫面流轉,系統空間鏡像又轉換為另一個場景。
周立看著眼前金戈鐵馬、濃煙滾滾的恢弘場面,眉頭蹙起,以為方才已經是結束,沒想到來個未完繼續....
只是這又跟晉公盤有何關系?
八竿子打不著吧!
難道系統探尋歷史事跡看出癮來了,所以不愿意走了。
還是說系統喜歡姬重耳喜歡的不得了,所以想再瞄幾眼。
可不敢不回去了,不然自己不是行尸走肉了么,意識渙散,肉體能千年不朽嗎?
萬一被博物館供奉起來,羽化飛仙了,豈不痛哉!
......
晉文公即位后,整頓內政,發展生產,晉國日漸強盛,至文公五年,楚國派大將成得臣率領楚、陳、蔡、鄭、許五國兵馬攻打宋國,宋成公向晉求救。
文公猶豫不決之時,趙衰出言提醒道:“楚國蠻夷之地,卻常欺凌中原諸國,主公若要建立霸業,此時出兵救助,正所當時。”
晉文公隨即下令軍隊開撥,攻打歸附楚國的諸侯小國,曹國與衛國,并俘虜兩國國君,圍甲救乙。
楚成王見晉國出兵攻伐曹衛,成王識破文公計謀,若楚國放棄攻伐宋國而北上,則晉軍達到救宋的目的,并不會與楚軍大戰,遂下令繼續攻打宋國,不必理會曹衛。
晉文公遂實行第二套方案,先將曹、衛的土地分給宋國,以堅定宋人抵抗立志,接著又建議宋國送禮于秦、齊,讓兩國說情于楚。
果不其然,打得起勁的楚國顯然不愿意吐出即將吞下的肥肉。
聽說盟友的國君被放逐,國土遭瓜分,于是斷然拒絕了齊秦的求情。兩大國就此被推到了宋、晉一方。由于當時的楚國在北方原諸侯眼里還是兇悍的南蠻,各國深感有必要結成聯盟加以遏制。
齊國君主是開國元勛的后裔,本來就是實力不俗的前任霸主,威望崇高。
晉國是周天子的同宗,在兼并小國,平息內亂之后傲視北方。
秦國雖然是年輕的諸侯,但曾為周天子保衛西陲,并在王室危難時護駕,民風彪悍,實力和地位上升迅速。
楚國在中原的擴張行動,已然引起幾個大國的強烈反應,成王眼見與此,考慮到繼續作戰對楚不利。
遂下旨退兵。
但楚國境內王權并不穩固,大家族勢力盤根錯節,完全被嚴重削弱,甚至最終成王也是被內部人所殺。
大將子玉卻拒絕服從王命,表示一定要通過勝仗證明自己,堵住其他貴族的詆毀。
楚成王看到子玉如此難以駕馭,也想借晉人的力量,消耗這個權臣的實力。
于是他派出了子玉家族的私兵,80乘戰車作為援軍主力。
為了表示重視,楚王象征性地加派了太子衛隊“東宮”的15乘戰車,以及楚王衛隊“西廣”的15乘戰車。
在整個先秦時代戰車都是一國武力強弱的代表。
晉楚大戰,一觸即發,晉文公卻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以尊當時對成王的承諾。
晉軍后退至衛國境地城濮,聯合秦、齊、戎狄等軍隊,以逸待勞,等待子玉帶軍而至。
這一撤退,堪稱是軍禮和計謀結合的典范。
在大眾心理上,春秋時代的人講究大義名分。
晉國君臣認為,出兵要理直,士氣才會充沛,反之士氣氣就會衰退。晉國國君曾受過楚王的恩惠,也曾說過要退三舍以避之。若晉人忘恩失信,那就是理虧。楚人就理直,士氣就高。
反過來說,如果晉人退了以后,楚軍仍不撤兵,那就是楚人理虧。晉人的讓步可以制造晉國君主一再謙讓,但楚國臣子大肆的表象。可以加深楚人不守周禮,以下犯上的負面形象。這有利于晉軍積蓄怨恨,大舉反擊敵人。
從實戰角度看,后退有利于晉人等到齊國和秦國的增員力量。在空間上有利于縮短晉軍的補給線,來到他們熟悉的地形和氣候區域作戰。
結果已定,楚軍大敗。
大將子玉歸國后自盡而亡,晉、秦、齊、宋都獲利兩多,楚雖敗軍,但成王卻加強了王權,削弱了國內權貴勢力。
晉國持此余威,晉文公五年冬,晉文公以周天子之命召集諸侯,與齊昭公、宋成公、魯僖公、蔡莊侯、鄭文公、衛叔武及莒子在踐土會盟,晉文公復興了晉國霸業,開啟了自己上古五霸的時代。
......
城濮之戰后,楚國向中原發展受阻,與晉交惡,文公之女姬筏雖仍舊錦衣玉食,但受盡冷落。
至成王45年,楚成王遭太子商臣和潘崇逼迫自殺,謚號成王,姬筏身死,盥洗禮器-----盤和匜一套,陪葬入墓。
叮.......
鏡像破滅,時空之旅結束。
空間內一陣水波漣漪般起伏波動,空間回歸了初始狀態。
舉目望去,空間內白茫茫一片,空無一物。
周立意念微動,“精神體”退出系統空間,回到了現實中。
看了看時間,現實中僅僅過去了半個小時,不算很長。
這次“旅行”收獲不可謂不大,不僅僅見到了晉公盤缺失的圓雕飾件,周立還有了更重要的發現。
當然目前來說還只是一個猜測,不敢妄下斷言。
從歷史長河中看,盤器、匜器是成套品,姬筏下葬之時也是一起入墓,可為何只見到了盤器,匜器去哪了?
當然也有可能是一起追繳而回,只是匜器不需修復,所以并沒有拿過來,所以周立決定一會去展覽會場去一看究竟。
畢竟成套的盥洗禮器會更有研究價值。
不知為何,其心里總是覺得有些怪異,可能這里存在一些額外的東西。
周立定了定神,便開始了“全形拓”,按照腦中記憶將四只圓雕爬行烏龜一一補全,拓于紙上,若有機會,周立甚至考慮將整件“晉公盤”拓于紙上。
國之重寶,墨影留形。
全形拓,以墨拓技法完成,要求拓技者具備熟悉素描、繪畫、裱拓、剪紙等技法,把器物原貌轉移到平面拓紙上的一種特殊技藝。
下筆很快,周立的手很穩.....
很快,四只栩栩如生的圓雕爬行烏龜便躍然于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