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對大一統政治傳統的繼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根本立足點和著眼點

大一統是中國傳統政治的特質。“大一統”一詞最早見于《公羊傳》。“大”解作“尊”“貴”,“統”解為“始”,是以“大一統”之義應釋為“尊一始”,這是它最初的含義。在中華文化的源頭處,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但殊途同歸,無不指向天下的安定,而安定的前提就是統一。儒家基于“天無二日,土無二王”的認識,呼吁“四海為一”;法家也看到“道無雙,故曰一”,李斯更是明確提出:“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道家更以自然為宗,氣象博大,主張“抱一為天下式”;墨家言兼愛、尚同,提出“天子壹同天下之義”;《呂氏春秋·謹聽篇》提出“亂莫大于無天子”,諸此不一而足,都反映了要求統一的迫切愿望。在周朝,這種統一體現在天下諸侯皆統系于周天子,即建立在分封制基礎上的“封建的一統”,而經歷了禮崩樂壞、征戰殺伐的春秋戰國后,周朝共主與諸侯的封建模式被破壞了,再次實現統一的是秦始皇嬴政。秦始皇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一掃六合,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的國家。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統相對于周朝的“封建的一統”,可稱為“郡縣的一統”,具體措施包括:在中央創建皇帝制度,實施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又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筑萬里長城。可以說,秦王朝開創了不同于周朝的全新的大一統時代,并由此而奠定了此后中國政治兩千余年的基本格局,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錢穆先生曾贊道:中國人是政治的天才,能創建優良的政治制度來完成其大一統之局面,維持此局面歷數千年之久而不敗。直到今天,我們得以擁有這樣一個廣土眾民的大國家,舉世莫匹,這是中國歷史之無上成績。參見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20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

中國的大一統格局,既不同于希臘式的城邦,也不同于羅馬式的帝國,還不同于近代以來的美、俄等聯邦國家,其規模和人口遠非西方國家可以比擬。中國大一統的政治體制不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那樣以幾個簡單的標準對政體進行分類就可以歸類的,尤為不妥的是,用粗糙且經不起分析論證的“專制政體”來給中國傳統政治貼標簽,對中國傳統政治體制的界定不能簡單套用西方概念。

大一統的中國創造了巨大的人類文明,它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種資源,在維護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發展經濟、抵御外來侵略、組織水利工程、防止分裂割據、加強民族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大一統的獨特性中所蘊含的優越性不可否認。“過去的2000年里,有1800年中國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都要超過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直至1820年,中國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仍大于30%,超過了西歐、東歐和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和。”[英]安格斯·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統計》,261-263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近代以來,由于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原因,中國又陷入四分五裂中,重新讓中國統一,讓中國人民站起來的是中國共產黨。中國的統一和發展必須要有一個能夠協調各方、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核心,特別是隨著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新舊矛盾交織,避免社會陷入困境,更需要一個能夠得到全國各族人民、各個階層普遍擁護和共同認可的政治領導核心來組織和領導,否則,政治發展就難以平穩進行,再加上國外各種敵對勢力的干預,會導致大一統分崩離析,民族陷入災難。因此,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提高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能力、維護中央權威是大一統的關鍵。

中國共產黨治理大一統的國家有賴于相應制度體系的建立。在中國的政治發展道路中,根據自己的基本國情,已經形成了一個基本原則和相關制度: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基本原則;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為主要制度保障的現代政治制度。提出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把黨的領導融入民主法制建設之中,明確了社會主義政治發展方向。我國的四大制度也具有獨特的優勢,與大一統相契合。

第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動員和組織人民作為主人翁投身國家建設、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西方的議會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從權力上看,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體現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是國家權力機關,而西方的議會主要是立法機構;從代表上看,我們的人民代表是來自人民群眾各個階層的優秀分子,西方的議員是職業政客;此外,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民主集中制為根本組織原則和活動方式。

第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契合大一統政治對領導者一元化的必然要求,同時也適應了政黨政治發展的潮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既是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不同于蘇聯和東歐的一黨制,也不同于西方的兩黨制和多黨制,而是適應了中國大一統政治這一根本的國情,實現了統一領導與廣泛民主、富有效率與充滿活力的有機統一,是中國共產黨在政治實踐中的創造。

第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根據我國歷史發展、文化特點、民族關系和民族分布等具體情況做出的制度安排,它既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又有效解決了國內民族問題,體現了原則性與靈活性、民族自治與區域自治、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的結合。

第四,基層群眾自治,體現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同時也體現出大國治理的經驗。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指廣大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一方面,充分體現了國家保障城鄉基層廣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權利;另一方面,也體現大一統國家的管理智慧。西方國家也在基層社會發展民主,如社群民主、協商民主等,但沒有將基層民主制度化。

不少西方學者斷言,中國的政治和政黨體制天生缺乏自我糾錯能力,因此很難持久。但歷史實踐卻證明這一斷言過于自負。現實證明,中國的政治和政黨體制具有與時俱進的能力,中國共產黨已經連續執政近70年,其政策調整的幅度超過有史以來任何國家,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這套政治體制與大一統政治傳統相匹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具有中國歷史的延續性,因此,與體制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和運作具有適應性和體制內糾錯的能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政治的穩定、社會的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新县| 富宁县| 德阳市| 洛浦县| 洛扎县| 甘德县| 兴安盟| 马尔康县| 鱼台县| 土默特左旗| 通河县| 新竹市| 西昌市| 依兰县| 沂水县| 仁布县| 白山市| 肇庆市| 武威市| 安平县| 浦江县| 临沭县| 潢川县| 浪卡子县| 体育| 扎赉特旗| 邵阳市| 武隆县| 松潘县| 丹寨县| 南投市| 博白县| 湟源县| 榆社县| 时尚| 镇安县| 杭州市| 九江市| 南丰县| 崇信县| 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