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合學:21世紀文化戰略的構想(上下卷)
- 張立文
- 2731字
- 2021-03-26 21:36:02
五、傳統和合之類型
和合學的理論公設,是和合學建構體系內諸構件和合的總體規則。反思中國傳統哲學范疇系統的和合的途徑,大致有四大類型,九種道路。茲作簡要敘述:
(一)一元和合類型
單一范疇特異化構成的和合道路:
1.太極和合道路。
[范例舉要]:朱熹的太極論所體現的“理一分殊”思想,及其反演,和合為太極之路。老莊的道范疇,管子的精氣范疇,王陽明的良知范疇
,都有相近于太極之路的和合結構。“月印萬川”為其意象境界。
[結構方式]:太極⊕太極⊕太極⊕……?太極
從左向右?特異分化的太極(物之太極、人之太極)和合而為太極(本體之太極);
從右向左?反演過來,本體之太極分散為萬物眾生之太極(“物物有一太極,人人有一太極”)。
[運演規則]:冪籌律及其反演。
[思維基礎]:思維的抽象化概括過程及具體化反概括過程的和合。
[語義、語用]:事物的本質運動;主體意義追求的完整性及對差分的守恒性。
(二)二元和合類型
對偶范疇互補化生成的道路:
2.陰陽和合道路。
[范例舉要]: 《系辭》:“一陰一陽之謂道”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和合而為陰陽合一之道。文王八卦的生成模式,三極(才)之道各自的內部結構等,均屬陰陽和合道路。
[結構方式]:陰性⊕陽性?中和
從左向右?陰性范疇與陽性范疇和合而為中和之道(陰陽合為道)。
從右向左?中和之道反演,差分生成陰性范疇與陽性范疇(太極生兩儀)。
[運演規則]:中和律及其反演。
[思維基礎]:辯證思維的“合二而一”和“一分為二”,即思維的分析(對待化分析)過程和綜合(對待統一)過程的和合。
[語義、語用]:事物的矛盾運動;主體意義追求的沖突性及其實踐解決。
3.內外和合道路。
[范例舉要]:宋明理學的“內外合一之道”及“心無內外”、“理無內外”、“氣無內外”等學說思想中的范疇邏輯結構。
[結構方式]:內在⊕外在?存在
從左向右?內在者外化,外在者內化,和合而為無界際的存在。
從右向左?存在隨主體的確立而差分為內在與外在兩個有界際的實在。
[運演規則]:場化律及其反演。
[思維基礎]:境界思維的“一體化”過程及其“中心化”過程的和合。
[語義、語用]:事物的交換運動或系統的開放化過程;主體意義追求的無限性及其主體相對性。
4.先后和合道路。
[范例舉要]:朱熹的“理先氣后”說和“知先行后”說的邏輯結構。
[結構方式]:先趨⊕后繼?秩序
從左向右?先趨范疇與后繼范疇和合為一,生成秩序模型(先后有序)。
從右向左?秩序模型差分為先趨范疇和后繼范疇(序有先后)。
[運演規則]:線序律及其反演。
[思維基礎]:因果思維的推果過程和溯因過程的和合。
[語義、語用]:事物的因果聯系和有序化運動;主體意義追求的秩序性和實踐達成的漸進性的統一。
5.上下和合道路。
[范例舉要]:《系辭》“形而上者謂之道”與“形而下者謂之器”的邏輯結構。
[結構方式]:上位⊕下位?層級
從左向右?上位范疇與下位范疇垂直交流信息,和合為層級模型。
從右向左?層級模型反演,差分為上位范疇與下位范疇。
[運演規則]:級化律及其反演。
[思維基礎]:結構思維的建構過程及其解構過程的和合。
[語義、語用]:事物的結構運動;主體意義追求的超越性和其實踐方式的現實性的統一或和合。
6.有無和合道路。
[范例舉要]:老子的“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第十一章);“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同上書第四十章)。宋明理學中的有關“有無之辯”,其邏輯結構大略如是
。
[結構方式]:有實⊕無實?創生
從左向右?有特定實質的范疇轉化為無此特定實質的范疇,和合為減損式創生模型。如將實性范疇的某一特定實質內涵抽象減損,就創生出內涵更少、外延更大的虛性范疇。從實性范疇到虛性范疇的運動就屬于“有的無化”的創生過程。
從右向左?反演過程,從無實范疇轉化為有特定實質的范疇,和合為增益式創生模型,如從虛性范疇向實性范疇的邏輯運動。
[運演規則]:生生律及其內在反演(有無反演)。
[思維基礎]:創造性思維的批判過程和發明過程的和合。
[語義、語用]:事物的生化運動及生物的生命過程;主體追求的理想化過程及其現實創造過程的和合。
7.天人和合道路。
[范例舉要]:中國傳統哲學范疇邏輯和合道路的總道、大道、達路,是一條高濃度的復合道路,具有多維向、多層面;上述六條和合道路都是它的特異分道支路或偏性顯現,因此無單獨的特例。
[結構方式]:天道⊕人道?自然之道(道體、宇宙大道)
從左向右?天道與人道和合為自然之道,“道法自然”。
從右向左?自然之道差分為天道與人道;“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老子》第七十七章)(熵增原理,走向渾沌);“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同上)(負熵原理,走向有序)。
[運演規則]:損益律及其天人反演。
[思維基礎]:智能化思維的生理最終死亡過程與心理終極永生過程的反演和合(此為天人合一之道的根本結構)。
[語義、語用]:生命運動及其精神過程;主體意義追求的終極性、虛幻性及其意義顯現的有限性、實在性的和合。
(三)三元和合類型
三極范疇中介化構成的和合道路:
8.三極和合道路。
[范例舉要]:《易經》和《易傳》的“三極之道”或“三才之道”,以及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老子》第二十五章)。后因地道式微,隱遁在方技、術數和工藝文化傳統中,學術文化中欠完善的三極和合之道。佛學中的“三諦”說,方以智的“∴”說,有形似之處,但語義、語用旨趣殊異,可不納入此道。
[結構方式]:主體⊕介體⊕客體?本體(即人⊕地⊕天?道或自然)
從左向右?主體通過介體與客體發生認識、實踐、價值等關系,和合為本體。
從右向左?本體差分化為主體、介體和客體。
[運演規則]:中介律及其反演。
[思維基礎]:主體智能活動的能動實踐過程和被動客觀過程的歷史分化與具體和合。
[語義、語用]:自然的人化運動和文化的自然運動的和合;主體意義追求的直接性(無中介)與實現意義的間接性(有中介)的和合。
(四)多元和合類型
范疇系統化構成的和合道路:
9.五行和合道路。
[范例舉要]:象數易學、中醫學中的五行生克制化循環道路。在學術文化中退化為組合式范疇,成為氣質化道路的一環,已不是范疇系統,而是一個范疇,故不在此道之中。
[結構方式]:順生循環之路(內含克)逆克循環之路
(內含生)。見圖3—4。

圖3—4
[運演規則]:循環律及其反演。
[思維基礎]:思維活動的周期性運動及其“圓圈”滾動式前進和合。
[語義、語用]:事物的周期性運動;主體意義追求的代際重演性和曲折進步性的和合。
上述九種和合道路,是比較典型的,此外由它們和合而成的更為復雜的道路網絡,如六十四卦的各種結構系統,儒學、佛學、道教的范疇邏輯結構系統等。但其基本道路運演不外上述四類九種和合道路。只是縱橫互補,意象叢生,更顯復雜、“神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