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必須占領價值體系的制高點

一、從歷史發展的戰略角度思考中國的核心價值觀

在當代中國,我們面臨諸多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為什么在我們經濟發展迅速、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的情況下,我們的話語權和軟實力卻沒有得到同樣的提升。我們總是在西方人主導的價值標準下為自己的行為辯護,很少掌握話題的主導權和話語標準的設置權。

中國的崛起不應該僅僅是經濟的發展,而且應該是社會制度和社會文明的崛起,這包括中國文化特別是價值觀的崛起。價值觀的競爭與較量是一個世界歷史現象,中國和平發展的進程應該是一個中國價值觀得到弘揚和升華的進程。如果說問題是時代的呼聲,那么價值觀就是對這種呼聲的方向性定位。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表述有許多亮點,非常重要。其主題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主要有四層意思:第一,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性,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第二,強調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第三,明確了一系列我們倡導的價值觀,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遵循;第四,明確了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價值取向的引領作用才能真正實現。

黨的十八大報告倡導的價值觀是基于社會的最大公約數,而且提出來的時候也是分了層次的。這顯然是考慮了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的各個不同視角,廣泛吸收關于核心價值觀研究的不同意見,最大可能地包容關于核心價值觀表述的不同觀點。譬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一直被當作我們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目標,即建設一個人民富裕、國家強大、政治民主、社會文明、生活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顯然是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價值追求,即建設一個基于法治的人人平等地享有自由權利的公平正義的社會;“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則屬于公民道德或人民生活價值觀。如果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精髓,那么,前兩個層次的價值觀或價值理念更能夠體現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制度的價值取向,而作為道德和生活價值觀——“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則屬于調節人民社會交往關系的規范,它們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構成部分,或者說是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民道德價值規范的體現。這些價值觀的不同功能和它們之間的關系仍然需要在今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和凝練過程中歷史和理論地加以澄清。

報告強調“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含義既是通過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民群眾的價值認同,也是深入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內涵、時代內涵和民族內涵,還可以理解為需要進一步凝練和提出更加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本質的簡潔明快的核心價值觀表述。

歷史地看,歐美各國沒有任何文件明確規定某些價值觀是其所謂核心價值觀,但在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文獻闡述的某些價值觀在歷史中砥礪磋磨,被人們精練重復,就成為西方人掛在嘴邊的“核心價值觀”。譬如,美國的《獨立宣言》中提到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等命題,逐漸被后人凝練為所謂“民主、自由、人權”的核心價值觀。在這些價值提出時,不僅沒有明確規定這些就是核心價值觀,而且當時的美國民主仍然是很初步的、很片面的,美國最初的政治與其說是民主的,不如說是寡頭的。當時美國還有奴隸制,不僅黑人、婦女沒有政治權利,而且窮人也沒有行使自由權利的物質能力。同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是在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展開的,即使近些年來已經得到發展,但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仍然是長期的國情。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理想引導性規范,而不只是對當下社會現狀的價值描述。

有人認為,三個倡導12個價值24個字,仍然不容易銘記,不符合語言經濟原則,不能簡潔且明確地表達中國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取向或方向感。的確,在抓住本質的前提條件下,語言越簡潔就越有力量。但是,既然三個倡導分了三個層次,我們就可以在不同的情況和場合集中講不同的價值觀。譬如,我們在國內凝聚共識的情況下多講第一個倡導的內容,在社會關系方面我們多講第二個倡導的內容,而在進行道德養成和個人修養方面的活動中多講第三個倡導。我們不必不分場合,每次都把所有的價值觀統統講一遍,而應根據具體的情景和需要講相關的價值觀。我們可以堅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過程中,我們一定會逐漸提煉出簡潔明快、膾炙人口且旗幟鮮明的表述社會主義價值立場的核心價值觀來。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該是與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根本性質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集中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定、要求和目標取向。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讓當代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用短短幾十年時間把中國這個落后的發展中國家轉變成為一個經濟大國,大大改變了世界格局。這就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反映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因而也應該引領人類社會及其文化的發展進程的價值觀。

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

——習近平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我們在東歐劇變之后,往往只談“民族特色”,而不提我們事業所基于的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和世界意義了。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相比,我們的文化發展特別是我們的文化影響力還不夠。究其原因,首先是因為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仍然沒有找到在世界范圍內可理解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話語表達體系。我們習慣于把核心價值體系置于純粹的政治話語或表達形態上,而缺乏將其轉變為具有普遍規范力量的社會理想理念層面的話語。我們總是停留在說“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上,但對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價值追求缺少明晰的表達;我們不斷重復“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這個表達,但對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價值取向本身的說明卻并不清晰。我們必須明白,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之所以選擇馬克思主義,不是因為馬克思主義這個名稱,而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具有符合中國人民翻身得解放的要求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取向。中國人民之所以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就在于它是中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建設人民當家作主的公平正義社會制度、建設人民安居樂業的和諧社會的思想武器。中國人民之所以走社會主義道路,也不是僅僅因為社會主義這個名稱,而是因為社會主義具有建立沒有剝削和壓迫、人人平等,每個人都能夠得到全面發展的和諧社會的價值理想。社會主義之所以是比資本主義更先進的意識形態,就在于它探索尋找實現建立人民當家作主、公平正義、人人和諧發展的社會制度的現實途徑。要想掌握文化和價值觀的話語權,就要凝練出有明晰指向且引導人類歷史發展方向的價值理念來,有了這樣的先進價值理念,才能引領文化發展的方向。

在當代社會,有許多這樣那樣的價值觀,但并不是所有的價值觀都是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應該是一個社會本質的和戰略性的價值觀。核心價值觀必須是代表歷史前進方向和具有世界意義的理念,由于它是先進的,才可以吸引全人類的認同和向往。放之四海而普遍有效的絕對普世的價值觀是不存在的,價值觀都是歷史性的概念。我們必須堅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世界意義,這不是說有所謂“普世價值”,而是說有些價值觀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符合世界歷史發展方向,對全人類的歷史發展有歷史性的參照意義。在這個意義上,越是代表歷史發展方向的價值觀,越是具有普遍意義和世界意義。我們也不宜過分強調我們價值理念的特殊性和民族性,因為這樣會降低我們價值理念的普遍意義,唯有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理念才具有世界意義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實際上,民族的可以成為世界的,相對的包含著絕對的,特殊的蘊涵著普遍的,真正代表歷史階段的才具有世界歷史意義。任何價值理念的出現可能都是歷史的、特殊的,但如果某種價值理念代表了歷史進步的趨勢,與歷史發展的方向相一致,那么這種價值理念就可能成為具有共同性或普遍世界意義的價值理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在短短幾十年時間內把一個貧窮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建設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一進程本身就具有世界歷史意義,因而其價值理念也就有了普遍的世界意義。中國的發展道路,對世界各國肯定有參考價值影響。只有具備了普遍的世界意義,才能占領道德制高點,成為具有引領和感召功能的軟實力。

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習近平同志在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價值觀的培育必須伴隨文化的發展進程不斷豐富其內涵和澄清其取向。就其本質而言,文化不應該是名詞,而是動詞;文化不是僵死的完成品,而是永恒的創造過程。形態僵硬且固化了的文化形式往往就失去了活力,從生活中的文化變成某種僅僅在博物館里陳列的東西。文化是活生生的創造活動和創造過程本身。作為文化精髓的價值觀是文化發展的內在力量或精神驅動力,因而價值觀不僅是隨著文化的變遷而變遷的,它本身也是文化變遷的關鍵要素。中國共產黨之所以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目的就在于構建一種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銜接、與世界優秀文化良性互動且代表人類文明前進方向的當代中國文化,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這種文化的靈魂和精髓。胡錦濤同志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特別需要自由、平等、民主的價值觀,激發人們的文化創造力和想象力;也需要法治與和諧的價值觀,這樣才能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臺,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任丘市| 乌兰浩特市| 胶州市| 通辽市| 龙井市| 克山县| 阿图什市| 遵义县| 长沙县| 新邵县| 正定县| 长子县| 全州县| 邹平县| 临漳县| 白玉县| 衡山县| 涟源市| 黄大仙区| 于都县| 吴旗县| 于都县| 安仁县| 靖州| 历史| 朝阳区| 镇赉县| 虹口区| 虎林市| 太和县| 宜丰县| 昆山市| 永川市| 易门县| 西盟| 开江县| 石棉县| 洛阳市| 寿宁县| 嘉兴市| 华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