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 烏蒙情
- 康晟2333
- 3639字
- 2020-05-07 15:00:15
一天,醫院接到一份組織部調令:要將陳志民調回省城,到GZ省人民醫院工作。
陳志明和王春燕已經結婚多年,一直未生育,男女雙方都做過檢查,都是正常的,就是懷不上。關順志和孟映秋兩口子沒少費工夫,分別對陳志明和王春燕說了很多私密的悄悄話,怎樣受孕,各式各樣的方法傳授了很多。兩口子就是不爭氣,王春燕的肚子總是扁扁的。
陳志明的父親原是省衛生廳高級干部,因為某些特定的、說不清楚的原因在勞動干校呆了若干年,終于得到了反正,恢復原職。陳志明是他的獨生子,天下的爺爺奶奶都想報孫孫,雖然很喜歡王春燕這個兒媳婦,可是想抱孫孫的想法迫切……王春燕心知肚明,主動提出與陳志明脫離夫妻關系;再舍不得也沒可走之路,主動和陳志明辦了離婚手續。陳志明的父親要給王春燕一筆補償費,被王春燕謝絕了。她說:“對不起,我不能當媽媽,讓志明哥重新找一個好的,兒孫滿堂。”
快樂地分手了。
陳志明是個好人才,好幫手;關順志準備把他培養成外科的帶頭人,但人各有所歸,留不住。關順志心痛的幫陳志明辦完離院手術。
臨別的那天,關順志和孟映秋加上王春燕一起親送到火車站,揮淚告別。看著遠遠離去的火車,心里空蕩蕩的,像掉了什么心愛的珍品一樣,心里難受。
孟映秋一直關愛著王春燕,經常邀她到家敘談,讓春燕歡心,逐漸擺脫孤身的痛苦,要她重新物色一位佳偶。王春燕總是和另一個談不到一起,介紹了幾個,有的是工程師,有的是市里的干部,均拖娃帶崽,高不成低不就;一拖就是幾年,王春燕都三十出頭了。
一天晚上,王春燕來到關順志家。王春燕給關孟忠和關孟玉帶來了很多學習資料,高考的復習資料,對關順志和孟映秋說:“姐,姐哥,我要認關孟忠和關孟玉做我的干兒子和干女兒,你們同意嗎?”
關順志和孟映秋兩口子笑著,不知如何答復。
這是,關孟忠和關孟玉同時從屋里跑出來,歡跳著說:“爸爸媽媽,我們愿意做春燕阿姨的干兒子干女兒。”
關孟忠說:“爸爸媽媽工作太忙,太苦了,上晚自習的時候我兩兄妹回來都有點怕。”王春燕高興地道:“我保證每天晚上都來接你們。”
關孟玉又說:“春燕阿姨的舞跳得好,歌唱的真好聽。我喜歡她。我會好好學習,不會給爸爸媽媽丟臉。”
孟映秋拉著兒女走到王春燕的面前,叫兒女跪下,說:“快叫干媽。”
關孟玉關孟忠齊聲呼喚:“干媽。”
王春燕趕忙抱住一雙兒女,眼里擠出包不住的、歡樂的淚,愛護著答應:“唉!”
王春燕從懷里摸出兩張百元鈔票,分別送到關孟忠關孟玉的手中,說:“這是干媽給你們的,過年的時候我會給你們倆做一套新的衣服。”
關孟忠關孟玉回頭望著孟映秋,孟映秋高興地道:“兒女們,收下,該收的。干媽給的,哪有不收的呢,在干媽的臉上親一口。”
關孟忠關孟玉在王春燕的左右臉上各親了一口。
一家人歡樂著。王春燕的苦悶、孤單不見了。臉上樂開了花,那張沉悶的臉又還原了青春的顏面,紅紅的像遲開的杜鵑花。
關順志向孟映秋遞了個眼色,孟映秋心知肚明,說:“我們太高興了。順志,你去小賣部買東西,再買瓶酒來,你也破個例,陪春燕妹兒好好慶祝一下。”
關順志站起身,高興地道:“好的。”
孟映秋和姥姥忙著下廚。
王春燕和一雙兒女親熱著,輕聲地哼著歌。
一會功夫,關順志在醫院小賣部里買了怪味胡豆,罐頭魚,鵪鶉蛋,紅燒豬蹄,又稱了五香葵花,水果和奶糖,選了一瓶紅雙喜牌的酒,大包提回家里。孟映秋和姥姥忙著炒了韭菜雞蛋,炸花生,又將罐頭打開蒸熱,不大功夫就擺上了桌。
圍坐在一起。關順志多年不喝酒,和王春燕、孟映秋碰了杯,再加上王春燕的敬酒,一會就紅了臉。很少見女人喝酒,見孟映秋和王春燕碰了一杯又一杯,孟映秋好像恢復了年輕的靚麗,王春燕恢復了美麗的容顏,所謂的煩惱、苦痛都消失了。
關順志的媽媽已年過七十,人老病出,高血壓、心臟病……關順志多次要媽媽來烏蒙市,媽媽均不同意。說:“我的根在遵義。我才不到你那兒呢,死了成野鬼,回不了家。我要和你爸爸埋在一起。”關順志只好經常寫信關照,需要的藥品準時寄去。
突然一天,關順志接道大哥的加急電報:母病危,速回。
關順志心急如焚!和孟映秋商量后連夜乘坐昆明到重慶零點的火車,趕回遵義,第二天上午關順志就回到了鄉下老家。大哥說:“兩天前母親打掃院落不小心跌了一跤,就喘不過氣,心里難受。請醫生來檢查過,說是老毛病,注意保養休息,可是越來越重,才發電報給你。”關順志在老媽的床前檢查,血壓高到200-220,心率120以上,面色蒼白,呼吸困難,說話都很困難……媽媽道:“兒啊,媽媽要去見你爸爸了……”關順志含淚說:“老媽,你老人家會好起來的;不要著急,兒把你送到遵義醫學院去治療。”媽媽擺擺手,說:“沒必要了……我要死在家里,才能和你爸爸在一起……我想媳婦……孫兒孫女們......”
從醫學的角度看,關順志明白,媽媽的日子不多了,喘著不落氣就是要見兒子,兒子來了,還想著兒媳、孫兒孫女……關順志忙寫了電報條,要大哥的兒子急去發電報給孟映秋。條上寫著:秋,快帶兒女來,媽媽不行了,想你們。
大哥兒子跑到鎮上發了加急電報。
關順志跪在老媽面前,一心一意的地診察著。媽媽好幾天未進食了,只好喂熱奶、熱水、米湯;又叫當地醫生輸了液,喂了藥。媽媽也是油盡燈枯,生命殘延著,眼睛總是向門外看。關順志知道媽媽在盼望著什么,暗念著映秋和兒女快來啊,快飛來,媽媽不行了,就等著看你們最后一眼。
醫院接到電報,書記親自批準安排:用小車將孟映秋母女三人連夜趕往遵義。孟映秋的媽媽也想跟著來,考慮到年紀高,又有病,怕發生意外,再三勸阻,才對孟映秋說:“你們要好好的在奶奶面前服侍,如死了,多磕幾個頭。”
孟映秋來過遵義老家,知道路;第二天黎明前孟映秋母子三人就感到關順志遵義的老家。剛下車孟映秋就領著兒女們來到母親的面前,哭喊著:“媽,媽媽……”“奶奶、奶奶……”。老媽媽盯眼望著孟映秋,奮力地用手拉著孫兒孫女,艱難地說:“奶奶想,想你們,想......”說著,頭一偏,最后一口氣就落了。一家人哭著。媽媽晚年信奉的是基督教。曾經告訴說:死后要按基督教的規矩辦,不能大操大辦。
大哥兒子把事前準備好的鞭炮一卷一卷的放著。當地鄉鄰親屬們都知道:這是什么事,快速地趕來了。
關順志和大哥商量,說:“大米由你出,其他的開銷由我負責;找人去買豬,送媽媽最后一次。”找到了當地家門中的侄子來安排一切喪事。鄉親們、基督教徒們紛紛趕來,幫忙的幫忙,念經的念經。又正是熱天,又到鎮上租了冰棺。孟映秋和大嫂親自給媽媽擦了身,在懂事人的幫助下穿戴好已準備好的喪服,放入冰棺中。做菜的師傅來了,另打爐灶,開始喪宴伙食。
關順志特別交代孟映秋要帶兒女吃好,睡好,不要太影響他們,一切事由我和大哥按規矩來辦。
出殯那天宰豬,辦喪席。按規矩,農村有送禮的習慣。關順志說:“大哥,一切禮由你收受,我不參與,因為我還不了。”
孝男孝女都趕來了。人們抬著母親的棺木,孫子在前引路,兒女們在后送著,親戚朋友,鄉鄰熱熱鬧鬧地將母親送上了山,葬在了父親的墳旁。
喪事結束后,關順志和孟映秋帶著兒女跪在母親的墳前做最后的禱告:“媽媽,安息吧,我們會經常來看你,拜你,愿你和爸爸在天堂里快樂。”孟映秋說:“媽媽,你最愛這對孫兒孫女了,愿你保佑他們健康,好好讀書,有很好的將來。”
關順志和大哥一家人感謝幫忙的親朋好友。
醫院的小車當天就被關順志勸回醫院。說老實話,用公車,關順志心里有愧,和孟映秋商量,回醫院后一定要將這筆費用補交給財務科。
拜過墳后,關順志一家謝絕大哥的挽留,帶著一家人回單位了。
在遵義。關順志一家停留了一天,特地帶著兒女到遵義會議紀念館去參觀,聽講解革命的歷史、遵義會議的光輝歷史意義。又參觀了陳列館,聽講解員講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光輝事跡,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鼓舞。
在紀念館后的一面大墻上,有領袖手寫體的七律《長征》詩詞。人們擺著各種姿勢:有莊重的,有歡樂的,有跳躍的,一個個閃光的鏡頭留下了歷史的回憶。
關順志一家人在這里照了幾張快照。
紅軍山在香江河的對岸,原名小龍山,山上有紅軍烈士墓。有公路盤旋而上,有一寬寬的用條石修建的步梯道,從坡腳而登。
關順志孟映秋帶著兒女來到紅軍山前,都要一起從坡腳往上登爬,說:“兒女們,看你們誰跑得快,誰先登上,并數有多少步石梯。”兒女們高興地往前在石梯上攀登著。關順志和孟映秋隨后登上。問兒女:“有多少步石梯?”關孟忠答:“280步。”關孟玉說:“對的。是280步”
紅軍山上,陵園正面碑上書寫著——紅軍烈士永垂不朽——8個金色大字。有紅軍第一軍團參謀長鄧萍之墓、紅軍衛生員龍思全之墓。
關順志給兒女講解著,特別是紅軍衛生員的故事,人們稱為紅軍菩薩、小時候跟著奶奶來拜訪的事。
紅軍烈士墓周圍,蒼松翠柏挺拔高聳,花草繁茂,四季都有花開。當時杜鵑花正開紅艷艷,蘭草芳香沁人。瞻望的人絡繹不絕,有白發蒼蒼的老爺爺、老媽媽、有姑娘小伙、有少先隊員在老師的帶領下向烈士紀念碑宣讀誓言。
下紅軍山后,關順志一家又到遵義有名的米皮店吃了米皮,又吃了遵義有名的羊肉粉、豆花面,吃了個過街調。下午才乘火車返回水城。
回來后,關順志主動到財務科,交了公車費用。財務科科長劉志先親自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