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精心總結(jié)“傷寒心悟”

李可在“思路與方法”的演講中專門歸納了“傷寒心悟”一節(jié),可以更直接的領悟他對《傷寒》的認識,錄之如下:

1.一部《傷寒論》,397法實際只是兩大法:保胃氣以救腎氣,救腎氣以保胃氣之法。113方實際只是兩方,理中湯與四逆湯。太陽病條文最多,誤治最多,救誤之法最多。汗、吐、下誤用,所傷者胃氣(中氣),救誤即是救胃氣。胃氣一傷,升降乖亂,當升者反而下陷,當降者反而上逆,五行運動不圓。救胃氣以復中軸,升降復常,四維得安,病愈。至少陰病階段,一點真陽將亡,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生死關頭,陽根將拔,破陰回陽,以挽生命。學《傷寒》要由博返約,正如彭子指出的那樣“傷寒之理路,只‘表里寒熱’四字,即可貫穿113方主,合之不過三方(中氣、營衛(wèi)、臟腑)而已。否則113方竟成113個主腦,我被方縛住,我便不能用方矣”。

彭子以易經(jīng)河圖中氣升降之理,破解四大經(jīng)典,一線貫穿,一通百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要循序漸進,萬不可跳躍式的淺嘗輒止,務須明白方好。然后反復實踐、領悟,必可成功!

2.傷寒六經(jīng),實是陰陽兩經(jīng)。三陽統(tǒng)于陽明,三陰統(tǒng)于太陰,胃-脾-中氣之升降而已。中氣者人之本氣也。萬病皆本氣自病。本氣強者,邪從熱化、實化,便是三陽病;本氣弱者,邪從虛化、寒化,便是三陰病。醫(yī)者治病,助人體之本氣也。治之得法,陰癥化陽,由里出表;治不得法,表邪內(nèi)陷三陰,步入險境。故治病要密切觀察,注意轉(zhuǎn)機的出現(xiàn),一見苗頭,便要判斷發(fā)展趨勢,及早為計。

還要牢記:陽明之燥熱(為標)永不敵太陰之寒濕。治標宜中病則止,不可過劑。大實證,一通便要停藥,否則陽明實證轉(zhuǎn)眼變?yōu)樘幪撟C,中氣一傷,變生不測。若瀉脫中氣則頃刻轉(zhuǎn)化為少陰亡陽危候,多致不救。

3.現(xiàn)代人類體質(zhì)多虛,陽虛者十分之九,陰虛者百難見一;六淫之中,風寒濕為害十之八九,實熱證百分之一二。地無分南北,國不論中外,全球如此,臨證萬萬不可大意。

4.引申出一條重要原則:一切外感必夾內(nèi)傷,因此,麻黃湯、銀翹散、白虎湯絕不可用,唯麻附細加人參、烏梅、炙甘草可通治一切外感。因為它在開表閉的同時,以固本氣為主,屬于扶正托邪法。

5.人身各部,頭面四肢、五官九竅、五臟六腑、筋骨血脈,但凡一處陽氣不到便是病。沉寒痼冷頑癥,一切腫瘤皆此因。當知病之來路即是病之去路。邪之犯人,由皮毛、肌腠而經(jīng)絡,而臟腑,由表入里,由淺入深,層層積圧,深伏于三陰要害而成病,當遵《內(nèi)經(jīng)》“善治者,治皮毛”“上工治其萌芽”的古訓,以麻附細法,開門逐盜,扶正托透伏邪外出為上。

6.坎中一絲真陽為人生立命之本,一部《傷寒論》有113方,使用桂枝者43方,干姜24方,附子34方,溫通陽氣之劑占總方的百分之七十強。醫(yī)圣的著眼點、立足點,全在衛(wèi)護元陽上下功夫。113方,一首四逆湯足矣!生死關頭,救生死于頃刻。春夏之際,以小劑四逆湯養(yǎng)陽,必能對抗一些當代錯誤生活習慣對人身的傷害,而達到養(yǎng)生、長壽的目的。

7.近兩個世紀,火神派的誕生,為先圣繼絕學,沖破迷霧,撥亂反正,引導古中醫(yī)學回歸經(jīng)典正路。《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出世,在更高層次上,全面繼承易醫(yī)大道,使古中醫(yī)學成為有系統(tǒng)的醫(yī)學科學。二者的有機融合,將使古中醫(yī)學無敵于天下。

根據(jù)李可“傷寒心悟”,結(jié)合其他論述,可以歸納出他對《傷寒》的若干學術觀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邑县| 鄯善县| 绥阳县| 太谷县| 尼勒克县| 长子县| 双辽市| 仁怀市| 岱山县| 郸城县| 台北县| 台安县| 金乡县| 景宁| 沛县| 奇台县| 雷山县| 砚山县| 扶绥县| 铜川市| 台江县| 盐池县| 汝南县| 尚义县| 巴青县| 柘城县| 洛隆县| 新乡县| 北安市| 布拖县| 阿克苏市| 莱芜市| 墨竹工卡县| 万州区| 云霄县| 云安县| 玉溪市| 恭城| 阿勒泰市| 宜春市| 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