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發明
- (明)皇甫嵩 皇甫相
- 668字
- 2021-06-11 20:24:47
東垣用藥法象
天有陰陽,風寒暑濕燥火,三陰三陽上奉之。
溫涼寒熱,四氣是也,皆法于天。溫熱者,天之陽也:涼寒者,天之陰也。此乃天之陰陽也。陽則升,陰則降。
地有陰陽,金木水火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
辛甘淡酸苦咸,五味是也,皆象于地。辛甘淡者,地之陽也:酸苦咸者,地之陰也。此乃地之陰陽也。陽則浮,陰則沉。
氣屬陽,氣厚者為陽中之陽。氣厚則發熱,辛甘溫熱是也。氣薄者為陽中之陰。氣薄則發泄,辛甘淡平涼寒。
味屬陰,味厚者為陰中之陰。味厚則泄,酸苦咸寒是也。
味薄者為陰中之陽。味薄則通,酸苦咸平是也。
經曰:五味,陰陽之用,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不但氣為陽,味為陰,然五味之中,復有陰陽之殊。辛散、甘緩、淡滲,故發散為陽也:酸收、苦泄、咸軟,故涌泄為陰也。涌,吐也:泄,利也:滲泄,利小水也。此六者,或收、或散、或緩、或急、或燥、或潤、或耎(1)、或堅,以所利而行之,調其氣使之平也。四時五臟隨五味之所宜也,故寇宗奭衍其說曰:天地生物,惟五氣耳。五氣定位則五味生而變化無窮矣,故曰:生物者氣,成之者味也。以奇生則成而偶,以偶生則成而奇。寒氣堅,故其味可用以耎:熱氣耎,故其味可用以堅:風氣散,故其味可用以收:燥氣收,故其味可用以散。土者,沖氣之所生,無所不和,故其味可用以緩。氣堅則壯,故苦可以養氣:脈耎則和,故咸可以養脈:骨收則強,故酸可以養腎:筋散則不攣,故辛可以養筋。肉緩則不壅,故甘可以養肉。堅之而后可以耎,收之而后可以散。欲緩則用甘,不欲則弗用。用之不可太過,太過則亦病矣。養生治疾者,必先通乎此。不通乎此而能已人之疾者,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