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志愿者文化叢書·晏陽初卷作者名: 錢理群編選·導讀本章字數: 614字更新時間: 2021-11-24 18:13:55
2.救亡圖存的教育
中國不必亡,亡不亡全在教育界。教育界可以支配中國,支配前途,改造社會,有史可證。
——《平民教育》(1923年10月),1-51
今日中國,危亡已迫于眉睫,今日所應施之教育為最低限度最基本必不可少者之救亡圖存之教育。
——《中國農村教育與農村建設問題》(1935年3月),1-366
當知今日的世界為民族智識的戰場。……吾輩羞視三萬萬以上的同胞,在二十世紀的文明世界流而為文盲;吾輩恐懼四萬萬的大民族,不能生存于智識競爭的世界;吾輩愧為民主共和制度下的人民,不能自立自新而影響及于全世界的禍亂,更羞見有五千余年的歷史,自尊為神明貴胄皇帝的子孫,對于二十世紀的文化無所貢獻。四顧茫茫,終夜徘徊,覺舍抱定“除文盲、做新民”的宗旨,從事于平民教育外,無最根本的事業,無最偉大的使命,無最有價值的生活,這是同仁的自覺心,責任心,奮斗心。
——《平民教育的宗旨目的和最后的使命》(1927年),1-116
更有可痛心者:現在火線上來打我們的,不是敵兵,而是我國自己的壯丁、民眾;我們去搏了命而打死的,不是仇寇,而是我們自己的骨肉同胞!……更進一步可哀的現象是做日寇的“順民”!只因為我們的民眾,平時候沒有受教育——不但“戰”的教育,連最起碼的國民教育、識字教育都沒有機會受到。而日本人餌他們一點極小的小惠,便“撫我則后”地做了他最馴服的順民。……永遠麻醉下去,代代為其馴畜!言念及此,真叫人冷汗浹背,骨髓寒戰!
——《關于我們為何發起農民抗戰教育的廣播稿》
(1937年11月23日),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