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云野鶴·東籬雜文
- 秦黎明
- 981字
- 2019-12-20 10:27:29
13、忽然想到
這題目是魯迅先生曾經用過的,借來一用。
臺灣學者歐麗娟對白居易頗有微詞,說他為了文史留名才寫了那么多同情民眾的詩詞,其中疏乏真情實感。她這么一說我立刻覺得此言有理,就想起中學時候學習的兩首詩《觀刈麥》和《賣炭翁》。當時我也沒覺得好在哪里,原來并非我沒有同情心。
相反,我覺得白居易的《長恨歌》與《琵笆行》都很有文采,同樣是敘事長詩。歐麗娟女士說,白居易不僅沒有真的同情勞苦大眾,反而十分艷羨長安的官僚生活,《長恨歌》描寫玄宗與楊貴妃愛情故事,自然驕奢淫逸。《琵笆行》中的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想必也非勞苦大眾階層,然而白居易卻認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然后“江州司馬青衫濕。”老白被貶江州,過的外地官員生活,便以為自己淪落,還哭。其對長安帝京的生活有多羨慕可想而知。
作家莫言,物理學家楊振寧,國畫大師范曾一同登上《開講啦》講臺,交流溝通科學與文學,節目煞是好看。
莫言在臺上以故事的方式說話,比較健談,謙虛內斂,語言幽默。
楊振寧說話直白,邏輯清晰,有網文一直對其毀譽參半,皆因其夫人之故。看了這期節目,覺得老頭很有水平。對科學的執著和熱愛,并非虛幻和虛榮,與當下學術界浮躁之風完全不同。
國畫大師范曾對比二人顯得略遜色,在科學與文學之間,藝術應該是更具創造力的一門學科。范大師最后拿出兩幅個人真跡,當場送給莫言和楊振寧。
周一和周二講了兩天課,仿佛尋找到失去很久的專業感。馮唐那廝的書已經看完一本,其中內容很好治療我的心情,減少抑郁的幾率。
這就是行文的趣味性,喜歡他那種不羈和有知識的樣子,總會用通俗的語言將一些事物道理講清楚,對生活感覺細致入微。
喝酒,喝茶,寫毛筆字,開咖啡館。生活的像行為藝術。
以前住在單位的公房,進出小區都是老同事們,低頭不見抬頭見,打各種招呼。現在住在商品房居住小區,所有人都不用打招呼,住了十年以上也沒有幾個熟人,有幾個熟人也不用老打招呼。忽然一下很懷念以前的生活。
我的熟人都以靈魂的方式聚集在朋友圈。這就是年輕時候不能理解的所謂虛擬社交。雖然每個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但是看不見摸不著,只是一群影像。
默默觀察由一群陌生人聚集的群,群里的人像生活在平行宇宙空間中,互相可以觀望但是無法干涉彼此的生活,有幾個活躍的自娛自樂發鏈接陶醉。之間絕無欣賞喝彩,也許是內心默默,畢竟生活在平行空間。
古人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甚為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