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全球化,特朗普崛起的土壤:全球化走在十字路口(《經濟學人》選輯)
- 經濟學人·全球商業評論
- 698字
- 2020-01-10 15:24:27
2.拯救全球化:復位鍵
如何讓經濟自由主義更公平有效

若要宣傳開放型經濟對美國的好處,或許沒有誰比萬向美國公司的老板倪頻更合適了。他的公司從屬于總部設在杭州的一家私營企業,從他岳父開的一家修自行車鋪發展而來。1994年,倪頻暫停在肯塔基大學的學業,創辦了美國子公司,從此留在那里。
2007至2009年間汽車業崩盤,萬向美國公司開始收購瀕死的汽車零件供應商,幫助它們重整旗鼓。它推動這些公司專注于自己的最強項——通常是與汽車制造商及工程公司的關系。它還幫助它們用更低廉的價格采購零部件,以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倪頻非常看好美國出口商的前途。他說,美國一些公司擁有為全世界所覬覦的技術和品牌。
對于全球化如此樂觀,這在如今實在太過少見。美國兩位總統候選人都不是自由貿易的倡導者。“如果特朗普當選,那就意味著孤立主義將會獲準推行,”華盛頓一個智庫的一名資深觀察員這樣說道,“如果希拉里當選,我們能期望的最好結果是不要倒退太多。”英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關系在6月的退歐公投后懸而未決。法國強烈反對《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TTIP)這個歐盟與美國間的貿易協議提案。即使在德國這個自稱全球出口冠軍的國家,面對公眾反對呼聲的政客也在背棄這項協議。越來越多聲音指責全球化導致了工作機會流失、工資差距拉大以及GDP增長疲軟。
政客們應該如何回應呢?禁止商品、資本和人員的跨境流動會造成重大損害,對于解決經濟中的不平等卻于事無補,在某些方面甚至還會使這些問題更加嚴重。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花在進口商品上的比例要遠大于富裕階層。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經濟弊病和寡頭壟斷經濟間的關聯。禁止進口只會鞏固尋租企業的市場支配力,進一步損害提高生產力和報酬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