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主要創新點

(一)首次提出“義烏商圈”的概念

本書所說的“義烏商圈”與零售業所稱的“商圈”概念有著根本性的區別,它指的是:國內外所有與義烏小商品市場或企業有著緊密聯系的經濟主體和區域;既包括前向的產品銷售區域,也包括后向的產業支撐區域,以及由此形成的跨區域分工協作網絡。“義烏商圈”的形成和發展與義烏小商品市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功能發揮和業態升級。正是由于義烏小商品市場所具有的由規模經濟、范圍經濟以及專業化分工所帶來的成本優勢,大大降低了交易費用,激發了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的開展,才促成了以市場為核心的跨區域分工協作網絡——“義烏商圈”的誕生;隨著市場功能的發揮、完善和市場業態、結構的升級,專業化分工和產業集群之間相互促進,導致“義烏商圈”不斷演進和發展。因此,可以納入“義烏商圈”范疇的經濟主體和區域的共同特征是:它們或借助義烏小商品市場這一平臺,把自身的產品銷往各地,帶動本地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或通過義烏小商品市場,采購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國外的小商品;或憑借義烏小商品市場,開展來料加工,進行勞務輸出,承接產業轉移,推進招商引資,尋求跨區際合作,拓展國外市場。義烏小商品市場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樞紐和關鍵作用,并以之為中心,構成了一個巨大的聯系國內外眾多生產商、貿易商、運輸商等經濟主體和相關區域的分工協作網絡——“義烏商圈”。

(二)闡述了“義烏商圈”的基本特征

這主要是:(1)“義烏商圈”中的交易客體以小商品為主。小商品市場是其誕生的源頭,“義烏商圈”始終圍繞小商品的生產與銷售,實現了商貿業與制造業的聯動發展。盡管一些市場大戶在完成資本原始積累后,開始轉向其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但是“義烏商圈”內部無論生產還是銷售,最具有競爭力和代表性的仍然是小商品。(2)商貿業與工業聯動發展。“義烏商圈”以義烏小商品市場為核心,通過市場帶動工業發展,工業反過來支撐市場。這種“貿工聯動”的發展模式不僅存在于義烏內部,而且表現在義烏與周邊縣(市、區)及國內外其他地區的分工協作關系上。一方面這與政府的政策選擇和推動有關,另一方面也是資本運作的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和體現。(3)“義烏商圈”呈現從市場、區域向國際發展的趨勢。最初的“義烏商圈”與義烏小商品市場在形式、范圍上還難以嚴格區分,隨著小商品市場功能的日益完善和發揮,其輻射能力逐步增強,推動“義烏商圈”的外延向周邊和國內其他地區拓展;而當小商品市場的國際化水平提高后,“義烏商圈”所波及的范圍則呈現出更為明顯的跨區域、國際性的特征。(4)網絡狀的非圈層結構。傳統“商圈”一般依據距離商場、超市地理位置的遠近來劃分,呈現出比較明顯的圈層結構。而“義烏商圈”由于其構成要素更為豐富,內部的經濟聯系形式更為多樣,不僅有商品貿易的聯系,還有產業分工、協作,物流、金融及其他配套服務等,這使其內部聯系的緊密度并不主要取決于地理位置、距離遠近等因素,從而呈現出不規則的網絡狀結構。

(三)提出建設浙中商務中心

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功能轉變和提升,將使義烏向浙江中西部地區商務中心(簡稱浙中商務中心,CBD)的目標邁進。在本書中,我們將傳統“商務中心”的概念從城市層面拓展到了區域層面。我們所說的浙中商務中心,同樣具有傳統理論中商務中心所具有的商務活動、金融服務、信息咨詢、經濟輻射等各項功能;從構建過程和形成機制來看,兩者也有相似性。但“浙中商務中心”的概念與傳統商務中心相對狹小的城市區域屬性有著明顯的區別,它對商務中心的構成在地域空間范圍上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即傳統的商務中心概念所強調的是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在城市某一特定區域的集中、交流和組合,而“浙中商務中心”則突出了在“義烏商圈”所包含和影響的經濟區域中,人力、商品、資金、信息流等相互之間的交匯與整合。因此,我們把浙中商務中心的內涵理解為:以義烏主城區為主要區域,以市場主導、政府支持為主要動力,以商務辦公、科技創新、金融、保險、會展、商貿、現代物流、法律咨詢等現代服務業和總部經濟為主要業態,以義烏小商品市場的信息處理為主要內容,服務于整個浙中城市群和浙江中西部建設與發展的商務密集區。我們認為:應該把握商務中心服務范圍區域化甚至國際化的發展趨勢,而不必簡單、機械地把商務中心限定在某一特大城市的一個特定地理區域。當然,商務中心自身的發展也要求有一定的集中度,因為過于分散的區域必將導致商務效率的降低。因此,結合義烏市區已有的商務設施建設和商務中心相關指數等條件,通過浙江中西部地區及浙中城市群各市、縣、區揚長補短,相互交流,精誠合作,尤其是義烏市自身的不懈努力,將大約100平方公里的義烏主城區建設成浙中商務中心,是完全有可能的。尤其令人振奮的是,浙江省“十一五”規劃所明確提出的建設“浙中城市群”目標,已日益引起浙中乃至整個浙江中西部地區廣大干部群眾的重視并逐步形成共識,正在付諸實施。浙中城市群要真正形成并發揮帶動整個浙江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任,關鍵在于各主要市、縣、區都要大力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實現優勢互補,形成浙中城市群的強大合力。為此,金華市委、市政府已經提出了總體思路,而“聚合(金華—義烏)主軸線”,就是其中的一個關鍵。我們認為,這是充分發揮金華的政治、區位、人才、資源等優勢和義烏的商貿業優勢,使之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一條重要決策,也是拓展“義烏商圈”,深化“義烏發展經驗”,建設“浙中城市群”的必由之路。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主軸線”聚合之日,就是“浙中城市群”崛起之時。

(四)提出建設創新型國際性商貿城市

突出義烏小商品市場對“義烏商圈”形成、發展和未來拓展、提升的作用,結合義烏商貿業發達、國際化特征凸顯的實際,以及轉變增長方式、創新發展模式、建設國際性商貿城市的要求,義烏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際性商貿城市的設想。自主創新對“義烏商圈”的建設具有決定性意義。在義烏小商品市場和“義烏商圈”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充滿了創新,這一過程是一系列自主創新活動的成果。正是由于群眾、企業、政府敢于沖破陳規舊念的束縛,勇于創新,義烏才有了“雞毛換糖”、馬路市場、“四個允許”、“興商建縣(市)”、定額征稅、劃行歸市、管辦分離、“以商促工”“貿工聯動”、建設國際性商貿城市等一系列自主創新活動。尤其是原創性的小商品市場和“四個允許”政策、“興商建縣(市)”戰略、國際性商貿城市戰略目標的提出,奠定了“義烏商圈”的核心和基礎;而“以商促工”、“貿工聯動”的集成創新策略則以市場帶動工業,以工業支撐市場,集成市場與工業各自的優勢和功能,互補聯動,互促共榮,推動了企業之間、產業之間、區域之間的專業化分工與協作,促進了義烏小商品市場和“義烏商圈”的形成與發展。另外,義烏眾多中小企業在引進、消化、吸收優秀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再創新活動,使得義烏能夠逐步取代廣州、深圳等城市成為國內小商品的流通、展示、信息、制造中心,使義烏小商品市場集聚國內外資源要素的能力日益增強,使大批科技型中小企業能夠擺脫簡單模仿、貼牌生產的境地,逐步培育自主品牌和技術,這些舉措推動“義烏商圈”加速向國際化方向拓展。因此,大力開展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城市,是義烏實現國際性商貿城市目標的根本途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安县| 双辽市| 岳阳县| 元阳县| 吴旗县| 光山县| 重庆市| 安福县| 迁安市| 壤塘县| 桃园市| 长葛市| 炉霍县| 广州市| 彭山县| 台南县| 拜城县| 邹城市| 太仆寺旗| 福海县| 黔南| 云霄县| 德江县| 兰溪市| 万宁市| 四会市| 绥化市| 盐边县| 衡水市| 北宁市| 东至县| 南乐县| 微山县| 浙江省| 嵊州市| 澄城县| 呼图壁县| 台南县| 丹寨县| 临夏市| 绥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