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科疾病健康教育手冊
- 徐虹
- 1869字
- 2021-04-07 18:06:28
第四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種常見的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患者氣流受限進行性發展,與氣道和肺對有毒顆粒或氣體的慢性炎癥反應增強有關。
一、病因
COPD的確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慢性支氣管炎和阻塞性肺氣腫發生有關的因素都可能參與了COPD的發病。目前已經發現的COPD危險因素大致可以分為外因(即環境因素)和內因(即個體易患因素)兩類。外因包括吸煙、吸入粉塵和化學物質、空氣污染、呼吸道感染及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可能與室內和室外空氣污染、居室擁擠、營養較差等因素有關)。內因包括遺傳因素、氣道反應性增高,以及在胎兒期、新生兒期、嬰兒期或兒童期由各種原因導致肺發育或生長不良。
二、臨床表現
1.癥狀
(1)慢性咳嗽:常為最早出現的癥狀,隨病程發展可終身不愈。患者常晨間咳嗽明顯,夜間有陣咳或排痰。當氣道嚴重阻塞時,通常僅有呼吸困難,而不出現咳嗽。
(2)咳痰:一般為白色黏液或漿液性泡沫痰,偶可帶血絲,清晨排痰較多。急性發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膿性痰。
(3)氣短或呼吸困難:COPD的主要癥狀,早期在勞動時出現,后逐漸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時也感到氣短。但由于個體差異,部分患者常可耐受。
(4)喘息和胸悶:重度COPD患者或病情急性加重時出現。
(5)其他:疲乏、消瘦、焦慮等,常在COPD病情嚴重時出現,但并非COPD的典型表現。
2.體征
(1)視診:胸廓前后徑增大,肋間隙增寬,劍突下胸骨下角增寬,稱為桶狀胸。部分患者呼吸變淺,頻率增快,嚴重者可有縮唇呼吸等。
(2)觸診:雙側語顫減弱。
(3)叩診:肺部過清音,心濁音界縮小,肺下界和肝濁音界下降。
(4)聽診:雙肺呼吸音減弱,呼氣延長,部分患者可聞及濕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三、健康教育
1.戒煙
吸煙是COPD的主要危險因素,不祛除病因,單憑藥物治療COPD難以取得良好的療效,因此阻止COPD發生和發展的關鍵措施是戒煙。還應減少職業性粉塵和化學物質的吸入,對于接觸職業粉塵的人群,如從事煤礦、金屬礦、棉紡業、化工行業及某些機械加工等工作的人員應做好勞動保護。
2.減少室內空氣污染
避免在通風不良的空間燃燒生物燃料,如燒柴做飯、在室內生爐火取暖、被動吸煙等。
3.防治呼吸道感染
積極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秋冬季節注射流感疫苗;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場合;保持居室空氣新鮮;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應積極治療。
4.長期、規律用藥
藥物治療用于預防COPD的發作和控制癥狀,降低COPD急性加重的頻率和嚴重程度,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和生活質量。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逐步增強治療,如果沒有出現明顯的藥物不良反應或病情惡化,應在同一水平維持長期的規律治療。根據醫囑正確使用吸入劑。針對本病特點,在急性期和慢性遷延期,以控制感染、祛痰、鎮咳為主,伴發喘息時加以解痙平喘的治療。使用抗菌藥物是治療細菌感染急性加重的重要措施,但對穩定期患者無須應用抗菌藥物。為避免患者盲目使用抗菌藥物,應指導其學會識別COPD的急性期和穩定期,以確保患者一旦出現癥狀能及時發現并就醫。
5.加強鍛煉
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鍛煉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爬樓梯、爬山、打太極拳、跳舞,或雙手舉幾斤重的物品,在上舉時呼氣等。
6.呼吸功能鍛煉
COPD患者治療中一個重要的目標是保持良好的肺功能,只有保持良好的肺功能,患者才能有較好的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因此呼吸功能鍛煉非常重要。患者可通過做呼吸瑜伽、呼吸操、深慢腹式阻力呼吸功能鍛煉、唱歌、吹口哨、吹笛子等進行肺功能鍛煉。
7.耐寒能力鍛煉
耐寒能力的降低可導致COPD患者出現反復上呼吸道感染,因此耐寒能力對于COPD患者也很重要。患者可采取從夏天開始一直堅持到冬天用冷水洗臉的方法,或每天進行戶外活動等方式鍛煉耐寒能力。
8.營養支持
患者應達到理想的體重,同時避免過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和過高熱量的攝入,以免產生過多二氧化碳。
9.氧療
COPD穩定期進行長期家庭氧療(long-term oxgen treatment, LTOT)可提高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并對患者血流動力學、運動能力、肺生理和精神狀態都產生有益的影響。
氧療的具體指征如下:①動脈血氧分壓<55mmHg(1mmHg=0.133kPa)或動脈血氧飽和度≤88%,有或沒有高碳酸血癥。②動脈血氧分壓在55~70mmHg,或動脈血氧飽和度<89%,并有肺動脈高壓、心力衰竭、水腫或紅細胞增多癥(血細胞比容>55%)。
氧療一般是經鼻導管吸入氧氣,流量在1.0~2.0L/min,吸氧持續時間>15h/d。氧療時應注意嚴禁煙火,吸氧裝置要離明火2m以上。讓家屬督促患者堅持每天定時氧療。長期氧療的目的是使患者在海平面水平、靜息狀態下,達到動脈血氧分壓≥60mmHg和(或)動脈血氧飽和度≥90%,這樣才能維持患者重要器官的功能,保證組織的氧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