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科疾病健康教育手冊
- 徐虹
- 1464字
- 2021-04-07 18:06:29
第六節 自發性氣胸
自發性氣胸是指無外傷或人為因素影響的情況下,患者臟層胸膜破裂,肺泡內氣體進入胸膜腔,導致胸膜腔積氣,胸膜腔壓力升高,肺組織萎縮,縱隔向健側移位。臨床表現為患者突發胸痛、氣促、呼吸困難、發紺,甚至發生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一、病因
青壯年患者多為肺大泡破裂所致。近年,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因卡氏肺囊蟲感染引起的自發性氣胸有所增加。老年人因COPD、肺癌引起的自發性氣胸有逐年增多的趨勢。
二、臨床表現
1.呼吸困難
患者發生氣胸時,均有呼吸困難癥狀,其嚴重程度與發生的過程、肺被壓縮的程度和患者原來的肺功能狀態有關。呼吸功能正常的年輕患者,即使肺被壓縮>80%,也可無明顯的呼吸困難癥狀,或僅在活動時稍感胸悶;而老年COPD患者,肺被輕度壓縮就會有明顯的呼吸困難癥狀。急性氣胸患者的癥狀更明顯;而慢性氣胸患者因健側肺可以代償性膨脹,故臨床癥狀會較輕。
2.胸痛
氣胸發生時,患者會突然感到尖銳性刺痛或刀割樣痛,這與肺大泡突然破裂及肺被壓縮的程度無關,而與胸膜腔內壓力增高、壁層胸膜受牽拉有關。疼痛部位不固定,可局限在胸部,亦可向肩、背、上腹部放射。存在明顯縱隔氣腫時,患者可出現持續的胸骨后疼痛。疼痛是氣胸患者最常見的主訴,也可能是輕度氣胸患者唯一的癥狀。
3.刺激性咳嗽
發生自發性氣胸時,患者可偶有刺激性咳嗽。
4.其他癥狀
當氣胸合并血氣胸時,如出血量多,患者會出現心悸、血壓下降、四肢發涼等。
三、健康教育
(1)瘦高的年輕男性為自發性氣胸易發人群,因此這些人群應合理運動(避免過于劇烈的運動),飲食方面應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少進食易引起咳嗽的刺激性食物,禁煙、禁酒。日常起居應注意保暖。
(2)預防感冒,保持適當的水分攝入。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在積極治療原發病的同時,應注意保暖,預防感冒;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飽;盡量少去人員密集的地方,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適當活動;保持大便通暢。
(3)有免疫缺陷者,應積極治療并增強免疫力,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4)心理指導。易發患者應知曉發病的基本癥狀、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預后,避免發生自發性氣胸時因疼痛、呼吸困難而產生緊張和恐懼的心理,指導患者正確對待自己的病情,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及時就醫,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使其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以盡快痊愈。
(5)胸腔內氣體較少,對呼吸和循環功能影響較小的患者,因氣體1~2周可自行吸收,治療上可采取保守療法。患者取半坐臥位,以增加肺擴張;加強休息;飲食上增加營養;保持室內空氣濕潤;保持大便通暢。胸腔內氣體較多,嚴重影響呼吸和循環功能的患者,特別是開放性的張力性氣胸患者,需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排氣。這類患者除要了解以上幾點注意事項外,還要學會有效咳嗽和深呼吸。
(6)有疼痛癥狀的患者,應取健側臥位,并遵醫囑用適當的止痛劑。
(7)急性期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
(8)胸腔閉式引流管的護理。進行胸腔閉式引流時,患者及其家屬不要自行擠捏、扭曲引流管;患者在床上活動時,或必須離開病床進行檢查時,或在室內允許的范圍內活動時,應避免牽拉引流管,防止其移位或脫落。
(9)生活指導。①自發性氣胸患者在氣胸痊愈后至少3個月內不可進行劇烈活動,如打球、跑步、抬舉重物、劇烈咳嗽、屏氣等,避免誘發氣胸。②防止便秘,2d以上未解大便者應采取通便措施。③戒煙。④平時注意補充營養,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不挑食、不偏食,適當進食富含粗纖維的食物。⑤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⑥如有原發性疾病,如肺大泡、結核空洞等,應及時處理,防止并發氣胸、血氣胸,或再次發作自發性氣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