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中國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催生了對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巨大需求。許多學校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紛紛開設或即將開設跨境電商專業(方向),培養跨境電商行業急需的專業人才。鑒于目前跨境電商類教材甚為鮮見,本書的編寫工作十分必要,而且市場潛力巨大。
下面就該教材編寫的相關事宜表達一下個人看法,供各位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一、關于教材名稱及定位
目前現存教材較少,僅有的少量版本在教材的普適性方面略有欠缺,過于偏重具體的第三方平臺操作實務,過度著眼于細節,略顯狹隘,且無后續再版的可能,而第三方平臺更新變化較快,現存教材更新不及時。其實僅就微觀操作層面而言,除了第三方平臺,還有企業自建站,甚至社交網絡層面的跨境電商銷售等范疇,現存教材系統性較差,理論闡述方面不足。
鑒于上述情況,本教材的名稱和定位值得大家商榷:“跨境電商理論與實務”“跨境電商實務”,個人覺得前者或許更好,本教材定位于較高標準,且陸續會再版更新。國際貿易學科中有一本《國際貿易實務》,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再版多次,十分暢銷,希望我們的教材也可以如此。目前沒有專門的文獻或者書籍來系統闡述跨境電商理論,僅有的一些只是從操作細節層面入手。如此一來,本教材名稱若為“跨境電商理論與實務”,既能區別于目前市面上僅存的“跨境電商實務”類教材,又能十分直觀地點明本教材的主旨—既包括理論又有實務。本教材的名稱為其適用范圍打下了基礎,讀者既可以是高職高專類(實務部分),也可以是本科類(理論部分),甚至研究生類(案例延伸閱讀)等不同群體。
本教材要充分解決的問題是互聯網+國際貿易—將電子商務理論(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國際貿易理論闡述清楚,將電子商務實務和國際貿易的實務表達透徹。電子商務只是一種方式和手段,因而本教材應該更加偏重國際貿易和國際商務。
《跨境電商理論與實務》密切結合當前跨境電商的發展狀況和我國的對外貿易實踐,充分吸收近年來在教材建設和實踐中總結出的新知識、新內容和新體系,每章都有學習目標、章節綱要、正文、本章小結、思考題以及案例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和實踐能力。
二、關于教材的特點
1.時空性
按照跨境電商實際工作流程中的時間和空間順序進行篇章節內容的編排,循序漸進,易于讀者接受,即視感強,符合人的基本學習習慣。
2.系統性
本教材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角度對跨境電商的不同知識點進行闡述總結,適合不同需求層次的讀者,避免了以往相關教材僅從微觀操作入手的缺點。
3.全面性
本教材涉及的理論和實務主要包括跨境電商選品、視覺美工、平臺操作、規則制度、營銷推廣、倉儲物流、客戶服務、境外社交網絡服務(SNS)和運營管理等,幾乎覆蓋了跨境電商實際工作中的各個環節,同時在教材中將現階段跨境電商的前沿趨勢通過不同形式進行了體現(品牌化、優質服務、移動端、多語言市場、境外倉等)。
4.實踐性和理論性
本教材通過實訓部分完成相關微觀細節操作實務,通過宏觀和中觀層面普及相關知識和方法。
5.前瞻性
本教材內容涉及跨境電商時下流行的理論、方式和方法,在宏觀理論方面進行了前瞻性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