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一筆長城長
- 關于邂逅我家千古帝王的那些事
- 一顆方海鹽
- 2144字
- 2020-01-16 22:00:47
李承歡這些年游歷大秦,常常聽人歌贊先王的豐功偉績,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他指揮各族,修筑的抵御外敵的萬里長城的故事。
一筆長城長,不戰(zhàn)平三夷。
諸如此類的,盡管大都是詩詞文賦,但也足以窺得其在秦人心中的重要。
在老秦人眼里,長城更像是一種信仰,長城不破則秦人不滅,秦人不滅則秦國猶在。
少年此前一直認為這種說法有夸張的成分,但現(xiàn)在看來,倒也不是完全如此呢。
李承歡抬頭,看向眼前高聳的青磚城墻。
這不是他第一次看長城,但從未像此時認真地看過。
密布綠苔的青磚上到處是苦戰(zhàn)的痕跡,有些甚至還插著玄鐵箭頭,裂痕密布,仿佛下一刻就要崩開。但青磚仿佛被施了什么魔力一般,依舊頑強地佇立著。時間浪潮的沖刷,仿佛絲毫未減其堅韌。
不知名的蔓植,曲折地順著青磚之上的縫隙生長著,即便北域入了冬,它也未曾有衰敗的痕跡,迎著寒風,肆意而張揚。
城墻高聳,少年極力仰起頭才能勉強看到頂端。迎著驕陽,隱隱約約的看到有黑點攢動。
“是駐守的兵士吧。”李承歡喃喃自語道。
白城的兵士自然不比九原的,依少年猜想,其上,彎弓已被拉成個滿月,只是見馬車上象征著大秦帝王家的鸞鳳圖,才猶豫著,沒有下手。
不然,此時迎接他們的,想必是漫天箭雨了吧。
“哄——”
少年面前,有些褪了色的朱紅城門陡然打開,兩隊身穿墨甲的兵士訓練有素地整齊跑出,并排站在城門兩側。
幽深的城門中,一個身披玄衣的中年男子,騎著紅棗色的駿馬含著一抹假笑向他們走來。
男子雖是笑著,卻沒有少年想的那么和善,目光如電,仿佛能輕易洞穿人心中所想。
這就是,鼎鼎有名的蒙將蒙恬嗎?
李承歡盯著他,有些琢磨不透。
若說他是,可他臉龐清瘦細膩,抓住韁繩的手指如玉,纖細非常,沒有老繭,絲毫不像是久爭沙場的樣子,這和少年先前所想的糙漢子的模樣大相庭徑。
可若說他不是,但李承歡即使閉上眼,都能感受到由他身上散發(fā)出的仿佛要凝為實質的殺伐之氣,猶如身處沙場,身旁萬兵擂鼓,如驚雷炸裂。
仿佛是察覺到李承歡在看他,中年男子轉頭看來他一眼。明明只是一眼,卻讓李承歡感覺如一盆涼水從頭倒下,血液都要凝固了一般。
少年趕忙低下頭來,不敢與他對視。
棗紅色的大馬緩緩向前,最終在李承歡的面前停了下來。
蒙恬翻身,從高大的棗紅色大馬上一躍而下,穩(wěn)穩(wěn)地落在地上,卻是無聲。
僅憑這一點,少年就看出眼前的中年男子絕非看起來這般斯文,他的武功應是遠在他與蘇子雨之上。
李承歡凝著眉,有些琢磨不透。
聽外界傳言,蒙恬早些年得先王寵幸,賜予隕鐵重劍,名曰均遙。
重劍無鋒,大巧而不工。
當年蒙恬持均瑤劍,抗擊月兔氏,那時的月兔氏尚且強勢,而他卻持著均遙劍,橫掃北域,奠定了大秦鐵騎的強名。
曾有老兵言說,那時的蒙恬,持著重劍,在戰(zhàn)場上如閑庭散步,一劍揮出,便是漫天血雨。
那么理應來講,他的劍術,應當是極為強大的。
但是,那年滄海問劍,為何他不記得有這號人?
劍道天命,世間千萬劍修那年皆赴滄海,蒙恬那么有名,他也應當記得才是。
若是蒙恬一心守得北域,能夠抗衡天道,那他的意志,也未免太可怕了些——
“臣蒙恬,恭迎世子。”
中年男子看著馬車上的墨色布簾,負手而立,卻沒有拱手,盡該有的禮節(jié)。
少年并沒有感到有什么不妥,早在先王生前,就已經號令天下大臣,免去蒙恬需要盡的禮節(jié)。可以說,若是他愿意,即使和當今帝王平起平坐也是可以的。
子雨是大秦世子,但也只是個世子,蒙恬能夠下馬,已經很對得起她了。
漆黑的布簾被錦衣拉開,少女絕美的小臉從中探出,見到眼前的中年男子,有那么一瞬間,李承歡在她的眼中看到了一絲抑郁,但很快,她的眼眸又恢復幽深冷冽的樣子。
“先王在生前就規(guī)定了蒙將不必對天下任何人行禮,蒙將此舉,倒是多余了。”
蘇子雨倒是絲毫沒有領情,語氣淡然,
“我來此地,是有要事與蒙將相商,就不要做多余的事情了。”
少女冷言,說罷,便不再言語,回到車內。
李承歡見此,心中的疑惑越發(fā)大了。
在蘇子雨初來此地時,究竟是發(fā)生了什么事,讓她見到蒙恬,非但沒有什么好態(tài)度,反而?——反而帶著一絲絲若有若無的——敵意?
“悉聽尊便。”
蒙恬嘴角含笑,沒有生氣,似乎早就預料到這番場景,說罷便上馬,領著身后跟隨的侍從走入城內。
李承歡雖疑惑,但還是驅車前行。
車馬搖曳著,穿過城門,緩慢地前行,少年盯著蒙恬的背影,在腦海中搜尋游歷大秦時,聽到的關于他的傳聞。卻沒有注意到,那棗紅色大馬上的中年男子,在穿過城門時的光影交錯處,回頭瞄了他一眼。
眼眸中略帶戲謔,卻沒有絲毫輕蔑。
仿佛兩人早就相遇過那般。
哼——當真是你——
“嘶——-”
棗紅色的大馬前蹄肆意張開,高高躍起,又重重踏回到地面。馬上的人緊握韁繩,身體不為所動,絲毫沒有掉下來的趨勢。
顯然,不知為何,他停下了馬。
對于蒙恬此舉,他身后的李承歡,是相當疑惑的。
為何突然停下來?
少年疑惑地想,回頭看了看。
隨行的死士還有一小批在外面,對于蒙恬此舉,他們顯然也是非常困惑,探頭探腦著,不時和身旁的同伴敘說著什么。
“關門。”
棗紅色大馬上的人低聲號令,其身旁的侍從仿佛早有準備,向著城墻上的兵士揮動手中的錦旗,只聽一聲響亮的口哨聲響起,大門轟然關閉。
“蒙將?你這是做什么?”
少女又一次掀起布簾,低聲詢問道。眉頭緊鎖,不明所以。
“我的人尚未完全進來。”
蒙恬嘴角的弧度越發(fā)深了,沒有理會少女的疑問,只是伸出白玉般的手,四指并攏,緩緩彎下。身上的殺伐之氣如潮水般涌現(xiàn)。
嘴唇蠕動,緩緩吐出兩字。
“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