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桓溫北伐(上)
- 風流東晉
- 童繇
- 2000字
- 2019-12-15 06:30:00
這段時間,倒是風平浪靜起來,都等著看桓大司馬北伐的結果。朝廷也沒有什么要議論的,就早早的下了朝。
王凝之給謝道韞寫了封信,這封信寫了很久。當王凝之拿起筆的時候,他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最后,他在信里也只寫了一句話。
另一邊。
桓溫率步騎四萬從江陵出發,走水路由襄陽入均口,然后自淅川直趨武關。同時梁州刺史司馬勛兵出子午道,合擊秦軍。
春日暖陽,微風吹過,滿地的鮮血,染紅了整個大地。刀光劍影,角鼓爭鳴,流血漂櫓。雙方士兵都殺紅了眼,殘肢和尸體四處可見。
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郗超靜靜的看著,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直面戰爭了。
郗超是桓溫謀主,他從十二歲開始,就跟著桓溫。因此他并不需要上戰場,只是每一次,他都會找個安全的地方看著。
郗超想,若是王凝之知道他離得這么近,怕是又要說他了。郗超覺得,這個世界上,真正懂他、在乎他的只有王凝之一人罷了。
黃昏之時,雙方暫時停戰,郗超也回了營帳。郗超在營帳里剛剛坐下,桓溫就回來了。
桓溫的筒袖鎧上全都是血,臉上也全都是血,但是都是別人的。桓溫并不在意這些,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郗超遞了一碗酒,桓溫接過去,一飲而盡。
桓溫道:“這場戰爭要贏很難。”
郗超點點頭,道:“是一場血戰。但明公不用擔心,此戰必勝。”
桓溫挑眉,道:“愿聞其詳。”
郗超又道:“上洛乃前秦荊州刺史郭敬駐守之地。”
桓溫道:“拿下上洛倒不是個難事。”
郗超又道:“拿下上洛,明公便可直取青泥城。此時,苻健必然會派兵駐屯峣柳以作抵抗。他手下所能用的,無非是太子苻萇、丞相苻雄等人。明公不足為俱。”
桓溫大笑,道:“嘉賓之能,天下無人能出其右者。”
郗超道:“明公過譽了。”
果真如郗超所料,桓溫大敗秦軍,然后向長安進發,進據灞上。同時,桓沖在白鹿原擊敗苻雄軍。
建康。
當晉軍大勝的消息傳來時,早朝的氣氛就有些壓抑了。
王凝之旁邊坐的是袁質,王凝之側身跟他說:“嘉賓真厲害,我聽說計謀就是他出的,收復洛陽指日可待。”王凝之的聲音算不上大,但這時沒有人說話,十分安靜。大多數人都聽見了。
王凝之一說完,就受到了各方的注視。但他笑瞇瞇的,很為郗超高興。大家心里所想的,無非就是感慨一下兩人情誼罷了。
但王凝之心里清楚,士族門閥絕對不會讓桓溫北伐成功就是了。在這個檔口,若是糧草不濟,那一切就前功盡棄了。
王凝之算了算,他給郗超寫的信,這個時候也差不多到他手上了。王凝之慶幸的是,還好他是剛入朝為官,沒有多少人注意到他。要不然,給桓大司馬送糧草的事情,就敗露了。
寧愿守著這一畝三分地,也不讓桓大司馬北伐成功。王凝之太了解這些人的想法了。無非是怕桓溫篡位,威脅到他們。
桓溫勢大,但是論朝堂的掌控,他顯然比不上世族門閥。但世族門閥的致命點就在于,沒有軍權。
王凝之當然不是白白的給桓溫送糧草的,他看中的是江州。不過這單生意能不能做成,還得看看桓大司馬的想法。
王凝之敢這么做,自然是得到家族同意了的。瑯琊王氏身為江左第一士族,缺什么都不會缺錢。
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們會替王凝之出這筆錢。他們會把王凝之和桓溫的交易瞞的死死的,若成了,對瑯琊王氏而言,也未嘗不是一個契機,若桓溫并不同意這筆交易,他們也沒有什么損失就是了。
另一邊。
桓溫來了之后,三輔各郡縣皆來歸降。桓溫安撫百姓,并使它們恢復到原來的生活。百姓們爭相奉上牛肉美酒,并夾道歡迎前來的官軍。
更有老人流著淚說:“沒有想到今天還能見到官軍啊!”自從五胡亂華之后,有些北方的漢人沒能逃到南方,就被那些胡人肆意殺害,白骨遍野,過著水深火熱、豬狗不如的日子。今日見到官軍,又怎能不歡喜?
桓溫現在的心情喜憂參半,郗超站在他旁邊,道:“明公可是在擔心糧草之事。”
桓溫道:“知我者,嘉賓也。”
郗超笑了笑,將王凝之所寫的信寄到桓溫手上。
桓溫看完了信,說了句,人不大,口氣倒是不小。
郗超笑著,沒有說話。
桓溫倒是沒有立刻拒絕,這筆買賣劃不劃算,還得掂量掂量。桓溫看中的倒不是王凝之,而是他身后的瑯琊王氏。
若得瑯琊王氏相助,以后在朝堂中也會方便很多,但是瑯琊王氏可不是個善茬。
桓溫可不是司馬氏,他可不想受世族門閥的壓制。他忌憚者世族門閥,世族門閥又何嘗不忌憚他?
瑯琊王氏可不是一般的士族,但是曹孟德有容人之量,他桓溫又未嘗沒有。
桓溫同意了。
對桓溫和瑯琊王氏而言,這都是一場豪賭。
這時,順陽太守薛珍求見。
薛珍一進來就單刀直入:“大司馬,現在的形勢對我軍十分有利,長安只剩六千老弱士兵。珍以為,應當直逼長安,進攻前秦。”
桓溫卻擺擺手,道:“再過幾日吧。”薛珍不知道糧草不足的事情,但桓溫心里十分清楚,他在等王凝之的糧草送過來。
再者,如果沒有這筆交易,桓溫并不想進攻長安城。他恢復關中,只得了個虛名,到頭來地盤還是要交給朝廷。與其這樣,還不如把他們留下來,這樣朝廷就會更重視桓溫。
他與瑯琊王氏聯手,在朝中話語權也會大很多,這些地盤也不會都歸朝廷就是了。
這樣,他和瑯琊王氏都得了好處,豈不美哉?
薛珍再三請求,桓溫都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