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制造技術
- 牛同訓主編
- 1398字
- 2020-01-16 17:07:37
1.4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方法
1.學習本課程的目的及意義
當前,世界各國都已認識到了現代制造技術是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技術,都在認真研究、開發和利用現代制造技術來發展和改造傳統制造業。美國在初步扭轉了20世紀60~70年代的產業政策失誤所造成的制造業停滯不前和市場競爭失利的局面后,又進一步出臺了促進制造業發展的兩項計劃,即“現代制造技術計劃”和“制造技術中心計劃”。日本十分重視現代制造技術的引進和運用,并將其轉變為龐大的生產力。近年來日本大學和工業研究院、所也十分重視生產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研究、開發和規劃。半個世紀以來,日本在數控機床、機器人、精密加工、精密機械和微電子工業領域取得了世界領先的進展;在機電一體化領域也比較先進。
我國雖然從“六五”開始就啟動了制造技術,主要是機械制造技術的國家部委與地方級重點攻關研究開發項目,但受體制所限,這方面的規劃、研究開發主要是按行業分塊進行的。同一時期各制造企業也通過技術引進和自行開發提高了制造技術水平,但總體講,我國制造技術水平與工業化國家相比還存在著階段性差距。企業目前開發現代先進制造技術的能力薄弱,人力與資金投入都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國的制造業不進行創新,那么就制造不出國家急需而國際上發達國家對我們實行禁運的關鍵高技術產品,因而也就增強不了我國的國力。同時也就降低了對世界市場的競爭能力。
因此,學習本課程的目的及意義,就在于使學生能在總體上了解現代制造技術的基本內容,以及在提高國民經濟發展水平方面的巨大潛力,從而去影響和推動相關人員共同奮斗,不斷地推廣先進的制造技術,并在實踐中勇于總結、提高和創新,從而不斷地提高我國的機械制造技術水平,以增強國力和世界市場的競爭能力。
2.本課程的主要內容
現代制造技術起源于傳統制造技術,不斷吸收機械、電子、材料、能源、信息及現代管理技術成果,綜合應用于產品設計、制造、檢測、控制、服務等生產制造全過程,涉及內容廣泛、學科跨度大。因此本課程內容不可能做到全面覆蓋,只能是結合實際情況,突出重點、精選內容。重點講述現代制造技術的基本概念和現場應用,以便學生對現代制造技術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現代制造工藝技術(超高速切削、現代磨削、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微納加工以及快速制造技術);特種加工技術(電火花加工、激光加工、電解加工和電解磨削等);制造自動化技術(柔性制造系統F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現代生產管理技術與模式(成組技術、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敏捷制造、并行工程、虛擬制造);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制造技術;以及現代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等。
3.本課程的特點及學習方法
現代制造技術是一門綜合性、交叉性的前沿學科和技術,涉及制造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產品設計、市場等方方面面,學生在較短的學時中不可能做到全面掌握,而只能去把握重點。這里的重點就是每個單項技術基本功能及其實現的基本原理和手段,以及它在柔性綜合自動化方面起什么作用和可以解決什么問題,并要求聯系生產實際進行調查研究(指重視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分析影響生產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從而運用所學到的先進制造技術知識,有計劃、有步驟地去應用,以提高實際生產的效益。
實踐性、綜合性、應用性強大是本課程的一大特點,學習中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現代制造技術實習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習本課程,有利于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術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