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程
- 王兆波 王寶祥 郭志巖等編著
- 1426字
- 2019-12-20 15:46:08
第一章 材料合成與制備實驗
實驗1 常溫制備表面修飾的ZnS半導體納米晶材料
一、實驗目的
(1)了解表面修飾的ZnS半導體納米晶質材料的制備工藝。
(2)掌握常溫制備納米材料的制備方法和工藝特征。
(3)了解納米材料的表征手段,包括掃描電鏡、透射電鏡和粒度分析等。
二、實驗原理
β-ZnS又稱閃鋅礦,面心立方結構,晶胞參數a=0.5406nm,z=4,在自然界中能夠穩定存在。ZnS是一種性能優良的半導體材料,禁帶寬度為3.54eV,被廣泛用于陶瓷材料、光催化材料、陰極射線顯示、氣敏材料、電致發光材料等,近年來ZnS型半導體發光器件、半導體量子阱器件也取得了重大成果。此外,它還被應用于傳感器,對X射線進行探測,也可用于制作光電(太陽能電池中)敏感元件、涂料及特定波長控制的具有光電識別標志的激光涂層等。ZnS還是一種優異的紅外光學材料,在波段3~5μm和8~12μm范圍內具有較高的紅外透過率及優良的光學、力學、熱學綜合性能,是性能最佳的飛行器雙波段紅外觀察窗口和頭罩材料。此外,ZnS還具有一定的氣敏性,對低濃度、還原性較強的H2S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對其他還原性相對較弱的氣體靈敏度較低。因此,其抗干擾能力較強,有很好的開發應用前景。ZnS具有對六種水溶性染料的光降解脫色作用。粒徑約為4nm的ZnS納米微粒通過表面活性劑二-十六烷基二硫代磷酸(DDP)修飾后,作為潤滑油添加劑使用時能夠明顯提高基礎油的抗磨能力。近年來,用水熱法合成的ZnS粒子屢有報道。中國科技大學錢逸泰院士課題組利用水熱法將Zn(CH3COO)2和Na2S反應生成白色蓬松的懸浮液,在150℃條件下水熱處理,成功制備的納米級ZnS為立方型ZnS相(閃鋅礦),平均粒徑約為6nm;制備出的閃鋅礦ZnS粉末粒子分布窄,在400~500cm-1范圍內具有良好的紅外透射率。青島科技大學胡正水教授利用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劑作為表面修飾劑,在無水乙醇中以Zn(CH3COO)2和硫代乙酰胺(TAA)于150℃溶劑熱反應12h,得到粒徑為300~500 nm的均分散ZnS空心球,具有良好的空心量子效應和光致發光效應。
隨著材料化學的發展,制備ZnS半導體納米材料的工業化應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然而對于上述制備ZnS納米材料的方法,水熱、溶劑熱法的高溫、高壓不但會增加成本,而且操作比較復雜、危險,表面活性劑的引入經常會遭到破壞或難以被回收循環利用,對工業化生產非常不利。因此,開發一種簡便、經濟的合成工藝,大規模制備ZnS空心球還面臨很大挑戰。
本實驗以Zn(CH3COO)2和硫代乙酰胺(TAA)分別為Zn源和S源,以三嵌段聚合物PEO-PPO-PEO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TAB)為表面活性劑在室溫下于水中或無水乙醇中反應24h制備ZnS納米晶。
三、實驗用品
實驗原料:乙酸鋅[Zn(CH3COO)2·2H2O]、硫代乙酰胺(TAA)、無水乙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TAB),均為分析純,水為蒸餾水。
實驗用品:100mL燒杯、電子天平、離心機、離心試管、干燥箱。
四、實驗步驟
在100mL燒杯中分別加入等摩爾比的Zn(CH3COO)2·2H2O和TAA,用40mL無水乙醇充分攪拌溶解后,再加入0.24g的表面活性劑CTAB。該體系在室溫(15~20℃)下放置24h,得到白色沉淀。將沉淀仔細收集后,分別用蒸餾水和無水乙醇洗滌多次,粉末室溫干燥4h,采用JEM-2000EX型透射電鏡(日本JEOL公司,加速電壓為160kV)表征其形貌,采用Zeta-3000 HS粒度分布儀(英國馬爾文儀器公司)確定其粒徑分布。
五、思考題
(1)常溫制備ZnS納米材料有哪些優點?
(2)TAA是如何提供硫源的?
參 考 文 獻
[1] 黃風華. 硫脲表面修飾的ZnS:Cd納米晶的合成及表征. 分子科學學報(中、英文),2006,22(1):63-66.
[2] 郭應臣,卓立宏,喬占平. 表面修飾CdS和(CdS)ZnS納米晶的性能研究. 化學研究與應用,2007,19(1):37-41.
(單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