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程
- 王兆波 王寶祥 郭志巖等編著
- 1045字
- 2019-12-20 15:46:11
第二章 材料成型與加工實驗
實驗12 金相顯微試樣的制備
一、實驗目的
掌握金相顯微試樣制備的基本方法。
二、實驗原理
金相制樣也稱為磨金相,就是將金屬的粗樣品經過粗磨、細磨、拋光、腐蝕等數道工序制成合格的樣品,從而可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金屬相圖的過程。磨金相是材料研究中的一種重要操作工藝。經過磨金相處理后的材料,可將其表面的不平整、氧化現象或是其他雜質予以去除。當試樣表面達到光滑、平整的合格標準后,再以特殊腐蝕液進行表面腐蝕;根據利用材料各組織對腐蝕液的受腐蝕程度不同,會表現出來的不同特征組織特性,從而來了解材料內部缺陷及微結構。
常用化學腐蝕方法包括浸蝕法、滴蝕法、擦蝕法,如圖2-1所示。

圖2-1 常用化學腐蝕方法
三、實驗用品
拋光機、金相砂紙、碳鋼試樣。
拋光液:一般材料采用Cr2O3綠粉、帆布粗拋光即可。
乙醇、腐蝕液、吹風機、藥棉、滴管等;金相顯微鏡。
四、實驗步驟
(1)取樣:碳鋼,金相試樣的尺寸。
(2)鑲嵌:當試樣尺寸太小時,需要使用試樣夾或用樣品鑲嵌機,把試樣鑲嵌在低熔點合金或塑料中。金相試樣的鑲嵌方法包括:機械鑲嵌;低熔點合金鑲嵌;塑料鑲嵌。
(3)磨制:試樣的磨制一般分為粗磨和細磨兩道工序。
① 粗磨。粗磨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一個平整的表面。
② 細磨是利用一套粗細程度不同的金相砂紙,由粗到細依次順序進行的。將砂紙放在玻璃板上,手指緊握試樣并使磨面朝下,均勻用力向前推行磨制。在回程時,應提起試樣不與砂紙接觸,以保證磨面平整而不產生弧度。在一套不同粒度的砂紙上磨制,當由粗到細更換砂紙時,磨痕方向與上道垂直且砂粒勿帶入下道,直到將上一道所產生的磨痕全部消除為止。
(4)拋光:拋光的目的是去除細磨時遺留下來的細磨痕,獲得光亮的鏡面。操作時將試樣磨面均勻、平整地壓在旋轉的拋光盤上,并沿著盤的半徑方向從中心到邊緣作往復移動;拋光時在拋光盤上不斷滴注拋光液,壓力不宜過大,拋光時間也不宜過長,一般約3~5min。當磨痕全部消除而呈現鏡面時,停止拋光。
(5)腐蝕:如果把拋光后的試樣直接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時,只能看到一片亮光,無法有效地辨別出各種組成物的形態特征。因此,必須使用浸蝕劑對試樣表面進行“浸蝕”,才能清楚、有效地顯示出顯微組織的真實情況;鋼鐵材料最常用的浸蝕劑為3%~4%硝酸與乙醇溶液;操作時動作要迅速,浸蝕完畢后要立即用清水沖洗,隨后用乙醇沖洗,最后用吹風機吹干即可;只有手與樣品充分干燥,方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分析。
五、思考題
畫出觀察到的金相試樣顯微組織示意圖。
參 考 文 獻
[1] 陳洪玉. 金相顯微分析. 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13.
(王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