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徑運動教程
- 李建臣 王永安 文世林主編
- 5488字
- 2020-09-11 15:03:13
理論篇
第一章 田徑運動概述
一、田徑運動的概念
田徑運動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發展歷程中與地域、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由于各國對田徑運動理解和分類的不同,導致了許多國家對田徑運動有著不同的命名。在英國叫ATHLETICS,法國叫Athlétisme,都是體育運動的意思,泛指走、跑、跳、投擲等多項含義;在德國叫LEICHTATHLETIK,蘇聯叫ЛEZKAЯATЛETHKA,都是輕競技的意思,這主要是同舉重、摔跤等運動項目相比較而言;在日本叫陸上競技,這與游泳、水上、雪上和空中(跳傘)等項目相區別而命名;在美國叫TRACK AND FIELD,中國叫田徑運動,都是以項目的特點為依據命名的。關于田徑運動概念的定義又有著不同的表述,我國體育學院統編教材《田徑》定義為:“田徑運動是由男女競走、跑、跳躍類和投擲40多個單項以及由跑、跳躍、投擲部分項目組成的全能運動。”國際田聯章程對田徑運動所下的定義為:“田徑運動是由田賽、徑賽、公路賽、競走和越野賽組成的運動項目。”
“田賽”是以高度和遠度計算成績的,它是指在跑道所圍繞的中央或鄰近的場地上進行的跳躍和投擲項目,“徑賽”是以時間計算成績的,它是指在跑道上進行的短跑、中長跑、跨欄跑、障礙跑、接力跑、定時跑以及競走等不同距離、不同形式的項目。“公路賽”是在公路上進行的,它要求路面平坦、交通安全且距離的測量允許本項規定范圍內的誤差。這類項目,如馬拉松、公路接力賽、馬拉松接力賽、半程馬拉松賽等,它可以在體育場內或體育場外比賽,體育場外的比賽必須是在公路上進行。根據慣例,該項目的計量單位要根據比賽的場地特點有所區別。“越野跑”必須在野外自然環境中進行且終點設在體育場外,比賽的距離沒有嚴格的規定,根據可供選擇的實地環境確定比賽路線。所有外場項目不設世界紀錄,僅設世界最好成績。
二、田徑運動的功能與作用
(一)田徑運動的基礎性
遠在上古時代,人們為了獲得生活資料,在與大自然和禽獸的斗爭中,不得不走或跑相當的距離,跳過各種障礙,投擲石塊和使用各種捕獵工具。在勞動中不斷地重復這些動作,便形成了走、跑、跳躍和投擲的各種技能。走、跑、跳、投等動作是田徑運動項目的基礎技術,速度、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是田徑運動的靈魂,兩者缺一不可,眾多體育項目的運動形式都是田徑基本技術動作在特定條件下的不同組合,體育界流傳著“得田徑者得天下”的說法,因此,田徑運動被公認為各項運動之母、之源、之本。2016年里約奧運會所有參賽運動員中有93%的運動員的訓練都和田徑項目的練習或者訓練有關,田徑運動能全面、有效發展人體的身體素質和基本運動技能,對其他各項運動技術的發展和成績的提高都有較好的作用。實踐證明,許多優秀運動員,特別是球類運動員,都有較高的田徑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水平,田徑運動水平也與一個國家的競技體育地位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二)田徑運動的教育性
田徑運動可以塑造參與者的人格。立足生命存在,關注生命體驗,呼喚生命活力,提升生命質量,這是現代教育性的基本內涵,也是田徑運動義無反顧的責任。通過田徑運動教學、訓練和裁判競賽工作的參與,能對學生和運動員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方面教育,并能養成積極向上,團結協作,不斷拼搏的頑強意志品質。
(三)田徑運動的競技性
田徑運動是奧運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奧運會中金牌數量的第一大戶。人們已把獲得金牌的數量和一個國家與民族的政治、經濟以及國家綜合實力等聯系在一起。世界各國優秀運動員在競技場上以追求達到人類體能、技能極限為目的,不斷創造優異成績,并通過他們高超的運動技藝吸引人們的欣賞和贊嘆,成為豐富人類物質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田徑運動的健身性
經常從事田徑運動,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改善與提高內臟器官的機能,是體形再塑和減肥的重要手段。田徑運動可以增強肌肉力量,提高反應速度、動作速度、移動速度、發展柔韌和靈敏素質。田徑運動的項目較多,鍛煉形式多樣,場地、設備和器材比較簡單,練習時不易受到性別、人數、時間和季節等條件的限制,便于廣泛開展。早在2500多年前古希臘埃拉多斯山崖上就刻寫著“如果您想強壯,跑步吧!如果您想聰明,跑步吧!如果您想健美,跑步吧!”的格言。我國民間也流傳著“沒事常走路,不用進藥鋪”和“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健康俗語。這充分說明了田徑運動對于促進人體健康與長壽有著積極、現實的作用。田徑運動是中共中央關于對“增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指示與“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最好實踐途徑。
(五)田徑運動的娛樂性
田徑是競技場上最古老、最具有魅力的傳統運動項目,代表著人類追求生存、追求健康、追求人體與心靈的完美結合,代表著人類對過去的美好追憶、對未來希望的美好憧憬。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體育項目是田徑運動,這是由其特點所決定的。奧運會100m決賽,雖然只有極其短暫的一瞬間,卻聚焦了全世界億萬人的目光,成為人類歷史上最精彩、最激動、最煽情的一段。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紐約國際馬拉松賽,參賽者數萬,出發時人潮涌動,排山倒海,波瀾壯闊,場面之宏偉,規模之巨大,是其他項目無法比擬的。人們在欣賞精彩比賽的同時,也愉悅了身心。
三、田徑運動的分類
田徑運動包括走、跑、跳躍、投擲以及由跑、跳、投擲部分項目組成的全能運動項目,通常有國內外進行的成人各類競賽項目和我國進行的少年甲組(16歲、17歲)、乙組(15歲)各類競賽項目。被列為正式國際田徑比賽的項目如下:
(一)競走
場地賽5公里、10公里;公路賽20公里、50公里。
(二)跑
短距離跑:男子組100m、200m、400m;女子組100m、200m、400m。
中距離跑:男子組800m、1500m、3000m;女子組800m、1500m。
長距離跑:男子組5000m、10000m;女子組5000m、10 000m。
跨欄跑:男子組110m欄(1.067m)、400m欄(0.914m);女子組100m欄(0.84m)、400m欄(0.762m)。
障礙跑:3000m。
馬拉松:男子組42.195公里;女子組42.195公里。
接力跑:男子組4×100m、4×400m;女子組4×100m、4×400m。
(三)跳躍
男女均為跳高、撐竿桿跳高、跳遠、三級跳遠。
(四)投擲
鉛球:男子7.26kg,女子4kg。
標槍:男子800g,女子600g。
鐵餅:男子2kg,女子1kg。
鏈球:男子7.26kg,女子4kg。
(五)全能
男子十項全能:第一天(100m、跳遠、鉛球、跳高、400m)
第二天(110m欄、鐵餅、撐竿跳高、標槍、1500m)
女子七項全能:第一天(100m欄、跳高、鉛球、200m)
第二天(跳遠、標槍、800m)
四、田徑運動的發展階段
(一)現代田徑運動發展進入成形階段
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現代田徑運動發展的新起點,這一屆奧運會只有12個項目,歷經20年左右的增減,項目最多時曾達到了32個。這一階段,人們主要是探索田徑各個項目與人體活動的關系并努力使田徑運動廣泛開展起來。1912年成立了國際業余田徑聯合會,特別強調“業余”二字,以說明田徑運動的群眾性。1914年國際田聯首次公布的世界紀錄中,有53項男子賽跑、跨欄跑和接力跑紀錄,30項競走紀錄和12項田賽紀錄,共計95項(未設女子項目),1924年國際上成立了女子田徑聯合會,并得到了國際田聯的承認。至此,女子田徑運動項目開始進入世界比賽,1928年第9屆奧運會上正式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由此可見,田徑運動在雛形階段追求的是群眾參與得越多越好,項目設置得越多越好,重視田徑運動的壯大與完善。
(二)現代田徑運動發展進入研究階段
20世紀30~50年代是現代田徑運動的初步發展階段,受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田徑運動的發展呈現出“起→落→起”的趨勢。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許多國家的田徑運動都有所恢復和發展,參加奧運會田徑比賽的運動員開始增多,女子田徑比賽項目不斷增加,運動成績不斷提高。1930年承認電子計時成績為世界紀錄,1932年,首次采用1/100s計時,并增設了終點攝影,1936年開始使用“L”型欄架等。此后不斷發明新型的田徑器械,使科技發展與田徑運動緊緊連在一起,逐步形成了現代田徑運動的雛形。第二次世界大戰使現代田徑運動經歷了戰爭和政治事件的考驗,第12屆(1940年)和第13屆奧運會(1944)年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未能舉行,世界田徑運動的普及與提高都受到了嚴重影響。到了20世紀50年代,田徑運動開始恢復和發展,世界田徑運動成績又出現了持續不斷提高的大好局面,世界田壇出現了數位頗有影響的優秀運動員,如捷克斯洛伐克的長跑運動員扎托皮克創造了男子5000m和10000m的世界紀錄,被體育界譽為“人類火車頭”。這一時期的田徑運動研究中,人們開始把注意力放在技術改進方面,田徑運動技術變化較多。
(三)現代田徑運動發展進入全面系統研究階段
20世紀60~80年代,田徑各項技術已基本達到比較成熟的階段,除跳高、推鉛球姿勢出現了革命化的背越式與旋轉式外,其他各項技術總體結構已經基本定型,很少再有新型技術類型的出現。人們只是在技術水平基本相同的條件下,比體能、比自身技術的合理性和比賽中的水平發揮能力。因此,這一時期人們的研究重點轉向了有關提高人體機能能力的研究領域。
蘇聯和其他東歐國家躋身世界田壇一流水平,在取得優異運動成績的同時也帶來了全新的訓練理論和方法,提出了許多現代訓練理論和方法。根據運動員機體在訓練比賽過程中能量代謝的規律,提出了有氧訓練、無氧訓練、三從一大訓練、爆發力訓練、速度靈敏期訓練、力量訓練、耐力訓練等。因此大運動量訓練被普遍采用,尤其是強化力量訓練,逐步提高訓練的科學化程度,做到運動量定量化、訓練綜合化,并創造積累了許多發展身體素質的有效手段。田徑運動技術的發展強調以速度為核心,不斷完善和創新技術,訓練更重視技術的合理性和規范化。田徑運動發展進入了全面系統研究階段,使運動員在比賽中將世界田徑水平提高到了一個新階段,如100m成績突破10s,標槍成績大幅度提高等。
(四)現代田徑運動發展進入科學化階段
20世紀80年代至今,現代田徑運動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和發展,運動成績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高科技領域的成果不斷被引入到田徑運動訓練中,競爭異常激烈,許多國家和地區更加重視田徑運動,開始對田徑運動的選材、訓練、恢復、營養食補、運動飲料、場地器械等諸方面進行綜合研究。對大運動負荷的訓練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以強度、質量為主的機內保持平衡的訓練理論;運用解剖學、生理學、運動醫學、心理學、生物力學、生物化學等多種科學理論對田徑運動的訓練進行全面研究,使田徑運動的競技水平又大大地提高了一步。僅僅到了20世紀90年代,原有的世界紀錄就幾乎全部被刷新了。男子跳高從2.30m提高到2.45m,男子三級跳遠達到了18.29m,男子100m達到了9.84s,女子100m從11.10s提高到10.49s等。截至2016年里約奧運會,男子100m提高到9.58s,男子200m也提高到19.19s,男子400m從43.18s提高到43.03s。這些成績表明科學系統化的訓練使田徑競技運動在探索人類能力的極限上一步步持續發展,這也進一步吸引了更多的人從事田徑運動鍛煉,也推動了田徑運動的普及和開展。
五、田徑運動的健身價值
田徑運動的價值在于增強人的體質、促進身體健康水平、促進體育競技運動的發展。田徑運動健身的可行性較強,易于在群眾中推廣和普及,在我國當前經濟不發達、人口基數大、體育設施不夠完善的條件下,田徑運動便成了廣大城鄉居民最適宜開展、最易接受的群眾性體育項目。田徑運動中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可以根據練習者的不同年齡、性別、生理狀況和心理狀況等客觀因素進行自我控制和調節,老少皆宜。因而田徑運動有著其他體育運動無法比擬的特點和優勢,運動過程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更容易在大眾中開展和普及。現代社會中,不同的國家和民族無一不重視田徑運動的健身價值。研究和探討田徑運動健身的科學原理具有重要的人類學意義,尤其是對于人體健康與長壽具有更積極、更現實的作用。
(一)提高人體基本運動能力和生存能力
田徑運動可以提高人的基本運動能力和生存能力。原始人類為了預防和抵抗野獸與同類其他民族的侵襲,必須具有很強的奔跑、行走、跳躍和投擲能力。可以說,田徑運動既是一種生存能力,又是發展這種生存能力的有效方法。通過田徑運動可以改善和提高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使人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基本運動能力更強。
(二)預防疾病、延長人類壽命的作用
經常性地從事田徑運動,可以防治各種疾病(如感冒、腸胃病、神經衰弱、氣管炎、肺炎等),可以有效地維持和提高人體各種生理機能,使人體各器官系統不受疾病的困擾,延緩衰老,健康長壽。如長距離跑可增強心臟和呼吸系統能力。因為長跑是在人體有氧的情況下進行的,運動中消耗的能量較大,大部分能量來源于肝糖原、葡萄糖和脂肪的分解,所以適量的長跑對提高人體的一般耐力水平、抗疲勞能力以及防止體內脂肪過多堆積有著積極的作用。
(三)提高人體的適應能力和人體的抵抗力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環境的不斷變化對人體健康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特別是現代工業高速發展的今天,許多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使人體很難適應這種變化。如果能經常性地參加田徑運動,可以提高人體耐寒、耐高溫和抗病毒的能力,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四)促進心理健康,增強人際關系
長期處于工作繁忙、精神緊張、情緒異常的環境中,選擇一個合適的環境進行散步或跑步等田徑運動時,往往可以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愉悅,調節人的某些不良情緒和心理,改善人的情緒狀態,增加人的運動體驗。經常性的參加跑步運動,可以預防許多心理疾病,排除各種心理障礙,使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促進心理健康。多人參加田徑運動鍛煉的同時,創造了良好的溝通和交際渠道,增進了人與人之前的情誼和友誼,促進了社會的文明發展,同時繼承了優秀文化傳統。
(五)促進人體形態發展,塑造健美形體
田徑運動可以全面影響人的身體。參加田徑運動,能使全身各部位都得到鍛煉,起到減肥、控制體重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促進各部位肌肉的線條美和健康美;可以很好地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增強皮膚彈性;還可以有效地發展肌肉和骨骼系統的機能,使人體產生更具魅力的姿態美和形體美。所以,田徑運動是一種有效的健身和健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