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師職業培訓教程:AutoCAD 2016中文版電氣設計培訓教程
- 張云杰
- 14873字
- 2021-03-19 18:47:00
第4課 AutoCAD 2016軟件基礎
2課時
1.4.1 視圖顯示
行業知識鏈接::AutoCAD是有專門的一個工具欄來進行圖形視圖操作的,如圖1-20所示是【視圖】工具欄。

圖1-20 【視圖】工具欄
與其他圖形圖像軟件一樣,使用AutoCAD繪制圖形時,也可以自由地控制視圖的顯示比例,例如需要對圖形進行細微觀察時,可適當放大視圖比例以顯示圖形中的細節部分;而需要觀察全部圖形時,則可適當縮小視圖比例顯示圖形的全貌。
在繪制較大的圖形,或者放大了視圖顯示比例時,還可以隨意移動視圖的位置,以顯示要查看的部位。本節將對如何進行視圖控制作詳細的介紹。
1.平移視圖
在編輯圖形對象時,如果當前視口不能顯示全部圖形,可以適當平移視圖,以顯示被隱藏部分的圖形。執行平移操作不會改變圖形中對象的位置和視圖比例,它只改變當前視圖中顯示的內容。下面對具體操作進行介紹。
1)實時平移視圖
需要實時平移視圖時,可以在菜單欄中選擇【視圖】|【平移】|【實時】菜單命令;也可以調出【標準】工具欄,單擊【實時平移】按鈕;也可以在【視圖】選項卡的【導航】工具欄中單擊【平移】按鈕;或在命令行中輸入PAN命令后按下Enter鍵,當十字光標變為手形標志后,再按住鼠標左鍵進行拖動,以顯示要查看的區域,圖形顯示將隨光標向同一方向移動,如圖1-21和圖1-22所示。

圖1-21 實時平移前的變壓器視圖

圖1-22 實時平移后的變壓器視圖
當釋放鼠標按鍵之后將停止平移操作。如果要結束平移視圖的任務,可按Esc鍵或按Enter鍵,或者右擊執行快捷菜單中的【退出】命令,光標即可恢復至原來的狀態。
提示:用戶也可以在繪圖區的任意位置右擊,然后從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平移】命令。
2)定點平移視圖
需要通過指定點平移視圖時,可以在菜單欄中選擇【視圖】|【平移】|【點】菜單命令,當十字光標中間的正方形消失之后,在繪圖區中單擊鼠標可指定平移基點位置,再次單擊鼠標可指定第二點的位置,即剛才指定的變更點移動后的位置,此時AutoCAD將會計算出從第一點至第二點的位移,如圖1-23和圖1-24所示。

圖1-23 指定定點平移基點位置

圖1-24 定點平移視圖
另外,在菜單欄中選擇【視圖】|【平移】|【左】或【右】或【上】或【下】菜單命令,可使視圖向左(或向右或向上或向下)移動固定的距離。
2.縮放視圖
在繪圖時,有時需要放大或縮小視圖的顯示比例。對視圖進行縮放不會改變對象的絕對大小,改變的只是視圖的顯示比例。下面具體介紹。
1)實時縮放視圖
實時縮放視圖是指向上或向下移動鼠標對視圖進行動態的縮放。在菜單欄中選擇【視圖】|【縮放】|【實時】菜單命令,或在【標準】工具欄中單擊【實時縮放】按鈕,或在【視圖】選項卡的【導航】工具欄中單擊【實時】按鈕,當十字光標變成放大鏡標志之后,按住鼠標左鍵垂直進行拖動,即可放大或縮小視圖,如圖1-25所示。當縮放到適合的尺寸后,按Esc或Enter鍵,或者右擊選擇快捷菜單中的【退出】命令,光標即可恢復至原來的狀態,結束該操作。

圖1-25 實時縮放前后的視圖
提示:用戶也可以在繪圖區的任意位置右擊,然后從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縮放】命令。
2)上一個
當需要恢復到上一個設置的視圖比例和位置時,在菜單欄中選擇【視圖】|【縮放】|【上一步】菜單命令,或在【標準】工具欄中單擊【縮放上一個】按鈕,或在【視圖】選項卡的【導航】工具欄中單擊【實時】按鈕,但它不能恢復到以前編輯圖形的內容。
3)窗口縮放視圖
當需要查看特定區域的圖形時,可采用窗口縮放的方式,在菜單欄中選擇【視圖】|【縮放】|【窗口】菜單命令,或在【標準】工具欄中單擊【窗口縮放】按鈕,或在【視圖】選項卡的【導航】工具欄中單擊【窗口】按鈕,用鼠標在圖形中圈定要查看的區域,釋放鼠標后在整個繪圖區就會顯示要查看的內容,如圖1-26所示。

圖1-26 采用窗口縮放視圖
提示:當采用窗口縮放方式時,指定縮放區域的形狀不需要嚴格符合新視圖,但新視圖必須符合視口的形狀。
4)動態縮放視圖
進行動態縮放,在菜單欄中選擇【視圖】|【縮放】|【動態】菜單命令,這時繪圖區將出現顏色不同的線框,藍色的虛線框表示圖紙的范圍,即圖形實際占用的區域,黑色的實線框為選取視圖框,在未執行縮放操作前,中間有一個×型符號,在其中按住鼠標左鍵進行拖動,視圖框右側會出現一個箭頭。用戶可根據需要調整該框,至合適的位置后單擊鼠標,重新出現×型符號后按Enter鍵,則繪圖區只顯示視圖框的內容。
5)比例縮放視圖
在菜單欄中選擇【視圖】|【縮放】|【比例】菜單命令,表示以指定的比例縮放視圖顯示。當輸入具體的數值時,圖形就會按照該數值實現絕對縮放;當在比例系數后面加“X”時,圖形將實現相對縮放;若在數值后面添加“XP”,則圖形會相對于圖紙空間進行縮放。
6)中心點縮放視圖
在菜單欄中選擇【視圖】|【縮放】|【圓心】菜單命令,可以將圖形中的指定點移動到繪圖區的中心。
7)對象縮放視圖
在菜單欄中選擇【視圖】|【縮放】|【對象】菜單命令,可以盡可能大地顯示一個或多個選定的對象并使其位于繪圖區域的中心。
8)放大、縮小視圖
在菜單欄中選擇【視圖】|【縮放】|【放大】(【縮小】)菜單命令,可以將視圖放大或縮小一定的比例。
9)全部縮放視圖
在菜單欄中選擇【視圖】|【縮放】|【全部】菜單命令,可以顯示柵格區域界限,圖形柵格界限將填充當前視口或圖形區域,若柵格外有對象,也將顯示這些對象。
10)范圍縮放視圖
在菜單欄中選擇【視圖】|【縮放】|【范圍】菜單命令,將盡可能放大顯示當前繪圖區的所有對象,并且仍在當前視口或當前圖形區域中全部顯示這些對象。
另外,需要縮放視圖時還可以在命令行中輸入zoom命令后按下Enter鍵,則命令行窗口提示如下。
命令:zoom 指定窗口的角點,輸入比例因子(nX 或 nXP),或者[全部(A)/中心(C)/動態(D)/范圍(E)/上一個(P)/比例 (S)/窗口(W)/對象(O)] <實時>:
用戶按照提示選擇需要的命令進行輸入后按Enter鍵,則可完成需要的縮放操作。
3.命名視圖
按一定比例、位置和方向顯示的圖形稱為視圖。按名稱保存特定視圖后,可以在布局和打印或者需要參考特定的細節時恢復它們。在每一個圖形任務中,可以恢復每個視口中顯示的最后一個視圖,最多可恢復前10個視圖。命名視圖隨圖形一起保存并可以隨時使用。在構造布局時,可以將命名視圖恢復到布局的視口中。下面具體介紹保存、恢復、刪除命名視圖的步驟。
1)保存命名視圖
在菜單欄中選擇【視圖】|【命名視圖】菜單命令,或者調出【視圖】工具欄,在其中單擊【命名視圖】按鈕,打開【視圖管理器】對話框,如圖1-27所示。

圖1-27 【視圖管理器】對話框
在【視圖管理器】對話框中單擊【新建】按鈕,打開如圖1-28所示的【新建視圖/快照特性】對話框。在該對話框中為該視圖命名稱,輸入視圖類別(可選)。

圖1-28 【新建視圖/快照特性】對話框
選擇以下選項之一來定義視圖區域。
●【當前顯示】:包括當前可見的所有圖形。
●【定義窗口】:保存部分當前顯示。使用定點設備指定視圖的對角點時,該對話框將關閉。單擊【定義視圖窗口】按鈕,可以重定義該窗口。
單擊【確定】按鈕,保存新視圖并返回到【視圖管理器】對話框,再單擊【確定】按鈕。
2)恢復命名視圖
在菜單欄中選擇【視圖】|【命名視圖】菜單命令,打開保存過的【視圖管理器】對話框,如圖1-29所示。

圖1-29 保存過的【視圖管理器】對話框
在【視圖管理器】對話框中,選擇想要恢復的視圖(如選擇視圖tul)后,單擊【置為當前】按鈕。
單擊【確定】按鈕恢復視圖并退出所有對話框。
3)刪除命名視圖
在菜單欄中選擇【視圖】|【命名視圖】菜單命令,打開保存過的【視圖管理器】對話框。
在【視圖管理器】對話框中選擇想要刪除的視圖后,單擊【刪除】按鈕。
單擊【確定】按鈕刪除視圖并退出所有對話框。
1.4.2 坐標系和動態坐標系
行業知識鏈接:草圖坐標系是繪制草圖時的定位關鍵,沒有坐標系的功能是無法進行定位的,無論是平面坐標系還是三維坐標系,都是基于數學原理。如圖1-30所示是變壓器的草圖平面坐標。

圖1-30 草圖坐標
要在AutoCAD中準確、高效地繪制圖形,必須充分利用坐標系并掌握各坐標系的概念以及輸入方法。它是確定對象位置的最基本的手段。
1.坐標系統
AutoCAD中的坐標系按定制對象的不同,可分為世界坐標系(WCS)和用戶坐標系(UCS)。
1)世界坐標系(WCS)
根據笛卡兒坐標系的習慣,沿X軸正方向向右為水平距離增加的方向,沿Y軸正方向向上為豎直距離增加的方向,垂直于XY平面,沿Z軸正方向從所視方向向外為距離增加的方向。這一套坐標軸確定了世界坐標系,簡稱WCS。該坐標系的特點是:它總是存在于一個設計圖形之中,并且不可更改。
2)用戶坐標系(UCS)
相對于世界坐標系WCS,可以創建無限多的坐標系,這些坐標系通常稱為用戶坐標系(UCS),并且可以通過調用UCS命令去創建用戶坐標系。盡管世界坐標系WCS是固定不變的,但可以從任意角度、任意方向來觀察或旋轉世界坐標系WCS,而不用改變其他坐標系。AutoCAD提供的坐標系圖標,可以在同一圖紙不同坐標系中保持同樣的視覺效果。這種圖標將通過指定X、Y軸的正方向來顯示當前UCS的方位。
用戶坐標系(UCS)是一種可自定義的坐標系,可以修改坐標系的原點和軸方向,即X、Y、Z軸以及原點方向都可以移動和旋轉,在繪制三維對象時非常有用。
調用用戶坐標系首先需要執行用戶坐標命令,其方法有如下幾種。
●在菜單欄中選擇【工具】|【新建UCS】|【三點】菜單命令,執行用戶坐標命令。
●調出UCS工具欄,單擊其中的【三點】按鈕,執行用戶坐標命令。
●在命令行中輸入UCS命令,執行用戶坐標命令。
2.坐標的表示方法
在使用AutoCAD進行繪圖過程中,繪圖區中的任何一個圖形都有自己的坐標位置。當用戶在繪圖過程中需要指定點位置時,便需使用指定點的坐標位置來確定點,從而精確、有效地完成繪圖。
常用的坐標表示方法有:絕對直角坐標、相對直角坐標、絕對極坐標和相對極坐標。
1)絕對直角坐標
以坐標原點(0,0,0)為基點定位所有的點。用戶可以通過輸入(X,Y,Z)坐標的方式來定義一個點的位置。
如圖1-31所示,O點的絕對坐標為(0,0,0),A點的絕對坐標為(4,4,0),B點的絕對坐標為(12,4,0),C點的絕對坐標為(12,12,0)。

圖1-31 絕對直角坐標
如果Z方向坐標為0,則可省略,則A點的絕對坐標為(4,4),B點的絕對坐標為(12,4),C點的絕對坐標為(12,12)。
2)相對直角坐標
相對直角坐標是以某點相對于另一特定點的相對位置定義一個點的位置。相對特定坐標點(X,Y,Z)增量為(ΔX,ΔY,ΔZ)的坐標點的輸入格式為@ΔX,ΔY,ΔZ。“@”字符的使用相當于輸入一個相對坐標值“@0,0”或極坐標“@0<任意角度”,它指定與前一個點的偏移量為0。
在圖1-31中,O點的絕對坐標為(0,0,0),A點相對于O點的相對坐標為“@4,4”,B點相對于O點的相對坐標為“@12,4”,B點相對于A點的相對坐標為“@8,0”,C點相對于O點的相對坐標為“@12,12”,C點相對于A點的相對坐標為“@8,8”,C點相對于B點的相對坐標為“@0,8”。
3)絕對極坐標
以坐標原點(0,0,0)為極點定位所有的點,通過輸入相對于極點的距離和角度的方式來定義一個點的位置。AutoCAD的默認角度正方向是逆時針方向。起始0為X正向,用戶輸入極線距離再加一個角度即可指明一個點的位置。其使用的格式為“距離<角度”。如要指定相對于原點距離為100、角度為45°的點,輸入“100<45”即可。
其中,角度按逆時針方向增大,按順時針方向減小。如果要向順時針方向移動,應輸入負的角度值,如輸入10<-70等價于輸入10<290。
4)相對極坐標
以某一特定點為參考極點,輸入相對于極點的距離和角度來定義一個點的位置。其使用的格式為“@距離<角度”。如要指定相對于前一點距離為60、角度為45°的點,輸入“@60<45”即可。在繪圖中,多種坐標輸入方式配合使用會使繪圖更靈活,再配合目標捕捉、夾點編輯等方式,則使繪圖更快捷。
3.動態輸入
如果需要在繪圖提示中輸入坐標值,而不在命令行中輸入,這時可以通過動態輸入功能來實現。動態輸入功能對于習慣在繪圖提示中進行數據信息輸入的人來說,可以大大提高繪圖工作效率。
1)打開或關閉動態輸入
啟用“動態輸入”繪圖時,工具提示將在光標附近顯示信息,該信息將隨著光標的移動而動態更新。當某個命令處于活動狀態時,可以在工具提示中輸入值,動態輸入不會取代命令窗口。打開和關閉“動態輸入”可以單擊狀態欄上的【動態輸入】按鈕,進行切換。按住F12鍵可以臨時將其關閉。
2)設置動態輸入
在狀態欄的【動態輸入】按鈕上右擊,然后從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動態輸入設置】命令,打開【草圖設置】對話框,切換到【動態輸入】選項卡,如圖1-32所示。選中【啟用指針輸入】和【可能時啟用標注輸入】復選框。

圖1-32 【草圖設置】對話框【動態輸入】選項卡
當設置了動態輸入功能后,在繪制圖形時,便可在動態輸入框中輸入圖形的尺寸等,從而方便用戶的操作。
3)在動態輸入工具提示中輸入坐標值的方法
在狀態欄上,確定【動態輸入】按鈕處于啟用狀態。
可以使用下列方法輸入坐標值或選擇選項。
●若需要輸入極坐標,則輸入距第一點的距離并按下Tab鍵,然后輸入角度值并按下Enter鍵。
●若需要輸入笛卡兒坐標,則輸入X坐標值和逗號(,),然后輸入Y坐標值并按下Enter鍵。
●如果提示后有一個下箭頭,則按下箭頭鍵,直到選項旁邊出現一個點為止。再按下Enter鍵。
提示:按上箭頭鍵可顯示最近輸入的坐標,也可以通過右擊并從中選擇【最近的輸入】命令,從其快捷菜單中查看這些坐標或命令。對于標注輸入,在輸入字段中輸入值并按Tab鍵后,該字段將顯示一個鎖定。
1.4.3 輔助工具
行業知識鏈接:使用AutoCAD的輔助工具可以快速繪圖,也可以實現不同的繪圖功能,如圖1-33所示是利用柵格和捕捉功能繪制的二極管。

圖1-33 二極管
本節對設置捕捉和柵格、使用自動捕捉的方法和極軸跟蹤的方法進行講解。
提示:在繪圖過程中,用戶仍然可以根據需要對圖形單位、線型、圖層等內容進行重新設置,以免因設置不合理而影響繪圖效率。
1.柵格和捕捉
要提高繪圖的速度和效率,可以顯示并捕捉柵格點的矩陣,還可以控制其間距、角度和對齊。【捕捉模式】和【顯示圖形柵格】開關按鈕位于主窗口底部的應用程序狀態欄上,如圖1-34所示。

圖1-34 【捕捉模式】和【顯示圖形柵格】開關按鈕
1)柵格和捕捉
柵格是點的矩陣,遍布圖形界限的整個區域。使用柵格類似于在圖形下放置一張坐標紙。利用柵格可以對齊對象并直觀顯示對象之間的距離。不打印柵格。如果放大或縮小圖形,可能需要調整柵格間距,使其更適合新的放大比例。如圖1-35所示為打開柵格繪圖區的效果。

圖1-35 打開柵格繪圖區的效果
捕捉模式用于限制十字光標,使其按照用戶定義的間距移動。當捕捉模式打開時,光標似乎附著或捕捉到不可見的柵格。捕捉模式有助于使用箭頭鍵或定點設備來精確地定位點。
2)柵格和捕捉的應用
柵格顯示和捕捉模式各自獨立,但經常同時打開。
選擇【工具】︱【繪圖設置】菜單命令,或者在命令行中輸入Dsettings,都會打開【草圖設置】對話框,單擊【捕捉和柵格】標簽,切換到【捕捉和柵格】選項卡,可以對柵格捕捉屬性進行設置,如圖1-36所示。

圖1-36 【草圖設置】對話框中的【捕捉和柵格】選項卡
下面詳細介紹【捕捉和柵格】選項卡的設置。
(1)【啟用捕捉】復選框:用于打開或關閉捕捉模式。用戶也可以通過單擊狀態欄上的【捕捉】按鈕,或按F9鍵,或使用SNAPMODE系統變量,來打開或關閉捕捉模式。
(2)【捕捉間距】選項組:用于控制捕捉位置處的不可見矩形柵格,以限制光標僅在指定的X和Y間隔內移動。
●【捕捉X軸間距】:指定X方向的捕捉間距。間距值必須為正實數。
●【捕捉Y軸間距】:指定Y方向的捕捉間距。間距值必須為正實數。
●【X軸間距和Y軸間距相等】:為捕捉間距和柵格間距強制使用同一X和Y間距值。捕捉間距可以與柵格間距不同。
(3)【極軸間距】選項組:用于控制極軸捕捉增量距離。
【極軸距離】:在選中【捕捉類型】選項組下的PolarSnap單選按鈕時,設置捕捉增量距離。如果該值為0,則極軸捕捉距離采用【捕捉X軸間距】的值。
提示:【極軸距離】的設置需與極坐標追蹤或對象捕捉追蹤結合使用。如果兩個追蹤功能都未選擇,則【極軸距離】設置無效。
(4)【捕捉類型】選項組:用于設置捕捉樣式和捕捉類型。
●【柵格捕捉】:設置柵格捕捉類型。如果指定點,光標將沿垂直或水平柵格點進行捕捉。
●【矩形捕捉】:將捕捉樣式設置為標準“矩形”捕捉模式。當捕捉類型設置為“柵格”并且打開“捕捉”模式時,光標將捕捉矩形捕捉柵格。
●【等軸測捕捉】:將捕捉樣式設置為“等軸測”捕捉模式。當捕捉類型設置為“柵格”并且打開“捕捉”模式時,光標將捕捉等軸測捕捉柵格。
●PolarSnap:將捕捉類型設置為“PolarSnap”。如果打開了“捕捉”模式并在極軸追蹤打開的情況下指定點,光標將沿在【極軸追蹤】選項卡上相對于極軸追蹤起點設置的極軸對齊角度進行捕捉。
(5)【啟用柵格】復選框:用于打開或關閉柵格。我們也可以通過單擊狀態欄上的【柵格】按鈕,或按F7鍵,或使用GRIDMODE系統變量,來打開或關閉柵格模式。
(6)【柵格間距】選項組:用于控制柵格的顯示,有助于形象化顯示距離。注意:LIMITS命令和GRIDDISPLAY系統變量控制柵格的界限。
●【柵格X軸間距】:指定X方向上的柵格間距。如果該值為0,則柵格采用【捕捉X軸間距】文本框中的值。
●【柵格Y軸間距】:指定Y方向上的柵格間距。如果該值為0,則柵格采用【捕捉Y軸間距】文本框中的值。
●【每條主線之間的柵格數】:指定主柵格線相對于次柵格線的頻率。VSCURRENT設置為除二維線框之外的任何視覺樣式時,將顯示柵格線而不是柵格點。
(7)【柵格行為】選項組:用于控制當VSCURRENT設置為除二維線框之外的任何視覺樣式時,所顯示柵格線的外觀。
●【自適應柵格】:柵格間距縮小時,限制柵格密度。
●【允許以小于柵格間距的間距再拆分】:柵格間距放大時,生成更多間距更小的柵格線。主柵格線的頻率確定這些柵格線的頻率。
●【顯示超出界線的柵格】:用于顯示超出Limits命令指定區域的柵格。
●【遵循動態UCS】:用于更改柵格平面以遵循動態UCS的XY平面。
3)正交
正交是指在繪制線形圖形對象時,線形對象的方向只能為水平或垂直,即當指定第一點時,第二點只能在第一點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
2.對象捕捉
當繪制精度要求非常高的圖紙時,細小的差錯也許會造成重大的失誤,為盡可能提高繪圖的精度,AutoCAD提供了對象捕捉功能,這樣可快速、準確地繪制圖形。
使用對象捕捉功能可以迅速指定對象上的精確位置,而不必輸入坐標值或繪制構造線。該功能可將指定點限制在現有對象的確切位置上,如中點或交點等,例如使用對象捕捉功能可以繪制到圓心或多段線中點的直線。
選擇【工具】|【工具欄】|AutoCAD|【對象捕捉】菜單命令,如圖1-37所示,打開【對象捕捉】工具欄,如圖1-38所示。

圖1-37 選擇【對象捕捉】菜單命令

圖1-38 【對象捕捉】工具欄
對象捕捉名稱和捕捉功能見表1-2。
表1-2 對象捕捉列表

3.使用對象捕捉
如果需要對對象捕捉屬性進行設置,可選擇【工具】︱【草圖設置】菜單命令,或者在命令行中輸入Dsettings,都會打開【草圖設置】對話框,單擊【對象捕捉】標簽,切換到【對象捕捉】選項卡,如圖1-39所示。

圖1-39 【草圖設置】對話框中的【對象捕捉】選項卡
對象捕捉有以下兩種方式。
(1)如果在運行某個命令時設計對象捕捉,則當該命令結束時,捕捉也結束,這叫單點捕捉。這種捕捉形式一般是單擊對象捕捉工具欄的相關命令按鈕。
(2)如果在運行繪圖命令前設置捕捉,則該捕捉在繪圖過程中一直有效,該捕捉形式在【草圖設置】對話框的【對象捕捉】選項卡中進行設置。
下面將詳細介紹有關【對象捕捉】選項卡的內容。
(1)【啟用對象捕捉】:打開或關閉對象捕捉。當對象捕捉打開時,在【對象捕捉模式】下選定的對象捕捉處于活動狀態(OSMODE系統變量)。
(2)【啟用對象捕捉追蹤】:打開或關閉對象捕捉追蹤。使用對象捕捉追蹤,在命令中指定點時,光標可以沿基于其他對象捕捉點的對齊路徑進行追蹤。要使用對象捕捉追蹤,必須打開一個或多個對象捕捉(AUTOSNAP系統變量)。
(3)【對象捕捉模式】選項組中列出了可以在執行對象捕捉時打開的對象捕捉模式。
●【端點】:捕捉到圓弧、橢圓弧、直線、多線、多段線線段、樣條曲線、面域或射線最近的端點,或捕捉寬線、實體或三維面域的最近角點,如圖1-40所示。

圖1-40 選擇【對象捕捉模式】中的【端點】選項后捕捉的效果
●【中點】:捕捉到圓弧、橢圓、橢圓弧、直線、多線、多段線線段、面域、實體、樣條曲線或參照線的中點,如圖1-41所示。

圖1-41 選擇【對象捕捉模式】中的【中點】選項后捕捉的效果
●【圓心】:捕捉到圓弧、圓、橢圓或橢圓弧的圓點,如圖1-42所示。

圖1-42 選擇【對象捕捉模式】中的【圓心】選項后捕捉的效果
●【節點】:捕捉到點對象、標注定義點或標注文字起點,如圖1-43所示。

圖1-43 選擇【對象捕捉模式】中的【節點】選項后捕捉的效果
●【象限點】:捕捉到圓弧、圓、橢圓或橢圓弧的象限點,如圖1-44所示。

圖1-44 選擇【對象捕捉模式】中的【象限點】選項后捕捉的效果
●【交點】:捕捉到圓弧、圓、橢圓、橢圓弧、直線、多線、多段線、射線、面域、樣條曲線或參照線的交點。【延長線交點】不能用作執行對象捕捉模式。【交點】和【延長線交點】不能和三維實體的邊或角點一起使用,如圖1-45所示。

圖1-45 選擇【對象捕捉模式】中的【交點】選項后捕捉的效果
提示:如果同時打開【交點】和【外觀交點】執行對象捕捉,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結果。選擇【延長線】選項后,當光標經過對象的端點時,顯示臨時延長線或圓弧,以便用戶在延長線或圓弧上指定點。
●【插入點】:捕捉到屬性、塊、形或文字的插入點。
●【垂足】:捕捉圓弧、圓、橢圓、橢圓弧、直線、多線、多段線、射線、面域、實體、樣條曲線或參照線的垂足。當正在繪制的對象需要捕捉多個垂足時,將自動打開“遞延垂足”捕捉模式。可以用直線、圓弧、圓、多段線、射線、參照線、多線或三維實體的邊作為繪制垂直線的基礎對象。可以用遞延垂足在這些對象之間繪制垂直線。當靶框經過遞延垂足捕捉點時,將顯示AutoSnap工具欄提示和標記,如圖1-46所示。

圖1-46 選擇【對象捕捉模式】中的【垂足】選項后捕捉的效果
●【切點】:捕捉到圓弧、圓、橢圓、橢圓弧或樣條曲線的切點。當正在繪制的對象需要捕捉多個垂足時,將自動打開“遞延垂足”捕捉模式。例如,可以用遞延切點來繪制與兩條弧、兩條多段線弧或兩條圓相切的直線。當靶框經過遞延切點捕捉點時,將顯示標記和AutoSnap工具欄提示,如圖1-47所示。

圖1-47 選擇【對象捕捉模式】中的【切點】選項后捕捉的效果
●【最近點】:捕捉到圓弧、圓、橢圓、橢圓弧、直線、多線、點、多段線、射線、樣條曲線或參照線的最近點。
●【外觀交點】:捕捉到不在同一平面但是可能看起來在當前視圖中相交的兩個對象的外觀交點。【延伸外觀交點】不能用作執行對象捕捉模式。【外觀交點】和【延伸外觀交點】不能和三維實體的邊或角點一起使用。
●【平行線】:無論何時提示用戶指定矢量的第二個點時,都要繪制與另一個對象平行的矢量。指定矢量的第一個點后,如果將光標移動到另一個對象的直線段上,即可獲得第二個點。如果創建的對象的路徑與這條直線段平行,將顯示一條對齊路徑,可用它創建平行對象。
(4)【全部選擇】按鈕:打開所有對象捕捉模式。
(5)【全部清除】按鈕:關閉所有對象捕捉模式。
4.自動捕捉
指定許多基本編輯選項。控制使用對象捕捉時顯示的形象化輔助工具(稱作自動捕捉)的相關設置。AutoSnap設置保存在注冊表中。如果光標或靶框處在對象上,可以按Tab鍵遍歷該對象的所有可用捕捉點。
5.自動捕捉設置
如果需要對自動捕捉屬性進行設置,則選擇【工具】︱【選項】菜單命令,打開如圖1-48所示的【選項】對話框,單擊【繪圖】標簽,切換到【繪圖】選項卡。

圖1-48 【繪圖】選項卡
下面將介紹【自動捕捉設置】選項組中的內容。
●【標記】:控制自動捕捉標記的顯示。該標記是當十字光標移到捕捉點上時顯示的幾何符號(AUTOSNAP系統變量)。
●【磁吸】:打開或關閉自動捕捉磁吸。磁吸是指十字光標自動移動并鎖定到最近的捕捉點上(AUTOSNAP系統變量)。
●【顯示自動捕捉工具提示】:控制自動捕捉工具欄提示的顯示。工具欄提示是一個標簽,用來描述捕捉到的對象部分(AUTOSNAP系統變量)。
●【顯示自動捕捉靶框】:控制自動捕捉靶框的顯示。靶框是捕捉對象時出現在十字光標內部的方框(APBOX系統變量)。
●【顏色】:指定自動捕捉標記的顏色。單擊【顏色】按鈕后,打開【圖形窗口顏色】對話框,在【界面元素】列表框中選擇【二維自動捕捉標記】選項,在【顏色】下拉列表框中可以任意選擇一種顏色,如圖1-49所示。

圖1-49 【圖形窗口顏色】對話框
6.極軸追蹤
控制自動追蹤設置。創建或修改對象時,可以使用【極軸追蹤】命令以顯示由指定的極軸角度所定義的臨時對齊路徑。可以使用PolarSnap功能沿對齊路徑按指定距離進行捕捉。
7.使用極軸追蹤
使用極軸追蹤,光標將按指定角度進行移動。
例如,在圖1-50中繪制一條從點1到點2的兩個單位的直線,然后繪制一條到點3的兩個單位的直線,并與第一條直線成45度角。如果打開了45度極軸角增量,當光標跨過0度或45度角時,將顯示對齊路徑和工具欄提示。當光標從該角度移開時,對齊路徑和工具欄提示消失。

圖1-50 使用【極軸追蹤】命令所示的圖形
如果需要對極軸追蹤屬性進行設置,則可選擇【工具】︱【繪圖設置】菜單命令,或者在命令行中輸入Dsettings,打開【草圖設置】對話框,單擊【極軸追蹤】標簽,切換到【極軸追蹤】選項卡,如圖1-51所示。

圖1-51 【極軸追蹤】選項卡
下面將詳細介紹有關【極軸追蹤】選項卡的內容。
【啟用極軸追蹤】:打開或關閉極軸追蹤。也可以按F10鍵或使用AUTOSNAP系統變量來打開或關閉極軸追蹤。
【極軸角設置】選項組:設置極軸追蹤的對齊角度(POLARANG系統變量)。
●【增量角】:設置用來顯示極軸追蹤對齊路徑的極軸角增量。可以輸入任何角度,也可以從列表中選擇“90、45、30、22.5、18、15、10、5”這些常用角度。
●【附加角】:對極軸追蹤使用列表中的任何一種附加角度。【附加角】復選框也受POLARMODE系統變量控制。【附加角】列表也受POLARADDANG系統變量控制。
提示:附加角度是絕對的,而非增量的。添加分數角度之前,必須將AUPREC系統變量設置為合適的十進制精度以防止不需要的舍入。例如,AUPREC的值為0(默認值),則所有輸入的分數角度將舍入為最接近的整數。
●【角度列表】如果選中【附加角】復選框,將列出可用的附加角度。要添加新的角度,請單擊【新建】按鈕。要刪除現有的角度,請單擊【刪除】按鈕(POLARADDANG系統變量)。
●【新建】按鈕:最多可以添加10個附加極軸追蹤對齊角度。
●【刪除】按鈕:刪除選定的附加角度。
【對象捕捉追蹤設置】選項組:設置對象捕捉追蹤選項。
●【僅正交追蹤】當對象捕捉追蹤打開時,僅顯示已獲得的對象捕捉點的正交(水平/垂直)對象捕捉追蹤路徑(POLARMODE系統變量)。
●【用所有極軸角設置追蹤】將極軸追蹤設置應用于對象捕捉追蹤。使用對象捕捉追蹤時,光標將從獲取的對象捕捉點起沿極軸對齊角度進行追蹤(POLARMODE系統變量)。
注意:單擊狀態欄上的【極軸】和【對象追蹤】按鈕也可以打開或關閉極軸追蹤和對象捕捉追蹤。
【極軸角測量】選項組:設置測量極軸追蹤對齊角度的基準。
●【絕對】:根據當前用戶坐標系(UCS)確定極軸追蹤角度。
●【相對上一段】:根據上一個繪制線段確定極軸追蹤角度。
8.自動追蹤
可以使用戶在繪圖的過程中按指定的角度繪制對象,或與其他對象有特殊關系的對象,當此模式處于打開狀態時,臨時的對齊虛線有助于用戶精確地繪圖。用戶還可以通過一些設置來更改對齊路線以適合自己的需求,這樣就可以達到精確繪圖的目的。
選擇【工具】|【選項】菜單命令,打開如圖1-52所示的【選項】對話框,在【AutoTrack設置】選項組中進行自動追蹤的設置。

圖1-52 【選項】對話框
●【顯示極軸追蹤矢量】:當極軸追蹤打開時,將沿指定角度顯示一個矢量。使用極軸追蹤,可以沿角度繪制直線。極軸角是90度的約數,如45、30和15度。
可以通過將TRACKPATH設置為2取消選中【顯示極軸追蹤矢量】復選框。
●【顯示全屏追蹤矢量】:控制追蹤矢量的顯示。追蹤矢量是輔助用戶按特定角度或與其他對象特定關系繪制對象的構造線。如果啟用此復選框,對齊矢量將顯示為無限長的線。
可以通過將TRACKPATH設置為1來取消選中【顯示全屏追蹤矢量】復選框。
●【顯示自動追蹤工具提示】:控制自動追蹤工具提示的顯示。工具提示是一個標簽,它顯示追蹤坐標(AUTOSNAP系統變量)。
課后練習
案例文件:ywj\01\01.dwg
視頻文件:光盤\視頻課堂\第1教學日\1.4
練習案例分析及步驟如下。
本節課后練習創建放大電路,放大電路用于電路中的信號放大,在繪制時要使用三極管、電感等常用元件,如圖1-53所示是完成的放大電路圖紙。

圖1-53 完成的放大電路圖紙
本節案例主要練習AutoCAD中的基礎繪制命令,使用【直線】和【圓】等命令,首先繪制電路的左部和上部支路,之后繪制三極管,進而完成圖紙。繪制放大電路圖紙的思路和步驟如圖1-54所示。

圖1-54 放大電路圖紙的步驟
練習案例的操作步驟如下。
step 01 雙擊桌面上的快捷圖標,進入AutoCAD 2016繪圖環境,如圖1-55所示。

圖1-55 AutoCAD 2016繪圖環境
step 02 繪制左支路,單擊【默認】選項卡【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按鈕,繪制長度分別為20、30、30、30和5的連續直線,如圖1-56所示。

圖1-56 繪制連續直線
step 03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按鈕,繪制長度為4的水平線,如圖1-57所示。

圖1-57 繪制水平線
step 04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按鈕,繪制如圖1-58所示的三角,完成二極管繪制。

圖1-58 繪制二極管
step 05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圓】按鈕,繪制半徑為0.3的兩個圓,如圖1-59所示。

圖1-59 繪制兩個圓
step 06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圖案填充】按鈕,完成如圖1-60所示圓的圖案填充。

圖1-60 完成圓的圖案填充
step 07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按鈕,繪制如圖1-61所示的垂線。

圖1-61 繪制垂線
step 08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矩形】按鈕,繪制尺寸為1×4的矩形,如圖1-62所示。

圖1-62 繪制尺寸為1×4的矩形
step 09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按鈕,繪制直線,并單擊【修改】工具欄中的【修剪】按鈕
,快速修剪圖形,如圖1-63所示。

圖1-63 繪制直線并修剪圖形
step 10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按鈕,繪制長度為1的正極符號,完成左支路的繪制,如圖1-64所示。

圖1-64 繪制正極符號
step 11 繪制上支路,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圓】按鈕,繪制半徑為0.3的圓,如圖1-65所示。

圖1-65 繪制半徑為0.3的圓
step 12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圖案填充】按鈕,完成如圖1-66所示的圓形圖案填充。

圖1-66 完成圓形圖案填充
step 13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矩形】按鈕,繪制尺寸為3×1的電阻,如圖1-67所示。

圖1-67 繪制電阻
step 14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圓】按鈕,繪制半徑為0.3的節點圓,如圖1-68所示。

圖1-68 繪制節點圓
step 15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按鈕,繪制長度分別為3和2的直線,如圖1-69所示。

圖1-69 繪制長度分別為3和2的直線
step 16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矩形】按鈕,繪制尺寸為0.2×2的矩形,如圖1-70所示。

圖1-70 繪制尺寸為0.2×2的矩形
step 17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按鈕,繪制如圖1-71所示的線路。

圖1-71 繪制線路
step 18 繪制長度為0.5的正極符號,如圖1-72所示。

圖1-72 繪制正極符號
step 19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圓】按鈕,繪制半徑為0.3的節點圓,如圖1-73所示。

圖1-73 繪制節點圓
step 20 繪制長度為2的電容,如圖1-74所示。

圖1-74 繪制電容
step 21 繪制如圖1-75所示的連續線路。

圖1-75 繪制連續線路
step 22 繪制如圖1-76所示的二極管。

圖1-76 繪制二極管
step 23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圓】按鈕,繪制半徑為0.3的圓,并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圖案填充】按鈕
,完成如圖1-77所示的節點圖案填充。

圖1-77 完成節點
step 24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矩形】按鈕,繪制尺寸為2×3.7的電阻,如圖1-78所示。

圖1-78 繪制電阻
step 25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按鈕,繪制長度為7的平行直線,如圖1-79所示。

圖1-79 繪制平行線
step 26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圓弧】按鈕,繪制如圖1-80所示的圓弧。

圖1-80 繪制左側圓弧
step 27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修改】工具欄中的【復制】按鈕,選擇圓弧,完成復制,如圖1-81所示。

圖1-81 復制左側圓弧
step 28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圓弧】按鈕,繪制如圖1-82所示的圓弧。

圖1-82 繪制右側圓弧
step 29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修改】工具欄中的【復制】按鈕,選擇右側圓弧,完成復制,如圖1-83所示。

圖1-83 復制右側圓弧
step 30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按鈕,繪制直線,并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圓弧】按鈕
,繪制如圖1-84所示的圖形。

圖1-84 繪制圖形
step 31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圓】按鈕,繪制半徑為0.3的圓,并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圖案填充】按鈕
,完成如圖1-85所示的節點圖案填充。

圖1-85 繪制節點并填充
step 32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按鈕,繪制長度為8.9的垂線,如圖1-86所示。

圖1-86 繪制長度為8.9的垂線
step 33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圓】按鈕,繪制半徑為0.3的圓,并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圖案填充】按鈕
,完成如圖1-87所示的節點圖案填充,完成上支路的繪制。

圖1-87 繪制節點并填充
step 34 開始繪制三極管,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圓】按鈕,繪制半徑為6的圓,如圖1-88所示。

圖1-88 繪制半徑為6的圓
step 35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圓】按鈕,繪制半徑為0.3的圓,并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圖案填充】按鈕
,完成如圖1-89所示的節點圖案填充。

圖1-89 繪制節點并填充
step 36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矩形】按鈕,繪制尺寸為8×0.5的矩形,如圖1-90所示。

圖1-90 繪制尺寸為8×0.5的矩形
step 37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圖案填充】按鈕,完成如圖1-91所示的矩形填充。

圖1-91 完成矩形填充
step 38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按鈕,完成如圖1-92所示的三極管繪制。

圖1-92 完成三極管繪制
step 39 開始繪制三極管線路,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按鈕,繪制長度為2的電容,如圖1-93所示。

圖1-93 繪制電容
step 40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修改】工具欄中的【修剪】按鈕,快速修剪圖形,如圖1-94所示。

圖1-94 修剪圖形
step 41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圓】按鈕,繪制半徑為0.3的圓,并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圖案填充】按鈕
,完成如圖1-95所示的節點圖案填充。

圖1-95 繪制節點并填充
step 42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按鈕,繪制長度分別為2和20.6的直線,如圖1-96所示。

圖1-96 繪制長度分別為2和20.6的直線
step 43 繪制長度為2的電容,如圖1-97所示。

圖1-97 繪制長度為2的電容
step 44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修改】工具欄中的【修剪】按鈕,快速修剪圖形,如圖1-98所示。

圖1-98 修剪圖形
step 45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按鈕,繪制長度為10的平行直線,如圖1-99所示。

圖1-99 繪制平行線
step 46 繪制如圖1-100所示的三角形。

圖1-100 繪制三角形
step 47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按鈕,繪制長度為2的垂線,完成二極管繪制,如圖1-101所示。

圖1-101 完成二極管繪制
step 48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圓】按鈕,繪制半徑為0.3的圓,并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圖案填充】按鈕
,完成如圖1-102所示的節點填充。

圖1-102 繪制節點并填充
step 49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圓】按鈕,繪制半徑為0.3的圓,并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圖案填充】按鈕
,完成如圖1-103所示的節點填充。

圖1-103 完成下部的節點并填充
step 50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矩形】按鈕,繪制尺寸為1×3的矩形,如圖1-104所示。

圖1-104 繪制尺寸為1×3的矩形
step 51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修改】工具欄中的【修剪】按鈕,快速修剪圖形,如圖1-105所示。

圖1-105 修剪圖形
step 52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按鈕,繪制長度為0.5的正極符號,完成三極管及其線路的繪制,如圖1-106所示。

圖1-106 繪制正極符號
step 53 進行文字標注,單擊【默認】選項卡的【注釋】工具欄中的【文字】按鈕,繪制如圖1-107所示的電源文字。

圖1-107 繪制電源文字
step 54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注釋】工具欄中的【文字】按鈕,繪制如圖1-108所示的電容文字。

圖1-108 繪制電容文字
step 55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注釋】工具欄中的【文字】按鈕,繪制如圖1-109所示的電阻文字。

圖1-109 繪制電阻文字
step 56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注釋】工具欄中的【文字】按鈕,繪制如圖1-110所示的電容“C6”文字。

圖1-110 繪制電容“C6”文字
step 57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注釋】工具欄中的【文字】按鈕,繪制如圖1-111所示的二極管文字。

圖1-111 繪制二極管文字
step 58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注釋】工具欄中的【文字】按鈕,繪制如圖1-112所示的電感等文字。

圖1-112 繪制電感等文字
step 59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注釋】工具欄中的【文字】按鈕,繪制如圖1-113所示的二極管等文字。

圖1-113 繪制二極管等文字
step 60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注釋】工具欄中的【文字】按鈕,繪制如圖1-114所示的三極管文字。

圖1-114 繪制三極管文字
step 61 單擊【默認】選項卡的【注釋】工具欄中的【文字】按鈕,繪制如圖1-115所示的兩個電容文字。

圖1-115 繪制兩個電容文字
step 62 完成放大電路的繪制,如圖1-116所示。

圖1-116 完成的放大電路
電氣設計實踐:電子電路圖是用導線將電源、開關(電鍵)、用電器、電流表、電壓表等連接起來組成電路,再按照統一的符號將它們表示出來,這樣繪制出的就叫做電路圖。如圖1-117所示為使用各種繪圖命令繪制的電路圖。

圖1-117 電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