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雪山仙子
- 白洞修仙
- 多叉樹
- 3207字
- 2019-12-01 00:05:00
這位丸子頭齙牙女,竟是位道姑,云釗心中暗自思量,能與我相遇,想來也是你的一場仙緣吧。他險些脫口而出:“這位道友……”
小道姑輕輕轉身,再次朝道觀深深一拜,隨后邁步向云釗走來,步伐沉穩有力,即便是崎嶇山路,于她而言亦如平地。云釗暗自評估,若是在習得《風魅步》之前,恐怕自己難以望其項背。
身為向導,小道姑詳盡而細致地介紹起來。此地民眾,多懷信仰之心,不僅信奉佛道儒,亦有崇拜真主、拜火者。周遭之人,皆篤信道教。
在這環境惡劣之地,唯有信仰,方能賦予人們生存的勇氣,這已是世代相傳的信念。
向著玉虛峰行進,在一些看似平凡無奇的小山壁上,往往隱藏著眾多珍貴的昆侖巖畫,據傳乃萬年前先民智慧之結晶。一幅畫中,酷似現代飛機,令人遐想連篇,不知彼時是否確有此物,亦或是寓意其它,機緣巧合之下,竟與飛機形象不謀而合。
來到巍峨的玉虛峰下,駐足峰腳,人的心靈瞬間變得空靈澄澈,腦海中不禁浮現出諸多傳說中的神仙前輩身影。
第一營地巧妙地坐落在一個小山坳之中,這里不僅是適應高原環境的絕佳之地,還是訓練冰川行走技巧和滑墜制動的理想場所,游客可以在此租用所需的裝備并進行相關訓練。
唯有順利完成訓練與適應,方能找尋負責安全的登頂向導,報名參加或獨立組建登山隊伍。
一般而言,登山隊會在山上搭建臨時的第二、第三營地,這些營地條件簡陋,并無物資補給,僅能生火做飯,簡單享用速食等便捷食品。
能否成功登頂,很多時候還需依賴些許運氣。倘若天氣不佳,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小道姑在此地生活已久,依據她的經驗,云釗今日的運氣似乎頗為不錯,天空湛藍,萬里無云。然而,山間的天氣瞬息萬變,數小時之后能否依舊晴朗,即便是天氣預報也難以準確預判。
在第一營地的門口,小道姑熱心地幫忙登記,當地人之間似乎彼此熟識,登記過程迅速而順利。
主要是在手機端完成了電子登記手續,注冊了賬號,并關注了數個營地官方的公眾號,同時與一位小道姑互換了微訊聯系方式。
第一營地內手機信號暢通無阻,但一旦踏出營地范圍,信號便變得時有時無。試著瀏覽網頁,網速竟頗為順暢,為祖國自豪了一下。
云釗與甘寧是由散客導游護送至此的新晉登山者。小道姑煞有介事地宣讀了安全須知,隨后引領他們參觀營地。
營地各處張貼著登山注意事項的告示,路過營地商店時,眼前的景象令人大開眼界。這里不僅售賣日常用品,還陳列著各式各樣的醫療與登山裝備,供游客選購或租用。這些裝備均為特制,雖價格不菲,但工藝精湛,品質有保障,畢竟即將投入使用,容不得半點馬虎。
云釗雖自備了不少登山裝備,但與這里的相比仍顯遜色。他采購了大冰鎬、冰爪等攀爬工具,還為甘寧量身打造了一套完整的裝備,從頭到腳煥然一新,再配上雪鏡和頭燈,瞬間彰顯出專業登山者的風范。
此外,云釗還購置了氧氣罐、抗高原反應藥物以及防曬霜等必需品。為甘寧背上了急救包,上面印著醒目的紅十字標志,略帶惡趣味地將她打扮成一位雪山女護士。
云釗對營地的發電機頗感興趣,這些高原設備不僅便攜而且耐用。還有一種口哨,其聲音尖銳異常,即便在狂風肆虐之時,也能穿透風聲,成為雪山尋人的得力助手。
在營地外的一角,他們搭建起臨時帳篷作為休憩之所。告別小道姑時,她千恩萬謝,因為云釗的大手筆采購,讓她獲得了不少回扣,或許這也算是一場機緣吧。
不久,數支登山隊伍便稀稀落落地上山了,營地隨之變得空蕩蕩,云釗也緊隨其后,離開了。
沿途,他未曾忘卻修煉水系的基礎法術,只不過將集水與注水的技巧,巧妙地轉化為采冰與控冰。冰,作為水的衍生形態,雖源于水卻又與之迥異。眾多冰系仙人堅持認為冰系獨立于水系之外,這一爭論歷經千萬載亦未有定論,但冰系的非凡威能已足以令人矚目。
冰雪,不過是固態的水,在低溫的洗禮下,產生了新的天地法則,這些規則融入了云釗的水內丹。然而,云釗此刻卻不宜妄動冰元素,水系本就屬陰,而他體內的陰內丹還封印著絕世情毒,一旦劇烈消耗,引起情毒發作,后果不堪設想。
甘寧受傷不久,凹下造型還可以,但在雪地中疾行卻力不從心。云釗雖能在冰雪中自如行走,但背負著甘寧,也只能踉踉蹌蹌,跌跌撞撞地前行。
豆豆給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在空間內幻化出一片光幕,360度全景展現云釗周遭的風光。
甘寧美美地洗了個熱水澡,換上輕盈的夏裝,躺在沙灘椅上感受雪山的壯麗。好像有點虧,本來是體驗登山的樂趣,變成了看直播。
云釗不忘隨時收集沿途的積雪、山石,順手清理了垃圾,豆豆再次化身垃圾分類小能手,將一切處理得井井有條。
空間中矗立起一座雄偉壯觀的雪山,仿照玉虛峰而建,匯聚了海量的冰元素。山頂之上,特意打造了一個寬闊的平臺,并懸掛著一塊巨大的牌子,上面赫然寫著“豆豆的玉虛峰”。
途經一處營地,云釗不由自主地放緩了腳步,悄然窺視著那陌生團隊的棲息之所。
這似乎是某個登山隊伍的第二或是第三營地,尚未靠近,便有兩人從營地中走出。他急忙側身隱蔽,企圖避開視線……然而,動作終究慢了一拍,于是,在這個營地中開始流傳“雪山飛人”的傳說。
盡管天氣晴朗,但山風依舊呼嘯,風力可達七八級之強。狂風肆虐之中,云釗對風元素的體悟愈發深刻,風的規則逐漸清晰。起初,山上凌冽的寒風讓他倍感寒冷,而今,風元素仿佛化作一層薄薄的護盾,緊緊包裹著他的身軀,不僅驅散了寒意,就連那如刀割般的刺痛感也蕩然無存,他仿佛與寒風融為一體,成為了風的一部分。
雪地反射著耀眼的陽光,云釗在感悟了數日的光明元素后,又有一道規則緩緩融入他的丹田。經過此番元素的洗禮,他突然察覺到光明內丹并不需要著急凝聚,內丹的形成需要吸納足夠的天地規則作為基石,規則夠了,內丹就自然可以凝結了。
明悟越來越多,很多問題也有了新的理解,感悟天地,說的大概就是這樣吧。
他的腳步變得輕盈起來,風雪、冰川,都在無形中滋養著他的道心。或許,小道姑與云釗的相遇是她的福緣,但同樣,當“道”字在云釗腦海中浮現時,又何嘗不是云釗的機緣?
不知不覺間,他已站在了山頂,俯瞰著云霧繚繞中的雪山,整個世界仿佛都匍匐在他的腳下。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油然而生,這里,確實是天人合一的絕佳道場。
甘寧換衣的過程頗為漫長,當她終于現身時,由于不是一步步攀上山頂,而是一躍而出,直接來到了雪山之巔,那一刻,心靈的震撼難以言表。
一時的激動與失神,忘記了戴上帽子,頭發瞬間被凍成一綹一綹的冰棍。幸好云釗及時護住了她。
甘寧獨自端坐于玉虛峰之巔,沉醉于這無與倫比的絕美風光之中。
豆豆吸收靈氣的嘴叼了,山下的靈氣已經無法滿足她的需求,而此刻山巔的靈氣純凈無比,他貪婪地吞噬著。
此前從青市到魔都,加起來也未能開拓出十畝地。而現在,空間里已經擁有了雪山、火山、海邊、池塘以及萬畝良田。
隨著靈氣的不斷增加與濃郁,空間還在持續地拓展之中。
看來,等回到魔都后,恐怕再也找不到能滿足豆豆胃口的地方了。
云釗在山頂各處向下開采。無數歷經千萬年風霜的冰塊被他一一移入空間的雪山上,同時,他還驚喜地發現了不少珍貴的玉石,也悉數帶入了空間。
昆侖,這自古以來便是玉石的寶庫。在這樣險峻的雪山上,因無人敢于涉足開采,使得即便是淺嘗輒止,也能輕易發現玉石原料。
采石引起了一場雪崩突如其來地發生,規模不算太大,但股鋪天蓋地、勢不可擋的氣勢依舊令人心悸。雪崩的位置距離云釗并不遠,但他卻并未躲避,反而毅然決然地站在了雪崩滾落的必經之路上,面對著霧蒙蒙而洶涌的白色風雪,勇敢地伸出了自己的雙手。
遠處望去,那渺小而堅定的身影,仿佛正在向大自然的神罰發起挑戰。而最終,這位渺小的人類取得了勝利。云釗成功攔截了雪崩,將滾滾而來的雪浪盡數送到了空間雪山之上。
雪崩過程中,天空中雪霧繚繞,一架無人機掠過山頂,隱約捕捉到盤坐在山巔的甘寧身影,這一幕迅速成為熱議的焦點。
究竟是雪怪,還是仙人?各方猜測紛至沓來,瞬間引爆輿論。盡管照片模糊不清,僅能朦朧瞥見長發隨風飄揚的輪廓,但這足以催生“雪山仙子”的傳奇故事……
眾多探險者懷揣好奇,紛至沓來,渴望一睹風采;無數信眾心懷虔誠,慕名而至,祈求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