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在大漢
- 祁莫昕
- 3203字
- 2020-04-13 16:59:07
路不能亂走,車不可亂坐——車輦制度
古往今來,無論身處什么樣的社會,過著怎樣的生活,交通工具無疑非常重要,如果什么都只靠兩條腿是難以想象的。說起古代的交通工具,我們還真是能躲在自個兒車上暗自竊喜,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現在的交通工具速度快,而且我們現在沒有那么多限制,只要你有資本,買輛好車滿世界跑都隨你高興。而在漢代可不行,那時的車可不是你想買就能買的。憑啥?憑身份地位!

西漢棧車(模型)
⊙棧車一般是用竹木做成的車子。士乘棧車,庶人乘役車。棧車以竹木為棚。可見西漢的車輛有嚴格的等級制度。
走累了,能坐車回家不?
你想坐車回家?咱們先了解一下這個時期的車再說吧。古代將這樣那樣的車輛稱作“車輦”。值得我們驕傲的是——中國是最早使用車的國家之一。據說我們老祖先大約在4600年前,也就是黃帝時代已經創造出了車。
大概4000年前吧,就有一個以造車聞名于世的薛部落?!蹲髠鳌防锾徇^這個薛部落,薛部落的奚仲擔任夏朝(約前21世紀—前17世紀)的“車正”官職。《墨子》《荀子》和《呂氏春秋》也都記述了奚仲造車的事例。
“車輦”這高端的名字在《周禮·地官·小司徒》中已有記載:“使各登其鄉之眾寡,六畜車輦,辨其物,以歲時入其數,以施政教,行征令。”多的也不說了,反正你記得“車輦”就是古代的車就行。那是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乘著車輦回家啦?NO!你得明白在那個以天子為尊的王朝中,車輦不單單是交通工具那么簡單,它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正所謂:“輿輦之別,蓋先王之所以列等威也?!毕胱囕偅酶愦蛴螒蛩频南壬?,級別高了,才有資格用好裝備。
所以說這車輦還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坐上的。
漢朝車輦的變化
我們現在的車可謂種類繁多,名氣大的數都數不完,例如奔馳、寶馬、保時捷、勞斯萊斯、奧迪等,名氣小的就更多。古代的車輦分不分類呢?咱一個個擺事實看,首先先秦時代的車,被分為“小車”和“大車”兩類。到了漢朝,這車的分類就更仔細了。《后漢書·輿服志》記載的車就有“玉輅、乘輿、金根、安車、立車、耕車、戎車、獵車、車、青蓋車、綠車、皂蓋車、夫人安車、大駕、法駕、小駕、輕車、大使車、小使車、載車、導從車”一二十種。從皇帝到縣令,車的形制、裝飾、乘坐模式都有嚴格的規定,不能隨便僭越。
而且,漢朝的車子與先秦相比較,變化也很大。單轅車慢慢變少了,相反,雙轅車倒發展起來了,車的種類從原來的兩種變成多種,主要用途也變了,原先用來打仗,現在主要用于載人裝貨。
戰爭年代,自然是很多資源都用到戰場上去了,到了咱大漢,車肯定不用天天往戰場上推,主要作用自然就是拉人載物了。
話又說回來,大漢也沒太平多久,就到了“東漢末年,分三國”的戰亂時期,那個時候,車子肯定又得干老本行,往戰場上鉆。你別說,戰場上還真少不得這車,打仗又不飆車,車有啥用?當然是運糧草啊!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的時候,糧草可是頭等大事。為了運送糧草,東漢三國時期出現了一種既經濟又實用的獨輪車,別小看這只有一個輪子的小東西,它在交通史上是一項重要的發明。諸葛亮的木牛流馬聽過吧?那在運送糧草上是省時省力速度快啊,許多學者也認為當時的“木?!保褪且环N特殊的獨輪車。
怎么樣,知道什么叫“小車輦,大作用”了吧?所以說你別光想著你現在開車不容易,那個年代的車輦你還不一定有資格駕駛呢。記得我們老祖宗的“六藝”不?“禮、樂、射、御、書、數”,其他的我們先不說,你看這“御”指的就是駕車,可見當時駕車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不光駕車,坐車都得講規矩,哪像你現在坐車,往自家小車上一坐,高興了唱支小曲兒,累了坐后座去把鞋襪一脫,橫著就睡了。古人乘車講究著呢,他們崇尚左側,以左為尊。人還不能多,一車三人,尊者在左,驂乘(就是陪乘者)居右,御者(就是駕車的人)居中。兵車又跟一般車的坐法不同,如果是將帥乘坐,居中的就不是駕車人了,而是主帥,這樣方便指揮,御者換去左邊,護衛守在右邊;如果是一般小兵乘坐的兵車,還是御者居中,左邊甲士一人持弓,右邊甲士一人持矛,相互配合,協同作戰。

獨輪車(模型)
⊙西漢時制造出獨輪車。它由一人推動,雖然穩定性差,但對道路條件要求低,適合在半山區和農村田間使用。

銅車馬·東漢
⊙1975年在貴州興義東漢墓出土,現珍藏于貴州省博物館。原物為一車一馬,青銅鑄造,總長1.12米,通高0.88米。馬由頭、耳、頸、軀、尾、四肢等11段分鑄組合,用17個銷栓固定,作昂首、立耳、豎鬃、嘶鳴、奔騰狀。車的結構分駕馬、輪與軸、車廂與篷蓋三部分。造型自然生動、惟妙惟肖,鑄制結構嚴謹、工藝精湛,外形雄偉壯觀、靈動典雅,展現駿馬三足站立、一足騰空、昂首欲奔的英姿。
成親要門當戶對,乘車要“車當人對”
《隋書·禮儀志》記載:“輦,案《釋名》‘人所輦也。’漢成帝游后庭則乘之。徐爰《釋問》云:‘天子御輦,侍中陪乘?!褫傊葡筝U車,而不施輪,通幰朱絡,飾以金玉,用人荷之。副輦,加笨,制如犢車,亦通幰朱絡,謂之蓬輦。自梁武帝始也。輿,案《說文》云:‘箯,竹輿也。'《周官》曰:‘周人上輿。’漢室制度,以雕為之,方徑六尺。”
在那些等級森嚴的年代,車輦必然也是分等級的。至于具體怎么分的等級,我們暫且一放,先來看看人的等級。最高級毋庸置疑是天子,然后是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嬪妃、太子、公主以及各位王侯、大臣。
天子是何許人也?是皇帝,九五之尊啊,車輦必然要與眾不同,要讓人一眼就認出來這輛車與眾不同,知道乘坐它的人一定尊貴無比才行。這皇帝的車輦尊貴到什么程度?皇帝的車輦不能叫車輦,叫作“乘輿、金根、安車、立車”。有什么特色呢?《后漢書》講得很清楚:“輪皆朱班重牙,貳轂兩轄,金薄繆龍,為輿倚較,文虎伏軾,龍首銜軛……”而且對馬也有要求,乘輿用六匹馬拉,其他車用四匹馬拉。一句話,就是超級華麗,十足彰顯皇家氣象。

彩繪木軺車·西漢
⊙甘肅武威市磨嘴子漢墓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馬高88.2厘米,長78.8厘米;車高95.2厘米,長96.5厘米。由輿車、傘蓋、御奴和馬組成。輿車有雙轅,雙輪各有輻條16根。御奴跪坐,作雙手持韁狀,以黑、白兩色勾出眼、鼻及冠服。馬用紅、白、黑三色彩繪,馬口含獸面飾銜嚼一副,頸上套軛。據漢代制度,此車為六百石至千石的官吏乘坐的車。
如果是太皇太后、皇太后的法駕,乘坐的是金根車,上面有青色的車網,青色的車帳。不是法駕出行的時候,則乘坐紫色毛氈帷幕的車,拉車的馬呢只能用三匹。而長公主則可以乘坐紅色毛氈帷幕的
車,至于大貴人、貴人、公主、王妃、封君則只能乘坐油漆彩畫的
車,馬只能用一匹。

銅車馬儀仗俑隊·東漢
⊙武威市雷臺漢墓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這是迄今發現數量最多的東漢車馬儀仗銅俑,氣勢宏大,鑄造精湛,顯示出漢代群體銅雕的杰出成就。

銅斧車·東漢
皇太子、皇子這個層級,乘坐的就是安車,紅色的車輪,青色的車蓋。而且這種安車對于皇子來說,只能是封王之后才能乘坐,所以叫作“王青蓋車”。而皇孫則是乘坐綠蓋車。都是用三匹馬拉車。到了三公諸侯這個層級,也可以乘坐安車,車輪也是紅色,只是車蓋變成了黑繒蓋,馬變成了一匹。太守級別乘坐的朱黑蓋車,再往下車蓋顏色就會更單一,裝飾就會更簡單。而且還明確規定,商人絕對禁止乘坐馬車。
行了,嘮嘮叨叨說了那么半天,其實就那一句話:這車,不是你想坐就坐的。
車輦制度
漢代車馬依乘坐方式、車行、駕畜種類及數目、車馬飾、應用場合分為許多不同的等級,不同級別的人乘用相應的車駕,所謂“授車以極”。是也,車馬區別身份的功能由之體現。以駕畜數量言,《續漢書·輿服志》引《逸禮·王度記》所述“天子駕六馬,諸侯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的古禮,就是根據身份而形成的駕馬數的六、四、三、二、一的數列。以車蓋言,等級的差別體現在顏色和質料上,二百石以下白布蓋,三百石以上皂布蓋,千石以上皂繒覆蓋。
根據景帝詔書可知,當時已經形成了二千石朱兩、千石至六百石朱左
,以下乃素耳的等級,加上天子車斑斕耳,公侯黑
,一個由顏色、數字共同組合而成的等級序列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