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天下·文化中國:飛花令里讀詩詞·秋
- 琬如
- 801字
- 2020-04-13 16:44:33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柳湖松島蓮花寺1,晚動歸橈出道場2。
盧橘子低山雨重3,栟櫚葉戰水風涼4。
煙波澹蕩搖空碧5,樓殿參差倚夕陽6。
到岸請君回首望,蓬萊宮在海中央。
注釋
1柳湖:西湖。因西湖之畔多遍植楊柳,所以又名柳湖。松島:孤山。后文中的松島蓮花寺,指的就是孤山上的孤山寺。2橈:船槳。3盧橘子:枇杷果的一種別稱。重:沉重。4栟櫚(b~ng l():即棕櫚。戰:搖晃,顫動。5煙波:湖上的水氣與微波。澹:恬靜、安然的樣子。空碧:指水天交相輝映。6參差:高低錯落的樣子。
賞析
白居易的詩向來都是淺顯易懂的,這首《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自然也不例外。但這首小詩,風格卻額外綺麗,構思巧妙,層次分明,語言明快,代入感極強。
詩開首,從大處落墨,以“柳湖松島蓮花寺,晚動歸橈出道場”一聯,簡單明了的交代了“西湖晚歸”的原因,同時以由全景到分鏡,層層推進、環環相扣的筆法,寫出了煙波浩渺的西湖之上,扁舟晚歸、游客叢出的景象,主從有序,顯得格外分明。且句中采用的借代修辭,讓景致顯得更加鮮明,欣悅的情感也更加突出。
頷聯兩句,則在小處著筆,以精致的筆墨寫出了歸路之上所見的秀美風景:雨后初晴,枇杷累累壓彎了枝頭,金實翠葉,別樣可愛;棕櫚葉隨風而動,搖曳之間,更襯出一股涼爽之意。身處其中,詩人自然心緒曠達、心情愉悅。
頸聯與尾聯,詩人登舟,船行湖中,波光瀲滟,碧色的湖水與長天相映,恍若仙境,夕陽西下,余暉映著晚霞,松島之上亭臺錯落,檐角飛揚,碧瓦紅墻,一片旖旎,令人迷醉,也難怪詩人會不自覺地發出“到岸請君回首望,蓬萊宮在海中央”的慨嘆。落筆點題,既抒發了自己對西湖孤山由衷的喜愛之情,又余韻悠長,不著痕跡地為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情景交融,渾然天成。
訪寺
長慶二年秋,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閑暇之余,他常喜歡到寺里聽聽高僧講經,故而創作這首詩。這首詩描繪了孤山寺周圍的景象,同時也記錄了他與“諸客”聽講歸來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