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圖說天下·文化中國:飛花令里讀詩詞·秋作者名: 琬如本章字?jǐn)?shù): 942字更新時間: 2020-04-13 16:44:32
蝶戀花·春景1
花褪殘紅青杏小2。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棉吹又少3,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注釋
1蝶戀花:詞牌名。原唐代教坊曲名《鵲踏枝》,后用為詞牌,改名為《蝶戀花》,來源于梁簡文帝樂府:“翻階蛺蝶戀花情”,又名《黃金縷》《鵲踏枝》《鳳棲梧》《卷珠簾》《一籮金》等。2褪:褪色,減色,這里指花的凋謝。3柳棉:指柳絮。
賞析
蘇軾的詞多以豪放詞著稱,但他同時寫了一些婉約風(fēng)格的作品,如這首《蝶戀花》就是一篇婉約之作。
詞的上闋寫了暮春的景象,“花褪殘紅青杏小”,花凋零了,但此“凋零”不同于一般詩詞,作者以“花褪”來表示這個過程,這一“褪”字隱含著花的脫落、消失,同時也意味著花的衰敗已經(jīng)過去,故有“青杏小”一說。花落后,已經(jīng)是長出果實的暮春了——花落固然讓人傷感,但新生的青杏卻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帶著生機的希望。除此,更有“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的春景圖。這其中,先寫到花褪殘紅,似乎情緒低落,之后寫到生長的青杏,翻飛的燕子,在房前屋后盤繞的綠水,情緒又從低落中慢慢走出來,變得不再消沉。“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與上句所表達的意蘊有相似之處,代表著春天的柳絮越來越少了,柳枝上還殘留的一些也行將消失了。這一“又”字,表明了詞人對春天的關(guān)注,因為擔(dān)心春天離去,所以一次次去關(guān)心柳絮是不是越來越少了,而結(jié)果果然不出所料。此處又出現(xiàn)了一個轉(zhuǎn)折,雖然柳絮快消失了,春天并沒有因此走遠(yuǎn),“天涯何處無芳草”這一句用典,出自于屈原的《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意思是說屈原你何必留戀故國,而不遠(yuǎn)走高飛呢?蘇軾用這個典故,包含了他遭受貶謫而泰然處之的豁達胸懷。
上闋著重寫景,下闋則著重寫人。“墻內(nèi)”二字絕妙,令人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給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佳人的笑聲引起了路人的注意,之后笑聲卻慢慢消失了,空留給多情的路人無限的惆悵和失落。墻內(nèi)少女的歡笑引發(fā)了詞人美好的聯(lián)想,而笑聲的消失,被挑撥起來的情緒也無可依附了。《詩人玉屑》卷二十一云:“蓋行人多情,佳人無情耳。”所以空留下了一種無奈,甚至煩惱。
這首小詞情思含蓄婉轉(zhuǎn),尤其“天涯何處無芳草”一句,廣為傳頌,可見蘇軾在婉約詞的創(chuàng)作上亦頗見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