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天下·文化中國:飛花令里讀詩詞·秋
- 琬如
- 967字
- 2020-04-13 16:44:31
山石
山石犖確行徑微1,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2,芭蕉葉大梔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3。
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饑4。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5。
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6,時見松櫪皆十圍。
當流赤足踏澗石7,水聲激激風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靰8?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9!
注釋
1犖(lu7)確:指山石險峻不平的樣子。微:狹窄。2升堂:進入寺中廳堂。3?。阂老。:?,看不清楚。4疏糲:糙米飯,這里借指簡單的飯菜。5清月:清冷的月光。6紛:繁盛。7當流:對著流水。當,對著,面對;流,水流,流水。8靰(w&):束馬的韁繩,詩中用作動詞,意為牢籠、掌控、控制、拘束。9安得:怎么可以,怎么能。
賞析
韓愈是唐代詩文大家,最擅長“以文為詩”, 《山石》乃是他生平佳作。
本詩是詩,卻又不是詩。是詩,因為他采用的是詩體;不是詩,則是因為詩人全篇都采用了獨屬于賦的“鋪采摛文”筆法,明為詩,但實際上卻是一篇詩體的山水游記。全詩以時間為主線,可依次劃分為五部分。
詩開首“山石”四句為第一部分,寫傍晚時分到達山寺時所見:寺外山石錯雜,道路崎嶇,古寺荒涼,日暮夕暉,有無數蝙蝠上下躥飛;拾階而上,進入寺中,卻見雨后新晴,芭蕉葉肥,一前一后、一荒涼一明麗,鮮明的景色對照,更凸顯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僧言”四句為第二部分,寫入寺之后,僧人的熱情款待,賞畫觀景,鋪床置飯,殷勤備至。而“好”“稀”這樣明媚的字眼,也直接表達了詩人的驚喜滿意之情。
“夜深”二句,為第三部分,描寫了詩人夜深借住古寺時感受到的寂靜清幽之意味。尤其是“清月出嶺光入扉”一句,以動襯靜,頗有幾分別致。
一夜安眠,及至天明,詩人離寺晨歸,從“天明獨去無道路”到“水聲激激風吹衣”便是晨歸情景的細致描寫。雨后深山,晨霧迷蒙,道路高低,縈回曲折,艱險難行,以至于詩人在終于走出晨霧時情不自禁地以一個“窮”字來表達自己由衷的欣喜。而踏出晨霧后,詩人的心情也豁然開朗,所以,眼中所見所聞,自然更添幾分嫵媚迷人。崖上紅花嬌俏,澗下碧水潺潺,山風陣陣,山水風石,景色清幽豐富,自有一番逸趣,也難怪詩人會無盡眷戀不思歸,引出最后明宗點題的四句:“人生如此自可樂……安得至老不更歸”。表現出詩人厭倦官場、崇慕自由、寄情山水的曠達與淡泊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