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莊園
帕拉莊園全稱“帕覺拉康”,位于江孜縣城西南約4千米遠的班覺倫布村,是西藏大貴族帕拉家族的主莊園,也是目前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舊西藏三大領主貴族莊園。


帕拉莊園大門和內景
帕拉莊園頗為壯觀,現存房屋57間,面積5357.5平方米,主體樓高三層,建筑配套完整,裝修考究,設有經堂、日光室、會客廳(上接待室)、臥室,還有玩麻將的專用大廳。房內雕梁畫棟,富麗堂皇。堂內雕刻、繪畫、擺設等多為內地樣式,可見中原文化對其有著較大的影響。
帕拉家族已有400多年歷史。其先輩帕拉原是不丹某部落的酋長,因不丹內亂率領族員及農奴500多人遷到了西藏,并取得西藏地方政府官銜,后經逐步發展壯大,漸漸躋身于西藏當時的貴族行列。到了19世紀末期,帕拉家族已在今天的江孜縣、拉薩、白朗縣、亞東縣、山南等地區擁有37座莊園、1.5萬余畝土地、12個牧場、14000多頭牲畜與3000多名農奴,成為西藏有名的十二大貴族之一。
Take my tips
·帕拉朗生院·
西藏封建農奴社會的貴族分為四種:贊普后裔、亞奚家族、第本家族,其余統稱為格巴,帕覺拉康屬第本家族。在莊園對面有一座農奴院,叫帕拉朗生院。朗生就是家奴,這些家奴是從帕拉所屬各地莊園和屬民中搶征過來的,在莊園內擔任馬夫、炊事員、侍衛,或從事織氆氌、織卡墊、釀酒、紡線、裁縫等繁重的勞務。莊主根據不同的工種確定每個家奴的薪水,有的每年僅有16甲克(1甲克相當于24斤)糧食,有的甚至每天只有一勺糌粑,靠這些薪水養活全家人。
現在遺存下來的這座帕拉莊園原來建在江孜江嘎村,1904年英軍入侵時被燒毀,到1937年抗英戰爭結束后,帕拉莊園在江孜班覺倫布村重新建起。這座歷史悠久,幾經沉浮的莊園現在占地面積為5357.5平方米,主體樓高3層,計有房屋57間,主要分作經堂、日光室、會客廳、臥室、麻將廳等。里面保存著經書、佛龕、餐具、進口酒、進口白醋、珍貴裘皮服飾等物品,可見當年這一家族極盡奢華的生活。
與奢華器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莊園樓道里陳列著的件件刑具,如站籠、皮鞭、鐐銬、牛皮筒等,這些刑具都是為了懲罰當時的農奴,莊園里甚至還設有光線陰暗、潮濕簡陋的舊監獄。不難想見,在帕拉莊園光鮮而華貴的背后隱藏的是西藏農奴的斑斑血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