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神之所——稻城亞丁
有這么一個傳說,在青藏高原深處某個隱秘的地方,隱藏著一個香格里拉王國。整個王國被雙層雪山環抱,由8個成蓮花瓣狀的區域組成,那里有雪山、冰川、峽谷、森林、草甸、湖泊、金礦,那里美麗、明朗、寧靜、和諧,是人間最后一片凈土。而這一切,都恰恰是稻城亞丁所具備的。
稻城亞丁位于四川西南邊陲,境內高低垂直高差達4000多米,西北高東南低。群山起伏,逶迤蒼莽,是青藏高原上閃亮的明珠,散發令人震撼的美麗。
“亞丁”藏語意為“向陽之地”,因日照長而得名。天高云淡,陽光透過云層,柔和地籠罩著萬物眾生,雪峰、草場、森林、溪流盡收眼底。稻城置身于群山環抱之中,恬靜地躺在兩河貫穿的一片小平原上。成群的牦牛在空闊的草地上悠閑地吃草,山谷光芒照耀,一灣溪流從中流過,陽光下透出純美的碧色。
隨著川藏線海拔的增高,植物漸漸稀少,廣闊的高山草原上,陽光明媚,只見白樺林中散落著石頭砌成的漂亮藏居,裊裊炊煙在空中彌散,和天上的浮云融合為一體。繼續攀爬,一望無際的石海在夕陽下閃著金色的光芒,那是遠古時候地殼運動留下的大量巨型石頭,在歲月的沖刷下變得光滑圓潤。

秋天的亞丁美輪美奐,廣袤的草原上芳草萋萋,成片的高山柏林蒼翠如屏。

那起伏著的、蒼涼的群山,在藍色天空映襯下,雄偉而安祥。
遠處是無窮無盡的雪山,有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體遺跡——稻城古冰帽。晶瑩的雪山便在迷霧與煙嵐中顯得空靈而神秘,一朵一朵的白云飄來又移走,平均海拔近五千米的冰蝕巖盆上,一千多個大小不一的海子星羅棋布,如上帝失手撒下的千顆鉆石,灼灼閃爍在嶙嶙亂石間。碧藍如玉的湖水極其寒冷,卻從不結冰,晶瑩剔透的水中游魚穿梭,湖面百鳥休憩覓食,一派生機勃勃。就連漂礫遍布的湖邊石縫中,也不時露出幾株嫩綠,不知名的小草小花頂著嬌小的葉片,在刺骨的風中搖曳出驚心動魄的美麗。
稻城亞丁的美,首先就是這里的海子山,海子山是稻城最大的古冰體遺跡,也是許多野生動物的家園。翱翔的雄鷹,奔跑的盤羊,還有山野里的麋鹿和野兔,它們世世代代在這里出生,成長,然后死亡,回歸于這片土地。白骨和幼仔、逝去與新生,相生相依,永遠循環不止。站在海子山,極目遠眺,天無止、地無境,仿佛是一個無比壯觀的天然石雕公園。鋪天蓋地,滿目都是千奇百怪卻又惟妙惟肖的天然石雕,一時間傾倒眾生。
巖層里偶爾出現的恐龍化石,或一塊遠古森林留下的植物化石,都散發出遠古時光的味道。在這里,一切生物都是未知的,但一切生命都有可能。走近時,頓時產生一種“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感慨,驚嘆宇宙自然的神秘和不可思議。這就是海子山,它不但是一片山的海,石的海,更是等待人感悟生命的海。

尋一處極佳的觀景臺,極目遠眺,雪山仿佛一個無比壯觀的天然石雕公園。
由于地處高原,亞丁的冬季漫長且寒冷,大地冰封雪鎖,一片沉寂。稻城春季來臨時,天空漸漸變藍,幾縷炊煙從沉寂的山谷中冉冉升起,亞丁睜開沉醉了幾個月的睡眼,在短短的幾個月里展示它所有的色彩和景象:晨曦中寧靜的小河,伴隨著晨風輕唱,緩緩流去;碧玉般的綠野上,嫵媚的花朵俏皮地飛舞在山間。所有的生命都競相表現自己,哪怕是時而的冷風細雨,也阻擋不了滿城彌漫的春色。亞丁成了一個十足的、沒有煩惱和憂愁的世外桃源。
在亞丁藏族聚居區,雪山是異常神圣的,是眾生朝圣積德的圣地。稻城神峰由三座雪峰組成,相傳峰名為五世達賴喇嘛所封,依次是象征觀音菩薩的北峰仙乃日,代表金剛手菩薩的東峰夏諾多吉和意為文殊菩薩的南峰央邁勇。稻城神峰雄奇壯麗,終年白雪皚皚,高峻而益顯巍峨,挺拔卻不失俊俏。山腰的五色海七彩斑斕,幻化無窮,像一位端坐云霓普度眾生的仙子,藏族群眾視之為神山,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絕。沿山有一條悠長罕見的山路,穿越塵囂向天空延伸,狹窄的小路因為朝圣者的腳印而變得寬闊。一個個虔誠無比的朝拜者,一邊念六字真言,一邊雙手合十,一步一個真印跡地叩拜。他們來自四面八方,被夕陽拉長的身影真實而又縹緲,不辭艱難地跋涉,只為雙腳能夠踏上這塊圣潔之地。
正對仙乃日和夏諾多吉兩座神山的是著名的沖古寺,藏語意為“填湖造寺”。沖古寺始建于明代,一日之內早晚景色不同,是稻城縣唯一的尼姑喇嘛寺。古寺年久失修,卻端端正正地屹立山頭,龐大的廢墟透露昔日的盛世香火。日出朝霞籠蓋,日落則余暉滿寺,歷經無數個四季更替,沖古寺依舊神圣無比,就連斷垣殘墻也散發出虔誠的氣息。寺廟周圍的山坡上遍植五色杜鵑,花開時節絢爛奪目。深夜,皓月當空,冰山無言,沖古寺的景致尤為動人:五色經幡迎風獵獵而動;呢喃不斷的誦經聲清澈悅耳,宛若天籟之音,日日為虔誠的人們祈求祝福。

秋天的亞丁好像瘦了,好像在思念。

當10月的初霜降臨在亞丁的高山云霓,云霧繚繞的神山也換上了圣潔的外衣。
與沖古寺為鄰的是一潭方圓不過百米的碧水——卓瑪擁措,又名渡姆湖,藏語意為“仙女湖”。湖水多來自高聳的仙乃日雪峰,淙淙流水一路蜿蜒,匯入湖中。水色翠綠如玉,清澈見底,明亮猶如一面鏡子。
沖古寺不遠處是遼闊的沖古草坪,主要由草地、森林、小溪和瑪尼堆組成。彎彎曲曲的貢嘎銀溝,像是散開的絲綢,從草坪的一端流向另一端,然后收斂成溪,繼續南下。草坪散落著各種野花,紅的嬌艷、黃的明麗、綠的柔和,漫山遍野、五彩繽紛。草坪上遠端是一片墨綠色的原始森林,蒼郁滴翠,黛青色的杉樹和松樹是主要植物,整齊的樹林在雪峰的映襯下具有剪影一樣的效果。紅草灘位于離稻城不遠的桑堆鎮,因為它的特別而出名:它僅在每年的秋季出現,只美麗短短的十幾天,而后便消失無蹤。特別的稻城紅草灘配上周圍黃綠的草場,還有山巒間的藍天白云,風景絕美。

感受亞丁濃濃的秋意,縱然是秋的涼,也依舊在燦爛的日子里,氤氳出光彩來。
豐腴的草場、綿延的山脈、清澈的溪流,這片神奇的土地養育了一個同樣神奇的民族??蛋腿松云胶蛦渭?,他們世代信奉佛教,崇尚自然,一如他們腳下的大地和頭頂的天空,純樸善良。康巴人是真正的大自然之子,不論是服裝衣飾、建筑色彩還是語言習俗、舞蹈歌聲,一切都是取之于自然,歸依于自然。他們的生活與純凈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不管生存環境如何惡劣,生活遭遇怎樣艱辛,他們始終堅信明天的太陽一定會從東方升起。這是一種樂觀樸實的信念。他們信奉人神同在,天人合一。
這就是隨處可見的稻城康巴人,他們擁有草原一樣寬闊的胸膛,卻始終保持著一顆海子般清澈純凈的心靈,用善意的微笑歡迎遠方的客人。把原生態的自然資源和民族文化融合為一體,才有了今天這片如香格里拉一樣純美的凈土——稻城亞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