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國家地理百科全書:歐洲2
- 王越主編
- 6821字
- 2020-03-30 15:55:46
羅馬尼亞 Romania
國名:羅馬尼亞
面積:23.83萬平方千米
首都:布加勒斯特
人口:1994萬(2014年)
民族:羅馬尼亞族占89.5%,匈牙利族占6.6%,吉卜賽人占2.5%,日耳曼族占0.3%,其余民族占1.1%
語言:官方語言為羅馬尼亞語,主要少數民族語言為匈牙利語
羅馬尼亞位于歐洲南部的巴爾干半島北部,東南瀕黑海。東北部和北部與摩爾多瓦和烏克蘭相鄰,南部與保加利亞為鄰,西南與塞爾維亞交界,西北與匈牙利接壤。羅馬尼亞所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西歐同黑海、中東相連的主要通道之一,是波羅的海同巴爾干和地中海相連的中心點,又是中亞各國同歐洲進行管道油運輸的必經之地。
自然地理
羅馬尼亞境內平原、丘陵、山地各占1/3??柊挖渖矫}呈弧形盤踞中部,弧內為特蘭西瓦尼亞高原。摩爾多韋亞努峰為全國最高點,海拔2543米。南部為多瑙河下游平原(瓦拉幾亞平原)。東北部和東南部分別為摩爾多瓦高原和多布羅加丘陵。主要河流有多瑙河及其支流錫雷特河、奧爾特河等。境內湖泊,以黑海沿岸的拉濟姆湖、錫諾耶湖等組成的湖泊群面積最大。

多瑙河三角洲面積近6000平方千米,大面積濕地分布于羅馬尼亞與烏克蘭邊境,是歐洲現存最大的天然濕地,這里風光絢麗,資源豐富,被譽為“歐洲最大的地質、生物實驗室”。
多瑙河三角洲
多瑙河三角洲位于羅馬尼亞東部,多瑙河的入??诟浇K嵌嗄陙矶噼Ш用磕陹稁У臄祪|噸泥沙逐漸堆積而成的。這兒大大小小的河道和湖泊縱橫交錯,星羅棋布,并且還在不停地擴張,“水上公園”也由此得名。在三角洲的腹地有一個巨大的“浮島”,這也是三角洲的一個奇景?!案u”表面上生長著茂盛的植物,有各種動物,但下面卻是一片汪洋,是魚兒的避風港?!案u”的總面積約為10萬公頃,厚度一般在1米左右。浮島在水中隨風漂浮,時時改變著三角洲的面貌。其實,多瑙河三角洲中陸地面積只占25%,但蘆葦覆蓋了三角洲2/3以上的面積,是世界上蘆葦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地區,羅馬尼亞也因此被稱為“蘆葦之鄉”。

喀爾巴阡山在歐洲與阿爾卑斯山齊名,在羅馬尼亞境內分東、南喀爾巴阡山,東喀爾巴阡山北部較高,越往南越低,這是由北向南過渡的山間谷地。
卡特拉克塔峽谷區
多瑙河自巴齊阿斯起,進入了卡特拉克塔峽谷地帶。由花崗巖等組成的喀爾巴阡山和巴爾干山脈把河谷緊縮得十分狹窄,上下兩端水位落差很大,因此,這段峽谷水急浪涌。這段峽谷區是由于地質作用以及河流的不斷沖刷而形成的,包括著名的卡桑那峽谷和鐵門峽谷。峽谷區總長120千米,是歐洲最長最大的峽谷??ㄉD菎{谷兩岸懸崖峭壁林立,絕壁與惡水相連,極為雄偉壯麗。個別地方覆蓋著森林的陡峭河岸把河谷緊縮得只有20米寬左右,深度可達50余米。
羅馬尼亞境內的喀爾巴阡山
羅馬尼亞境內喀爾巴阡山脈一般高1000米~1500米。山脈北段比較緊束,山嶺重疊,河流橫切,形成許多幽深的峽谷,著名的比卡茲峽谷就在此間。山脈越向南越散開,山嶺間有斷層陷落的構造盆地、河流切割的寬谷??柊挖渖皆诹_馬尼亞境內的是南喀爾巴阡山和東喀爾巴阡山。其中南喀爾巴阡山東起普拉霍瓦河谷,西到多瑙河,延伸約300千米,主要由古老的花崗巖、片麻巖、石灰巖、砂巖等構成。南喀爾巴阡山是羅馬尼亞最高峻的地區,海拔超過2500米的幾座高峰都集中在該地區。發源于高山上的幾條河流將南喀爾巴阡山分割成4個巨大的山塊:布切吉山、弗格拉什山、帕倫格山、雷泰扎特山。南喀爾巴阡山最西端的巴納特山塊由最古老的石灰巖組成,這塊山地受雨水和地下水的長期風化溶蝕,形成了奇特的巖溶地形。地表崎嶇不平,千姿百態;地下巖洞遍布,形態萬千。在這里可以同時觀賞到像圖爾達、加爾比納、奧爾登庫斯等峽谷的懸崖峭壁、險峻的山峽和天然橋,還可以看到如切特齊列,以及梅齊亞德、瓦杜爾等奇異的地下巖洞,這里面有時隱時現的河流、嶙峋古怪的“奇幻世界”。

羅馬尼亞境內獨特的風貌。

羅馬尼亞的教堂。
歷史文化
羅馬尼亞人的祖先為達契亞人。公元106年,達契亞人被羅馬帝國征服后,逐漸與羅馬人共居融合,形成羅馬尼亞民族。經過多次的合并與獨立,羅馬尼亞終于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發展了本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
羅馬尼亞簡史
羅馬尼亞人認為公元前4世紀的達契亞人就是他們的祖先。公元106年達契亞國被羅馬帝國征服,1877年5月羅馬尼亞宣布獨立,1918年12月,特蘭西瓦尼亞和羅馬尼亞聯合,羅馬尼亞成為統一的國家。1944年8月羅馬尼亞向德國宣戰。1947年12月30日,宣告成立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1965年通過新憲法,改稱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1989年12月30日,改國名為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的獨物建筑。
鄉村博物館
羅馬尼亞博物館眾多,其規模懸殊,內容迥異。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布加勒斯特赫洛斯特勒烏湖畔的鄉村博物館。它是一座專門介紹羅馬尼亞各地農村建筑藝術、民間藝術和農民生活習俗的露天博物館。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每個院落,包括房間布置,完全保持不同地區的建筑特點和原來的樣式、風格。并且展出有水磨風車、木刻、刺繡、彩陶等3萬件實物原件,供游人參觀。
多彩的民間婦女頭飾
羅馬尼亞的農村婦女的頭飾各種各樣,從不同的頭飾也可以看出她們是否出嫁。未婚姑娘都把頭發梳成辮子,再配上絹花和彩色串珠等飾物;已婚婦女則常常用絲織的繡花長頭巾把頭發遮蓋起來。然而,各地婦女的包扎方法和配用的飾物也有所不同。布拉索夫地區的婦女用兩根金屬簪子固定頭巾;巴納特地區的已婚婦女不用長頭巾,而用金絲銀線織成的發帽并帶彩絲做成的流蘇。

博物館中的展品。
民間樂器
羅馬尼亞民族樂器多種多樣,能夠演奏許多優美的樂曲,有的配合舞蹈,更能顯出其民族特色。在其眾多的樂器中最突出的是二三米長的“大號角”——布丘姆,這是羅馬尼亞最古老的樂器,具體做法是,把松木削成片后做成圓箍,然后連結成長長的管子,其表面涂有油漆并繪有各種各樣的花紋。布丘姆的聲音能在山谷里回響,余音不絕,古代常利用它的回響來傳遞信息。
絢麗多姿的舞蹈
羅馬尼亞民間舞蹈絢麗多姿,集體舞蹈最為流行,有貝利尼察舞、霍拉舞、騎士舞等。其中貝利尼察舞最有趣,眾人圍成一圈,當舞曲響起時,一名舞者就走進圈里舞動手帕,按節拍邊繞圈邊舞邊挑選異性舞伴。選中后將手帕套到對方的后頸上,請對方走到舞場中央。起跳人把手帕鋪在地上,雙方跪在上面,互親雙頰。然后,被請進圈里的人撿起手帕,再去尋找新的舞伴,繼續跳下去。圍觀的人則拍手助興。
雕塑
羅馬尼亞的雕塑藝術大多用于裝飾君王和地主的府邸,或者用于手工制作的寓意圖案來裝飾墓碑。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美術學校的雕塑教師、雕塑家卡爾·斯托揚爾克(1826~1887),是第一位創作了著名藝術作品的人。他的學生揚·喬爾杰斯庫“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是個杰出的肖像雕塑家,米哈伊爾·帕斯卡利的半身像、布加勒斯特的格奧爾基·拉澤爾塑像以及雅西的格奧爾基·阿薩基塑像等肖像藝術作品皆出自他的雙手。雕塑家迪米特里·帕丘雷亞(1875~1932)是羅馬尼亞又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極具雄偉的浪漫主義氣魄。他把拜占庭繪畫與雕塑藝術結合起來,創作了大量藝術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巨人》和《圣母入睡》。他的晚年作品則越來越現實主義,塑造了一些奇異的、并賦予它們以神秘的象征含義的作品,如他的《戰神》和《空中的獅頭羊身蛇尾的吐火女怪》等。和他同一時代較突出的古典派雕塑藝術家還有弗里茨·斯托爾克。

羅馬尼亞當地的建筑。
“綠色夫妻”
羅馬尼亞是一個綠樹成蔭的國家。青年男女戀愛、結婚也常和綠樹聯系在一起,因而有“綠色夫妻”之稱。他們在綠樹下談情說愛,互訴衷腸。舉行婚禮前,新郎、新娘要砍下一些綠樹枝,在山坡上建造一座象征愛情的“未來之門”。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在鄉親們的簇擁之下,從“未來之門”走過去。在另一邊,新郎、新娘共同栽種兩棵小樹。然后人們圍著小樹載歌載舞,歡慶一番。
大事年表

城市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羅馬尼亞的城市發展很快。有些城市,雖然人口不多,但頗具特色,或是工業生產基地,或是文化中心,或是歷史名城,或是旅游勝地。但它們都擁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每座城市都擁有許多歷史文化古跡。這樣的共同點,根植于羅馬尼亞多層面而悠久的歷史。
首都布加勒斯特
布加勒斯特是羅馬尼亞政治、經濟、科學、文教中心和最大的城市。據歷史記載,布加勒斯特已有500多年的歷史,1659年起成為瓦拉幾亞公國首府,1862年成為羅馬尼亞首都,1877年5月9日羅馬尼亞在此宣布獨立。布加勒斯特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工業產值約占全國的13%,主要工業部門有:機器制造、飛機制造、化工、冶金、電氣、電子、精密機械、建材、木材加工、輕工和食品等。布加勒斯特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有國際、國內機場,四通八達的鐵路(含地鐵)和公路網。20世紀70年代以來,興建了大批住宅和現代化建筑。頗具代表性的建筑有:凱旋門、議會宮、新聞大廈、展覽中心、國家藝術博物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世界貿易中心和洲際飯店等。

羅馬尼亞的美麗風光。
“黑海明珠”——康斯坦察
康斯坦察港是羅馬尼亞第一大港和最大的造船中心,同時也是羅馬尼亞最大的夏季旅游中心和度假勝地,被稱為“黑海明珠”??邓固共鞖v史十分悠久,它最初是希臘人在黑海殖民地的據點,后來被羅馬人、拜占庭人據有,其名字也是在拜占庭時期確定的。由于許多強大的民族曾在這里活動,所以康斯坦察有很多歷史遺跡,最著名的是公元前的古羅馬人的建筑群,其地板使用了馬賽克材料,這座古建筑面積達2000平方米,是歐洲此類型古建筑中最珍貴的文物。這里還有6世紀時,熱那亞人建成的雄偉的古燈塔、拜占庭人的古城堡遺址、土耳其人的清真寺、天主教徒的大教堂,融會了多種文化的絢麗色彩,給人無盡的歷史遐思?,F在羅馬尼亞對外貿易的一半是經過康斯坦察進行的。港口區十分開闊,是終年不凍的天然良港。港區總面積為82公頃,碼頭總長達16千米,港內有100多個泊位,其中6個是油輪泊位,港區平均水深12米,最深處可達21米,可???0萬噸級的巨型油輪。

珍貴而特色鮮明的古羅馬建筑。

羅馬尼亞的特色壁畫。
工業中心——阿拉德市
阿拉德市位于羅馬尼亞西部,與匈牙利接壤,是從西歐入境羅馬尼亞的主要樞紐,沿途有4個海關入出境口。阿拉德機場可直飛布加勒斯特市,機場距市內很近。市內公共交通較發達。
阿拉德市的歷史源于16世紀末、17世紀初土耳其人占領期間,在穆列什河岸建立的阿拉德城堡,后來成為一個重要的戰略要沖及遠近聞名的貿易中心。1834年,阿拉德城堡被宣布為“皇家自由城”繼續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阿拉德市成為一個重要的工業中心,成千上萬的工業單位出現,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商人來這里經商。由此又出現了許多新的街區及許多重要的公共建筑,如戴西亞電影院、阿斯托利亞和帕克族館、文化館、新醫院、國家劇院和西納德宮殿等。風格各異而和諧的建筑,以及穆列什河河畔的自然如畫的風光,構成了阿拉德市獨特的魅力?,F在,阿拉德市經濟比較發達,工業門類比較多,主要有鐵路機車及車輛制造業、精密機械制造、精密鐘表業、木材加工業、家具制造、輕工紡織、成衣、鞋類工業、貿易和服務業及旅館業等。
石油城——普洛耶什蒂
普洛耶什蒂位于羅馬尼亞的東南部,坐落在盛產石油的普拉霍瓦河谷,距首都布加勒斯特60千米。普洛耶什蒂建于16世紀,當時是瓦拉幾亞的一個集市。隨著普拉霍瓦油區的開發,1857年,這里建立了第一座煉油廠。19世紀中葉迅速發展成為石油工業中心城市和鐵路樞紐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普洛耶什蒂遭到嚴重破壞,解放后,城市迅速得到恢復,并重新規劃城市,新建和擴建了許多工廠、企業,使它成為石油和化學工業中心。在開采設備不斷更新的情況下,普洛耶什蒂可以提煉全國80%的石油,原油生產是原來的十幾倍。經過提煉的石油,通過輸油管道可以送達布加勒斯特、克拉約瓦、康斯坦察等許多大中城市。布拉齊石油化工聯合企業和“五一”石油設備制造廠是普洛耶什蒂的兩家最知名的企業,其產品遠銷亞洲和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也使普洛耶什蒂譽滿全球。另外,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也帶動了電力、機器制造、玻璃、造紙、食品和建筑材料等行業的發展。市內還設有石油學院、石油化學研究所和師范學院。建有石油博物館,向人們介紹羅馬尼亞的石油工業發展史。

羅馬尼亞黑教堂。
羅馬尼亞登博維察縣首府特爾戈維什泰市,市內有兩座城堡,它們是羅馬尼亞古王宮遺址,也是羅馬尼亞歷史的見證物之一。
羅馬尼亞馬拉穆列什縣首府巴亞馬雷,城內有著名的“礦花博物館”,里面陳列著從當地礦井下采取的各種礦物晶體,各式各樣,值得前去欣賞。
蒂米什瓦拉
蒂米什瓦拉是蒂米什縣首府,位于西部伯納特平原上,跨貝加運河兩岸,是羅馬尼亞西部最大的城市和工商業中心,重要的鐵路樞紐。蒂米什瓦拉建于1212年。1241年韃靼人入侵時遭焚毀,以后修復。1552年被土耳其人占領,直到1716年落入奧地利軍隊之手。蒂米什瓦拉的城墻建于17世紀,是奧斯曼帝國同奧匈帝國戰爭時建筑的。城墻曾多次遭到破壞,現存城墻是按當時形式修復而成的。蒂米什瓦拉是一個著名的文化中心,有大學、工學院、醫學院、農學院研究機構和師范學院,還有許多文化設施,如國家歌劇院、天文臺、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等。
經濟
羅馬尼亞的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部門。按人口平均計算,工業部門某些種類的產量已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如電力、鋼、卡車、電視機、合成纖維等。部分農作物產量居歐洲前列,如小麥、玉米等。

羅馬尼亞的美麗夜景。
占主導地位的石油化學工業
石油工業是羅馬尼亞重要的工業部門之一。20世紀后期,羅馬尼亞化工生產的發展速度居世界第10位,創匯率占出口總額的25%。已建成5個大型石油化工基地,其中,皮特什蒂石油化工聯合企業、普洛耶什蒂石油化工聯合企業都是國內外知名的企業。羅馬尼亞化工產品除滿足本國需要外,還向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出口。
傳統的木材加工工業
羅馬尼亞森林資源較豐富,在加工木材、家具生產方面有著悠久的傳統。在勒姆蘭尼庫沃爾恰、布勒伊拉、格勒烏察什、布拉日、格爾拉、巴克烏、雷京等地有木材加工聯合企業,生產高標準的半成品和成品,如刨花板、纖維板、膠合板、鑲面板、蜂窩板等。羅馬尼亞的家具生產在傳統工藝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其產品質優式新,既有現代家庭用的,也有辦公室、飯店、休息廳等各種配套家具。
發達的葡萄種植業
羅馬尼亞的葡萄種植業發達。羅馬尼亞諺語說:“大地上有了人,也就有了葡萄酒。”早在4000年前,羅馬尼亞就有了葡萄種植業和釀酒業?,F在,全國共有20多萬公頃葡萄園,種植面積在歐洲僅次于法國、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德國,居第六位。羅馬尼亞不斷擴大葡萄種植面積,利用丘陵地區和開采已盡的露天煤礦地區等不適宜種植糧食作物的貧瘠土地大力發展葡萄種植業。在海拔100米~200米山坡陽面修建層層梯田;并改良土壤,在沙地上試驗種植葡萄。
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
羅馬尼亞風景秀麗,名勝古跡很多,還有大量的天然礦泉,是旅游、休養的好地方。羅馬尼亞很重視發展旅游業,并有計劃地統一開發旅游資源,旅游點遍布全國,主要有:布加勒斯特、黑海海濱、多瑙河三角洲、摩爾多瓦北部和喀爾巴阡山山區等。
緊跟潮流的服裝加工業
服裝加工業是羅馬尼亞輕工業的重要部門,其產品總量的70%供出口,行銷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羅馬尼亞的出口服裝在布料選擇、顏色搭配、款式設計和縫制工藝方面緊跟世界潮流,并且能做到適銷對路。現在每年生產的各種式樣的服裝中,有一半是新設計的產品。50%~65%的出口服裝銷往德國、意大利、加拿大、美國、法國等。布加勒斯特、克拉約瓦、克盧日—納波卡、錫比烏、布勒伊拉等地均設有高級服裝加工廠。
畜牧業和漁業
畜牧業是羅馬尼亞的傳統產業,草原牧場占全國總面積的20%左右,牛、羊等畜種遍布全國,如多數地方都建有現代化的牧場。另外,由于羅馬尼亞境內河流湖泊眾多,水域面積達70萬公頃以上,為捕魚和養魚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條件。魚的種類因地形和氣候的不同而極為豐富。山區河湖盛產鱒魚、茴魚;丘陵地帶的水域則盛產白魚、鰷魚、大頭魚等;平原地區多產鯉魚、鳊魚、鯰魚和鱸魚。產量最多的地區是多瑙河沼澤地和多瑙河三角洲,約占全國捕魚總量的1/4左右。

羅馬尼亞的街頭。
交通運輸
羅馬尼亞以公路、鐵路運輸為主。鐵路總長度為1.1萬多千米,其中電氣化鐵路約4000千米;公路總長度為8.2萬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32千米,歐洲級公路6188千米;內河貨運量為3209萬噸,客運量8.3萬人次;海運貨運量為3812萬噸。康斯坦察港現有100多個泊位,是黑海第一大港;空運已開辟連接首都和國內17個城市、歐洲大多數國家以及美國、中國、泰國、新加坡等世界40多個城市的航線,主要航空公司為羅馬尼亞航空公司,有6個國際機場,最重要的是布加勒斯特的奧托佩尼機場。
羅馬尼亞黑海之濱海王休養站,是一個很別致的去處,這里的建筑外形傾斜,每層陽臺上遍栽花草,置身于中,如臨空中花園,這里是游客最向往的休閑旅游地。
羅馬尼亞2014年人均月收入400歐元。男性平均壽命67.6歲,女性74.9歲。
位于黑海之濱的姆爾法特拉爾是羅馬尼亞最有意思的葡萄種植場,更特別的是種植場內不但建有釀酒工廠還設有酒吧,游人可參觀工廠,可去酒吧閑蕩,也是游客最心往之地。
羅馬尼亞現行教育體制分學齡前、小學、初中、高中、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大學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