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部分 國際貿易理論

第2章 比較優勢原理

一、概念題

1絕對優勢(absolute advantage)

答:絕對優勢是指一國在生產某種商品上比另一國家有更大的效率。根據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原理,當兩個國家生產兩種商品,使用一種生產要素——勞動時,如果剛好A國家在一種商品上勞動生產率高,B國家在這種商品上勞動生產率低,則A國在該商品生產上具有絕對優勢。兩國按各自的絕對優勢進行專業生產分工并參與貿易,則兩國都能從貿易中得到利益。這種貿易利益來自專業化分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2貿易基礎(basis for trade)

答:貿易基礎是指國家之間進行貿易往來的條件,解釋為什么能夠產生國際貿易。不同的貿易理論對貿易基礎的認識不同。絕對優勢理論認為國家之間進行商品交換的基礎是各國在商品生產上具有不同的絕對優勢,而比較優勢理論則認為是由于各國在不同商品生產上機會成本的差異而產生國際貿易。相比較而言,后者更具有實際意義。

3完全專業化(complete specialization)

答:完全專業化是指各國由于生產效率的不同而各自完全專業化生產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專業化分為完全專業化和部分專業化,一般來說,受生產要素流動性、要素邊際遞減規律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完全專業化比較少見,更多的是部分專業化。各國不僅專業化生產本國具有優勢的產品,還會將一定的資源要素用來生產本國優勢不明顯或者是處于劣勢的產品。

4固定的機會成本(constant opportunity cost)

答:固定的機會成本是指商品之間的機會成本固定不變,表現在幾何圖形上是以不同商品為坐標軸的生產可能性曲線為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直線。換句話說,也就是為多生產一單位產品A,所必須放棄的B產品的數量是不變的。

5貿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

答:貿易所得是指一國因行業間相對勞動生產率不同而在不同的產品生產中進行專業化分工,并且把產品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而獲得的利益。

6勞動價值論(labor theory of value)

答:勞動價值論是關于商品價值由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抽象勞動所創造的理論。勞動決定價值這一思想最初由英國經濟學家配第提出,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也對勞動價值論做出了巨大貢獻。商品價值決定于體現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量。這意味著:勞動是唯一的生產要素,或者是在所有商品的生產中勞動均占一個固定的比重;勞動是同質的。

7自由放任(laissez-faire)

答:自由放任又稱為自由放任主義或無干涉主義,主張讓自由市場自行其道是更適當且更迅速的方法,將能省去任何由政府運作所造成的低效率。該理論主張政府對于民間經濟如價格、生產、消費、產品分配和服務等的干預越少,將能使經濟運作得更好(更有效率)。

8比較優勢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答:比較優勢原理由李嘉圖提出,他認為國家間應按“兩優取其重,兩劣取其輕”的比較優勢原則進行分工。如果一個國家在兩種商品的生產上都處于絕對有利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個國家在兩種商品的生產上都處于絕對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此情況下,前者應專門生產相對最有利(即有利程度最大)的商品,后者應專門生產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通過對外貿易,雙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勞動所能生產的更多的產品,從而實現社會勞動的節約,給貿易雙方都帶來利益。

9重商主義(mercantilism)

答:重商主義也稱作“商業本位”,它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上:即一國的國力基于通過貿易的順差——即出口額大于進口額——所能獲得的財富。它是封建主義解體之后的16~17世紀西歐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一種經濟理論或經濟體系,反映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和政策體系。重商主義者認為國家富強的方法應當是盡量使出口大于進口。出超的結果是金銀等貴重金屬的流入,而一個國家擁有越多的金銀,就會越富有、越強大。因此,政府應當竭盡所能鼓勵出口,不主張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類消費品)的進口。然而,由于不可能所有貿易國同時出超,而且任一時點上金銀總量是固定的,一個國家的獲利總是基于其他國家的損失,即國際貿易是一種“零和博弈”。因此,重商主義者鼓吹經濟民族主義,認為國家利益在根本上是沖突的。

10機會成本理論(opportunity cost theory)

答:機會成本理論認為,一種商品的成本是額外生產一單位此種商品所必須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生產量。這里沒有做出勞動是唯一的投入要素或者勞動是同質的假設,也沒有假定勞動是決定商品價格的唯一要素。結論是當一國在一種商品生產上有較低的機會成本,則該國在該商品生產上就有比較優勢(在另一種商品上有比較劣勢)。

11貿易模式(pattern of trade)

答:貿易模式指的是對每個國家而言,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將會有哪些商品被用來交易,每個國家該進口、出口何種商品。根據比較優勢理論,貿易模式決定于不同國家之間生產不同商品的相對成本。

12生產可能性曲線(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答:生產可能性曲線(也稱為轉換曲線)是指一國使用其所有資源和最佳技術時所能生產的兩種商品的各種組合,可以用來解釋機會成本。

13相對商品的價格(relative commodity prices)

答:相對商品的價格是商品之間價格關系的動態反映,專指兩種或多種商品之間由供給與需求作用所形成的價格比例關系。相對價格的計算方式是:以某國出口糧食、進口照相機為例,兩者的比例關系為:照相機的相對價格=照相機價格/糧食價格(均按同一貨幣折算)。它反映出購買一臺照相機而必須放棄的糧食數量。如果這種比率關系在一段時間內發生變化,那就說明它們在利益分配上發生了變化。

14小國情況(small-country case)

答:小國情況是指由于小國比較優勢不明顯而導致的國際貿易中,該國能夠完全專業化生產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而大國由于小國不能生產本國所需產品的所有數量,不得不同時生產各種商品的情況。

二、練習題

1表2-1列出了在4種假定情形下,美、英兩國1勞動小時可生產小麥與布的數量。指出每種情況下,美、英兩國具有絕對優勢或劣勢的商品。

表2-1 在美國和英國的生產可能性組合

答:A情況下,美國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是小麥,英國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是布;

B情況下,美國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是布和小麥,英國不存在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

C情況下,美國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是小麥,英國不存在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

D情況下,美國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是布和小麥,英國不存在具有絕對優勢的商品。

2指出表2-1中每個國家有比較優勢與比較劣勢的商品。

答:A情況下,美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是小麥,具有比較劣勢的商品是布,英國則相反;

B情況下,美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是小麥,具有比較劣勢的商品是布,英國則相反;

C情況下,美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是小麥,具有比較劣勢的商品是布,英國則相反;

D情況下,由于兩種商品的兩國生產率之比相同,兩國不存在具有比較優勢或比較劣勢的商品。

3指出表2-1中每種情況下,貿易的可能性及貿易基礎。

答:A情況下,美國用小麥交換英國的布,貿易基礎是絕對優勢;

B情況下,美國用小麥交換英國的布,貿易基礎是比較優勢;

C情況下,美國用小麥交換英國的布,貿易基礎是比較優勢;

D情況下,兩國之間不存在貿易的可能性,因為美國相對英國在小麥和布上所擁有的絕對優勢相同,兩國均不存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

4假設在表2-1中的B情形下,美國用4單位小麥與英國的4單位布交換:

(1)美國獲利多少?

(2)英國獲利多少?

(3)互惠貿易的范圍有多大?

(4)如果改用4單位小麥與6單位布交換,兩國分別獲利多少?

答:(1)美國生產4單位小麥所需勞動時間為1小時,同樣時間可生產3單位布,如果用4單位小麥與英國的4單位布交換,則美國獲利1單位布;

(2)英國生產4單位布所需勞動時間為2小時,同樣時間可以生產2單位小麥,如果用4單位布與美國4單位小麥交換,則英國獲利2單位小麥;

(3)美國生產小麥的機會成本為3/4單位布,而英國生產小麥的機會成本為2單位布,雙方機會成本的差異奠定了互惠貿易的基礎,互惠貿易的范圍應該是使得小麥的相對價格位于3/4~2之間,也就是美國用4單位小麥與英國交換3~8單位之間的布匹;

(4)美國獲利3單位布,英國獲利1單位小麥。

5用表2-1中的B情形,假設勞動是唯一生產要素而且是同質的(即只有一種類型):

(1)用勞動測度,美、英兩國生產小麥和布的成本是多少?

(2)如果工資率為6美元,則小麥和布在美國的價格各是多少?

(3)如果工資率為1英鎊,則小麥和布在英國的價格各是多少?

答:(1)美國生產小麥的成本是1/4小時的勞動,生產布的成本是1/3小時的勞動;英國生產小麥的成本是1小時的勞動,生產布的成本是1/2小時的勞動。

(2)小麥的價格是1.5美元,布的價格是2美元。

(3)小麥的價格是1英鎊,布的價格是0.5英鎊。

6參考練習題5回答下列問題:

(1)若美元、英鎊的外匯比價為1英鎊=2美元,則小麥與布在英國的美元價格是多少?在此匯率下,美國會向英國出口小麥嗎?在此匯率下,英國會向美國出口布嗎?

(2)當匯率為1英鎊=4美元時情況如何?

(3)若匯率為1英鎊=1美元時情況如何?

(4)允許美國向英國出口小麥和允許英國向美國出口布的匯率范圍是什么?

答:(1)小麥在英國的美元價格是2美元,布是1美元。在此匯率下,美國會向英國出口小麥,英國會向美國出口布。

(2)小麥在英國的美元價格是4美元,布是2美元。在此匯率下,美國會向英國出口小麥,但是英國不會向美國出口布。

(3)小麥在英國的美元價格是1美元,布是0.5美元。在此匯率下,美國不會向英國出口小麥,英國會向美國出口布。

(4)允許美國向英國出口小麥,即要求英國小麥的美元價格大于1.5美元:1英鎊>1.5美元;允許英國向美國出口布,即要求英國的布的美元價格小于2美元:0.5英鎊<2美元。故英鎊兌美元的匯率范圍為:1.5美元<1英鎊<4美元。

7假設表2-1中B情形的數據單位是百萬蒲式耳小麥和百萬碼布:

(1)畫出美、英兩國生產可能性曲線。

(2)美國和英國小麥的相對價格(即PW/PC)是多少?

(3)美、英兩國布的相對價格(即PC/PW)是多少?

答:(1)美英兩國的生產可能性曲線如圖2-1所示。

圖2-1 美英兩國的生產可能性曲線

(2)美國的PW/PC=3/4,英國的PW/PC=2。

(3)美國的PC/PW=4/3,英國的PC/PW=1/2。

8使用練習題7中美、英兩國的生產可能性曲線,假設無貿易或自給自足點對美國而言是3單位小麥和3/4單位布(百萬單位),對英國而言是1/2單位小麥和1單位布,另假設有貿易時美國用1單位小麥與英國1單位布交換。繪圖表明英、美兩國自給自足(無貿易)時的生產與消費點,有貿易時的生產與消費點,以及貿易所得。

答:如圖2-2所示,在沒有貿易時,美國在A點生產與消費,英國在A′點生產與消費。有貿易時,美國專門生產小麥,如B點,而英國專門生產布,如B′點。通過用1單位小麥與1單位布的交換,美國最后在E點消費(獲利1/4單位布),英國最后在E′點消費(獲利1/2單位小麥)。

圖2-2 美英兩國的貿易所得

9(1)如果圖2-3(教材圖2.3)左圖中DW(US+UK向上移1/3,小麥的均衡相對價格為多少?此時美、英兩國各生產多少小麥和布?

(2)(1)的答案對圖2-3中右圖的DC(US+UK意味著什么?

圖2-3 需求和供給下的均衡相對商品價格

答:(1)如果圖2-3左圖中DW(US+UK向上移1/3,小麥的均衡相對價格為PW/PC=4/3。由于DW(US+UK曲線仍與SW(US+UK的垂直部分相交,那么美國將繼續專業化生產小麥且產量為180單位,不生產布;英國將繼續專業化生產布,產量為120單位,不生產小麥。

(2)在發生(1)的情況下,右圖中DC(US+UK向下移1/4。

圖2-3左圖中DW(US+UK向上移1/3意味著交點從PW/PC=1變成了PW/PC=4/3,則右圖的交點從PC/PW=1變成PC/PW=3/4,所以DC(US+UK要向下移1/4。

10如果圖2-3(教材圖2.3)左圖中DW(US+UK與SW(US+UK的水平部分在PW/PC=2/3與120單位小麥處相交,會有什么情況發生?這對兩國專門化生產和貿易所得分配意味著什么?

答:如果在圖2-3左圖中,小麥的需求曲線DW(US+UK與小麥的供給曲線SW(US+UK在兩者價格之比PW/PC=2/3、數量為120單位小麥處相交,這意味著美國不會僅進行小麥的專業化生產,它還將生產布。另一方面,英國將進行布的專業化生產,它以20個單位的布換取美國30個單位的小麥。

這種情況下,英國與美國按貿易前商品價格之比PW/PC=2/3成交,因此英國得到了貿易的全部好處。

11畫一張與圖2-4(教材圖2.2)類似的圖,表明英國現在是一小國,為圖2-4中右圖所示的一半,并在PW/PC=2/3時用20單位布與美國30單位小麥交換。

圖2-4 貿易所得

答:如圖2-5所示。

圖2-5 小國情況

12(1)李嘉圖的貿易模型是如何進行經驗檢驗的?

(2)檢驗結果從哪方面證實了李嘉圖的模型?

(3)為什么我們需要其他貿易模型?

答:(1)麥克杜格爾于1951年和1952年用1937年的數據第一次對李嘉圖的貿易模型作了經驗檢驗,結果表明美國生產率比英國高的產業向第三市場的出口比率也比英國的高。這個結果被巴拉薩用1950年數據、斯特恩用1950年和1959年數據所證明,同時也被戈盧布使用1990年的數據所證明。

(2)上述的檢驗從假定方面證實了李嘉圖的模型,即比較優勢正如李嘉圖所假設的那樣,是建立在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基礎之上的。實際的貿易模式是基于兩國間不同產業的不同勞動生產率。勞動力成本外的其他因素,如生產成本、需求因素、政治聯系和國際貿易的種種障礙并不能破壞相對勞動生產率與出口比例的這種聯系。

(3)李嘉圖模型只是提出了比較優勢理論,但沒有解釋國家間產生勞動生產率和比較優勢差別的原因,也不能解釋國際貿易對生產要素獲利的影響。在對這兩個重要問題的回答上,赫克歇爾-俄林模型在理論上比李嘉圖模型有所改進。因此,需要其他貿易模型。

13為了挽救美國的工作崗位,美國需要限制紡織品進口。你將如何反對這一結論?

答:美國在紡織品生產方面具有比較劣勢。限制紡織品進口會阻礙工人自動進入美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無法獲得更高的工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平县| 镶黄旗| 庆城县| 东莞市| 荥经县| 利辛县| 吉隆县| 四子王旗| 张北县| 南涧| 淮滨县| 乐至县| 南陵县| 油尖旺区| 靖安县| 永靖县| 鄂尔多斯市| 九龙坡区| 河间市| 义乌市| 马鞍山市| 宝坻区| 车致| 平定县| 凌海市| 仁化县| 深水埗区| 博湖县| 原阳县| 贵阳市| 永登县| 台湾省| 绥德县| 招远市| 漳州市| 耿马| 三台县| 肥城市| 玉山县| 大同县| 平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