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民事法律制度

5.1 考點精講

一、民法概述

1.民法的概念

(1)民法可分為形式上的民法和實質上的民法。

形式上的民法,專指系統編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

實質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調整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它包括民法典、其他民事法律、法規。

(2)民法還可分為廣義的民法和狹義的民法。

廣義的民法是指所有調整民事關系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它是指調整所有的財產關系、人身關系和婚姻家庭關系的法律。

狹義的民法僅指調整一定范圍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不包括婚姻法、繼承法和屬于傳統商法內容的法律、法規。

2.民法的調整對象

民法的調整對象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自然人、法人、自然人與法人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1)人身關系是指與人身不可分離、以人身利益為內容、不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社會關系。人身關系包括人格關系和身份關系兩類。

(2)財產關系是基于財產而形成的社會關系。根據財產關系主體相互地位的不同,財產關系可分為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不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

3.民法的基本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民事行為和民事司法的基本準則。

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有以下六個原則:

(1)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又稱法律地位平等原則。平等原則集中反映了民事法律關系的本質特征,是民事法律關系區別于其他法律關系的主要標志。平等原則是指民事主體享有獨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其中平等以獨立為前提,獨立以平等為歸宿。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民事主體互不隸屬,各自能獨立地表達自己的意志,其合法權益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平等原則是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要求在民法上的具體體現,是民法最基礎、最根本的一項原則。

(2)自愿原則

自愿原則,是指法律確認民事主體自由地基于其意志去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準則。自愿原則的存在和實現,以平等原則的存在和實現為前提。只有在地位獨立、平等的基礎上,才能保障當事人從事民事活動時的意志自由。自愿原則同樣也是市場經濟對法律所提出的要求。在市場上,準入的當事人被假定為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斷者,因此,民事主體自愿進行的各項自由選擇,應當受到法律的保障,并排除國家和他人的非法干預。

(3)誠實信用原則

在民法上,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必須意圖誠實、善意、行使權利不侵害他人與社會的利益,履行義務信守承諾和法律規定,最終達到所有獲取民事利益的活動,不僅應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而且也必須使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則。

(4)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是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的界限。權利都有一定的界限,沒有不受任何限制的權利。行使民事權利,超出了一定界限而損害他人權益或者公共利益的,是權利濫用。通常認為,構成權利濫用需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當事人有權利存在;二是權利人有行使權利的行為;三是當事人的行為有濫用權利的違法性。

(5)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

(6)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原則是現代民法一項重要的法律原則,是指一切民事活動應當遵守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

4.民法的適用范圍

民法的適用范圍,是指民事法律規范在何時、何地、對何人發生法律效力。民法的適用范圍,也是民法的效力范圍。

(1)民法在時間上的適用范圍

民法在時間上的適用范圍,是指民事法律規范在時間上所具有的法律效力。

一般來說,民法的效力自實施之日發生,至廢止之日停止。

法律是否溯及既往,是指新的法律頒布實施后,對它生效之前發生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即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即不具有溯及力。

在通常情況下,新公布實施的民事法規只適用于該法規生效后所發生的民事關系,在某些情況下,民事法規也可以作出有溯及力的規定,但是,需以有明文規定為限。

(2)民法在空間上的適用范圍

民法在空間上的適用范圍,是指民事法律規范在地域上所具有的效力。

由于制定、頒布民事法規的機關不同,民事法規適用的空間范圍也不相同,一般的原則是,民事法律規范的效力及于制定該民事法規的機關所管轄的領域。

(3)民法對人的適用范圍

民法對人的適用范圍,是指民事法律規范對于哪些人具有法律效力。

民法對人的適用范圍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的情況:

我國民法對居住在中國境內的中國自然人或設立在中國境內的中國法人及其他組織,具有法律效力。

我國民法對居留在我國境內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和經我國政府準許設立在中國境內的外國法人及其他組織,原則上具有法律效力。但有兩種例外:

a.根據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雙邊協定的規定或經我國認可的國際慣例,我國民法對享有司法豁免權的外國公民不具有法律效力。

b.我國民法中某些專門由中國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享有的權利能力,對外國人、無國籍人或外國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具有法律效力。

c.居留在外國的我國公民,原則上應適用住在國的民法,而不適用我國民法。但是,依照我國民法和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雙邊協定以及我國認可的國際慣例,應當適用我國民法的,仍然適用我國民法。

5.民法的特點

(1)民法是權利法

民法最基本的職能在于對民事權利的確認和保護,這就使民法具有權利法的特點。

(2)民法的內容是私法

將民法置于私法的范疇,具有如下意義:

有助于在私法領域提倡當事人意思自治,盡可能減少國家的干預。

充分尊重和保障自然人的財產權和人身權。

明確民法的基本屬性。

(3)民法主要是實體法

民法既是行為規范又是裁判規則。

(4)民法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

民法調整方法的特點是允許主體依法獨立自主自愿地產生、變更和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當事人有權根據自己的意志和利益決定是否參加某種民事法律關系,決定是否變更和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5)民法強調平等協商和等價有償原則

民法規范的主要對象是財產所有和交易關系,而交易關系本質上需要遵守平等協商和等價有償原則。

二、民事權利

1.民事權利的概念

關于權利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四種學說:

(1)客觀說,又稱利益說。該說由德國法學家耶林提出,認為權利的本質就是法律保護的利益。這種觀點強調,權利是為了保護權利人的某種利益,但它本身并不是這種利益,只是一種法律的形式,可以依此形式主張利益。

(2)主觀說,認為權利的本質是意思自由,即人的意思能夠自由活動或能夠任意支配的范圍。意思是權利的基礎,沒有意思就沒有權利。

(3)法力說,該說由德國學者梅克爾提出,他認為權利的本質為法律上之力。“法律上之力”,是指由法律所賦予的一種力量,憑借此力量,既可以支配標的物,也可以支配他人。

(4)框架概念說,該說由德國學者拉倫茨提出。該說認為可以提出一個有關權利的框架性概念,即權利的內容,為法律上的自由;權利的外形,為法律上之力;權利的目標,是服務于權利人特定利益的實現或維持。

2.民事權利的分類

(1)以民事權利的內容為標準,可以將民事權利區分為人格權、財產權、知識產權和社員權。

人格權

人格權是民事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是以權利人的人格利益為客體(保護對象)的民事權利。

財產權

財產權是通過對有體物和權利的直接支配,或者通過對他人請求為一定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而享受生活中的利益的權利。

知識產權,是以對于人的智力成果、商業標志等的獨占排他的利用從而取得利益為內容的權利。

社員權

社員權是指民法中的社團的成員(社員)基于其成員的地位與社團發生一定的法律關系,并在這個關系中社員對社團享有的各種權利的總體。社員權的權利主體是社員,其相對人是社團。

(2)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形成權

根據權利的作用,民事權利可以區分為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形成權。

支配權

支配權是指可以對權利的客體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支配權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a.其客體通常是特定的。

b.其權利主體是特定的,而義務主體是不特定的。

c.支配權的實現不需要義務人的積極行為,但義務人不得實施妨礙支配權實現的行為。

d.支配權因支配而產生排他性的效力。支配權常常是確認之訴的對象。

請求權

請求權是指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其中債權的請求權屬于獨立請求權,可以獨立存在;非債權的請求權,屬于非獨立請求權。請求權的特點是:

a.具有相對性;

b.具有非公示性;

c.請求權作為獨立的實體權利,連接了實體法和程序法。

抗辯權

抗辯權是指對抗請求權的權利。抗辯權依其行使的法律效果區分為永久抗辯權和延期抗辯權。抗辯權的特點是:

a.是由法律明確規定的權利。

b.作用在于對抗對方的請求權。

c.行使必須以請求權的行使為前提。

形成權

形成權是指當事人一方可以依自己的意思表示使法律關系發生變動的權利。形成權的特點是:

a.依據權利人自己的意思表示,就能夠使既存的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

b.其效力的發生不需要相對人作出某種輔助行為或共同行為。

c.其不存在被直接侵害的可能。

d.其不能與其所依附的法律關系分離。

e.其受到除訴期間的限制。

(3)絕對權與相對權

根據權利人可以向其主張權利實現的義務人的范圍,民事權利可以分為絕對權和相對權。

絕對權,又稱對世權,是指義務人不確定,權利人無須通過義務人實施一定的積極協助行為即可實現的權利。

相對權,又稱對人權,是指義務人為特定人,權利人必須通過義務人積極地實施或不實施一定行為才能實現的權利。

(4)主權利與從權利

以權利的相互關系為標準,可以將民事權利分為主權利與從權利。

主權利是指在相互關聯著的兩個民事權利中可以獨立存在的權利。從權利是以主權利的存在為其存在前提的權利。

區分二者的意義:主權利移轉或消滅時,從權利也隨之移轉和消滅。

(5)既得權與期待權

民事權利根據其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具備,可以分為既得權與期待權。

既得權是指成立要件已全部具備的權利。

將來有可能完全具備的權利。

三、民事責任

1.民事責任的法律特征

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因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民事義務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后果。其法律特征主要包括:

(1)強制性。法律責任的強制性是其區別于道德責任和其他社會責任的根本標志。民事責任作為法律責任之一,以國家強制力為保障,具有強制性。主要體現在:

在民事主體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或者由于過錯侵害國家、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時,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當民事主體不主動承擔民事責任時,通過國家有關權力機構強制其承擔責任,履行民事義務。

(2)財產性。民事責任以財產責任為主,非財產責任為輔。一方不履行民事義務的行為,給他方造成財產和精神上的損失,通常通過財產性賠償的方式予以回復。

(3)補償性。民事責任以補足民事主體所受損失為限。

2.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為停止損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3.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體系

(1)過錯責任原則

過錯責任,是指以過錯作為歸責的最終構成要件,并且以過錯作為確定責任范圍的重要依據。過錯責任原則在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中處于主導和統帥地位。

其特點是:

過錯是歸責的最終要件,無過錯即無責任;

依過錯程度確定責任范圍。

(2)過錯推定原則

過錯推定責任,是指基于法律的特別規定,推定加害人存在過錯而應承擔侵權責任,加害人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過錯推定責任的特點在于:

過錯推定是根據法律規定的一定的基礎事實推定行為人具有過錯。

過錯推定在過錯證明責任分配上實行舉證責任倒置。

關于過錯的推定可以被“推翻”。

(3)嚴格責任原則

嚴格責任,是指基于法律的特別規定,受害人能夠證明所受損害是加害人的行為或者物件所致,加害人就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加害人能夠證明存在法定抗辯事由的除外。

嚴格責任的構成要件有四項:

a.行為;

b.受害人受有損害;

c.行為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d.不存在法定的免責事由。

嚴格責任的特點在于:

a.不考慮行為人的過錯,使受害人易于獲得賠償,使行為人難逃侵權責任。

b.嚴格責任不是絕對責任,行為人可以主張存在免責事由。嚴格責任只是不考慮行為人的過錯,仍考慮受害人的過錯。

c.嚴格責任的適用有明確的限制,即主要適用于《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規定的特殊侵權責任,如產品責任、環境污染責任和高度危險責任。

d.適用嚴格責任的,賠償數額上可能存在限制。

(4)公平責任

公平責任,是指加害人和受害人對造成的損害事實均沒有過錯,而根據公平的觀念,在考慮當事人的財產狀況、支付能力等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責令加害人或者受益人對受害人所受損失給予補償。其特點在于:

歸責上仍然考慮過錯,只是當事人均無過錯,故有公平責任適用的余地。

以社會公平觀念作為歸責的基礎。

公平責任主要適用于財產責任,在責任的具體分擔上主要考慮損害事實、雙方的財產狀況、支付能力等實際情況。

公平責任的目的在于減輕而非補足受害人所受損失。

(5)關于無過錯責任

無過錯責任,是指基于法律的特別規定,加害人對其行為造成的損害沒有過錯也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無過錯責任的適用范圍非常狹小,且不具有法律責任的教育和預防功能,不能稱其為一項歸責原則。其特點在于:

歸責不考慮加害人和受害人的過錯。

歸責無須推定加害人主觀上存在過錯。

損害事實和加害人行為或者物件之間的因果關系是歸責的最終要件。

責任的承擔完全基于法律的特別規定,不得任意擴大無過錯責任的適用范圍。

(6)侵權責任的免責條件

侵權責任的免責事由是指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事由。免責事由可以分為法定免責事由和約定免責事由。

法定免責事由包括:受害人過錯、第三人責任、不可抗力、正當防衛、緊急避險;

約定免責事由是受害人同意。

四、訴訟時效

1.訴訟時效的概念

依照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訴訟時效是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義務人便享有抗辯權,從而導致權利人無法勝訴的法律制度。

2.訴訟時效的效力

訴訟時效的效力,即權利人喪失何種權利的問題。綜觀各國民法典,主要有三種主張:

(1)實體權消滅主義。此種立法將訴訟時效的效力規定為直接消滅實體權,其代表為《日本民法典》。

(2)訴權消滅主義。此種主張由德國學者薩維尼首倡。他認為,訴訟時效完成后,其權利本身仍然存在,僅訴權歸于消滅。

(3)抗辯權發生主義。此種主張由德國學者歐特曼提出。他認為,時效完成后,義務人取得拒絕履行的抗辯權。

我國立法和現行司法解釋采取抗辯權發生主義。

3.訴訟時效的種類

訴訟時效期間按其適用范圍和時效期間長短的不同,可將訴訟時效分為一般訴訟時效和特別訴訟時效。

(1)一般訴訟時效,又稱普通訴訟時效,是指在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的訴訟時效。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特別訴訟時效,是指法律規定的僅適用于某些特殊民事法律關系的訴訟時效。我國民事立法對特殊訴訟時效的規定,有以下三種:

短期訴訟時效,是指時效期間不足兩年的訴訟時效。

長期訴訟時效,是指時效期間在二年至二十年(不包括二年和二十年)之間的訴訟時效。

最長訴訟時效,是指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十年的訴訟時效。

4.訴訟時效的開始

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又稱訴訟時效期間的開始,是指從什么時候開始計算訴訟時效。

(1)有約定履行期限的債權請求權,從期限屆滿之日的第二天開始起算。

(2)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從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3)請求他人不作為的債權請求權,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義務人違反不作為義務時起算。

(4)因侵權行為而發生的賠償請求權,從受害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或者損害發生時起算。

(5)返還不當得利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不當得利事實及對方當事人之日起計算。

(6)管理人因無因管理行為產生的給付必要管理費用、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無因管理行為結束并且管理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本人之日起計算;本人因不當無因管理行為產生的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管理人及損害事實之日起計算。

(7)合同被撤銷產生的返還財產、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合同被撤銷之日起計算。

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應依法律的特別規定。

5.訴訟時效的中止

訴訟時效的中止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的發生而使權利人無法行使請求權,暫時停止計算訴訟時效期間。

(1)訴訟時效中止的事由

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是法定事由。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九條的規定,中止時效的事由有二:一是不可抗力;二是其他障礙。下列事由可視為“其他障礙”:

繼承開始后尚未確定繼承人或遺產管理人;

權利被侵害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代理權、喪失行為能力;

當事人雙方有婚姻關系;

當事人之間有法定代理關系;

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無法主張權利;

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主張權利的客觀情形。

(2)發生時效中止的時間

法定事由只有發生在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才能引起訴訟時效中止的效力。法定事由發生在最后6個月之前而延續到最后6個月之內的,訴訟時效的中止也從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開始。

(3)訴訟時效中止的效力

從中止訴訟時效的原因消除后,時效期間繼續計算。中止前已經進行的時效期間仍然有效,中止時效的法定事由消除后,繼續以前計算的訴訟時效期間至屆滿為止。

6.訴訟時效的中斷

訴訟時效的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法定事由的發生致使已經進行的訴訟時效期間全部歸于無效,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1)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包括:

提起訴訟;

當事人一方提出請求;

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

(2)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對人的效力

a.訴訟時效中斷原則上僅具有相對的效力,即只對使訴訟時效中斷的當事人有效力。

b.連帶之債中對于連帶債權人或者連帶債務人中的一人發生訴訟時效中斷效力的事由,應當認定對其他連帶債務人也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c.債權人提起代位權訴訟的,應當認定對債權人的債權和債務人的債權均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d.一般保證中,主債務訴訟時效中斷的,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中斷。

對期間計算的效力

訴訟時效中斷使中斷事由發生前已經進行的訴訟時效全部歸于無效,訴訟時效重新計算。

推薦閱讀
  1. 2015年西藏自治區教師資格考試《中學心理學》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歷年真題詳解】
  2. 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社區)任職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2017升級版)
  3. 2020年山西省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4. 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社區)任職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歷年真題及華圖名師詳解(2017升級版)
  5. 2020年山東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6. 2019年河南省農村信用社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試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7. 2020年湖南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8. 2020年江西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基礎知識》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9. 農村信用社招聘考試歷年真題匯編
  10. 202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社區工作者公開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專項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1. 2020年湖北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綜合應用能力》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12. 個人理財: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13. 2020年四川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4. 2019年全國職稱英語等級考試(綜合類B級)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5. 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小學)》專用教材(20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井市| 武鸣县| 仙桃市| 裕民县| 邛崃市| 林甸县| 四会市| 安新县| 从化市| 聂荣县| 桦甸市| 铁岭县| 铁岭县| 高雄县| 乌什县| 广元市| 贵德县| 和政县| 海晏县| 施甸县| 长宁县| 黔西县| 三原县| 锦屏县| 许昌县| 灌云县| 阿拉善盟| 固阳县| 伊吾县| 萨嘎县| 天祝| 石林| 图木舒克市| 黄陵县| 阳江市| 石林| 龙南县| 肃北| 井研县| 东乌珠穆沁旗| 伊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