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宏觀經濟學的數據

一、概念題

1.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答:國內生產總值指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一個經濟體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總和。GDP一般通過支出法和收入法兩種方法進行核算。用支出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等于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等于工資、利息、租金、利潤、間接稅、企業(yè)轉移支付和折舊之和。GDP是一國范圍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因此是一個地域概念;而與此相聯系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則是一個國民概念,指某國國民所擁有的全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

2.國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答:國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許多相關統計數字的核算體系,是以整個國民經濟或社會再生產為對象的宏觀核算。它以一定的經濟理論為指導,綜合運用統計和會計的方法,對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運行過程進行系統科學的定量描述,為經濟分析和國家實行宏觀經濟調控、制訂經濟政策或計劃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觀依據。

國民經濟核算一詞最早出現于1941年。荷蘭經濟學家范·克利夫在荷蘭《經濟學家》雜志1941年7月號和11月號上,先后發(fā)表兩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國民經濟核算”一詞。

國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種方法:生產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為后兩者。其核算的理論基礎是總產出等于總收入、總產出等于總支出。

3.存量與流量(stocks and flows)

答:存量與流量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記錄經濟信息的兩種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時點上測算的量,如某一時點的資產和負債的狀況或持有的資產和負債數量。存量具有時點的基本特征。流量是一定時期內發(fā)生的變量,反映一定時期內經濟價值的產生、轉換、交換、轉移或消失,它涉及機構單位的資產負債的數量、構成或價值的變化。大多數流量是交易流量,如總消費;另一類是非交易流量或稱其他流量,主要包括資產數量的非交易變化,如自然災害等非生產性因素引起的資產變動量;以及市場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價值變化,即重估價反映的資產、負債、凈值變化的流量。流量具有時期特征,即流量的數值大小與時期的長短有關。有存量就一定有流量與之對應,而有流量并非一定有存量與之對應,如工資、利息、進口、出口等,作為反映經濟多樣化的流量,就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存量。

4.增加值(value added)

答:一個企業(yè)的增加值等于該企業(yè)產出的價值減去企業(yè)購買的中間產品的價值。對整個經濟來說,所有增加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最終產品與服務的價值總和,因此GDP也是經濟中所有企業(yè)的總增加值。

5.估算價值(imputed value)

答:在計算GDP時,大多數產品與服務都能夠根據其市場價格來估價,但一些產品因為不在市場上銷售,從而也就沒有市場價格。如果GDP要包括這些產品與服務的價值,就必須使用其價值的估計,這種估計被稱為估算價值。由于計算GDP所需要的估算只是近似的,并且由于許多產品與服務的價值被排除在外,所以GDP并不是衡量經濟活動的一種完善指標。

6.名義GDP與實際GDP(nominal GDP versus real GDP)

答:名義GDP指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期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例如,2016年的名義GDP是以2016年的市場價格計算的當年所生產的產品價值。名義GDP的高低受價格因素的影響,利用名義GDP來統計可能會高估或者低估實際的生產力。

實際GDP指用從前某一年作為基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當期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它衡量在兩個不同時期經濟中的物質產量的變化,以相同的價格或不變金額來計算兩個時期所生產的所有產品的價值。在國民收入賬戶中,以2016年的價格作為基期來計算實際GDP,意味著在計算實際GDP時,用現期的物質產量乘以2016年的價格,便可得到以2016年價格出售的現期產出的價值。

二者之間的關系式為:實際GDP=名義GDP/GDP平減指數。

7.GDP平減指數(GDP deflator)

答:GDP平減指數是名義GDP和實際GDP的比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是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總和,又稱為報告期價格計算的當期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是用從前某一年作為基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當期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總和,又稱為基期價格計算的當期國內生產總值。用公式表示為:

GDP平減指數用來衡量在基年和所考察的年度之間發(fā)生的價格變化,該指數與消費物價指數不同,因為它的權數隨不同商品所占的份額的改變而改變。因為GDP平減指數是以涉及經濟中所生產的全部產品的計算為基礎的,所以它是一個用來衡量通貨膨脹狀況的具有廣泛基礎的價格指數。

GDP平減指數的優(yōu)點是范圍廣泛,能比較準確地反映一般物價水平的變動趨向。缺點是資料較難搜集,需要對未在市場上發(fā)生交易的商品和勞務進行換算,并且可能受到價格結構因素的影響。

8.國民收入核算恒等式(national income accounts identity)

答:國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指儲蓄—投資恒等式,即。從支出法、收入法與生產法所得出的國內生產總值的一致性,可以說明國民經濟中的一個基本平衡關系。總支出代表了社會對最終產品的總需求,而總收入和總產量代表了社會對最終產品的總供給。因此,從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方法中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恒等式:總需求=總供給。這種恒等關系在宏觀經濟學中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從兩部門經濟入手研究國民經濟的收入流量循環(huán)模型與國民經濟中的恒等關系,進而研究三部門經濟與四部門經濟。

兩部門經濟中可以得出儲蓄—投資恒等式:。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恒等是從國民收入核算的角度來說,就整個經濟而言,事后的儲蓄和事后的投資總量相等。而在分析宏觀經濟均衡時投資等于儲蓄,是指計劃投資(事前投資)等于計劃儲蓄(事前儲蓄)所形成的經濟均衡狀態(tài)。

三部門經濟可以得出儲蓄—投資恒等式:可視為政府儲蓄。

四部門經濟可以得出儲蓄—投資恒等式:為外國對本國的儲蓄。如大于,即從外國的主觀角度看,收入大于支出,為正儲蓄,反之為負儲蓄。

9.消費(consumption)

答:消費指消費者個人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它是國民收入核算恒等式的一項。消費分為三個子項目:非耐用品、耐用品以及服務。非耐用品是使用持續(xù)時間較短的產品,如食物和衣服;耐用品是使用持續(xù)時間較長的產品,如汽車和電視;服務包括個人和企業(yè)為消費者所做的工作,如理發(fā)和就醫(yī)。決定消費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是可支配收入、利率、價格水平和收入分配等。

10.投資(investment)

答:投資是指為獲取預期收益而投入資金或資源的經濟活動。預期收益主要指經濟收益,也包括社會收益。投入的資金(資本)可以是貨幣資本,也可以是實物資本或其他資源。由于各種資源都可以折算成一定的貨幣價值量,所以,投資最一般的表現形式,就是投入貨幣資金。投資作為一個客觀經濟范疇,具有數量上的集合性、機遇上的選擇性、空間上的流動性、產業(yè)上的轉移性、收益上的風險性和周期上的長期性等特點。

投資可分為三個子項目:企業(yè)固定投資、住房固定投資以及存貨投資。各國通常把包含了折舊費的投資稱為總投資,扣除了折舊費的投資稱為凈投資。總投資總是大于零,而凈投資則不一定大于零。

11.政府購買(government purchases)

答:政府購買是一國中央和地方政府購買的產品和服務,它是國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中的一個項目。政府購買包括諸如軍事設備購買、高速公路建設和為政府工作人員提供的服務支付工資等項目。它并不包括對個人的轉移支付,例如社會保障和福利。由于轉移支付是再分配已有的收入,并不用于交換產品與服務,所以不是GDP的一部分。

12.凈出口(net exports)

答:凈出口是本國向其他國家出口的產品與服務的價值減去外國向本國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用表示出口,用表示進口,則就是凈出口。進口應從本國總購買中減去,因為進口表示收入流到國外,同時,也不是用于購買本國產品的支出;出口則應加進本國總購買量之中,因為出口表示收入從外國流入,是用于購買本國產品的支出。因此,凈出口應計入總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負值。影響凈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在宏觀經濟學中,匯率和國內收入水平被認為是兩個最重要的因素。

13.消費者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

答:消費者價格指數也稱零售物價指數和生活費用指數,是反映消費品(包括勞務)價格水平變動狀況的一種價格指數,一般用加權平均法來編制。它根據若干種主要日用消費品的零售價格以及服務費用而編制,用公式表示為:

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優(yōu)點是能及時反映消費品供給與需求的對比關系,資料容易搜集,能夠迅速直接地反映影響居民生活的價格趨勢。其缺點是范圍較窄,只包括社會最終產品中的居民消費品的這一部分,因而不足以說明全面的情況。例如,品質的改善可能帶來一部分消費品價格而非商品勞務價格總水平的提高,但消費者價格指數不能準確地表明這一點,因而有夸大物價上漲幅度的可能。

14.PCE平減指數(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rice Deflator)

答:PCE平減指數全稱為個人消費支出的隱性價格平減指數,等于名義消費者支出與實際消費者支出的比值。

PCE平減指數在某些方面與CPI相似,在另一些方面與GDP平減指數相似。和CPI一樣,PCE平減指數只包括消費者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而將屬于投資和政府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排除在外。和CPI一樣的另一點是,PCE平減指數包括了進口品的價格。但是,與GDP平減指數一樣,PCE平減指數允許產品籃子隨著消費者支出的構成變動而變動,即PCE平減指數所具有的屬性是CPI和GDP平減指數的混合。

15.勞動力(labor force)

答:勞動力是就業(yè)者與失業(yè)者之和,即:勞動力總數=就業(yè)人數+失業(yè)人數。美國勞工統計局做統計時,認為如果一個人在上一周的一部分時間里從事有報酬的工作,他(或她)就是就業(yè)者。如果一個人沒有就業(yè)并在尋找工作,或臨時解雇,他(或她)就是失業(yè)者。那些不屬于前兩個類型的人,例如全職學生或退休者,就不屬于勞動力。一個想工作但放棄尋找工作的人也不算在勞動力之內。

16.失業(yè)率(unemployment rate)

答:失業(yè)率是指失業(yè)人數占勞動力總數的百分比,它是衡量經濟中失業(yè)狀況的最基本指標。用公式表示為:

公式中的勞動力總數為失業(yè)人數和就業(yè)人數之和。

17.勞動力參與率(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答:勞動力參與率是成年人口中屬于勞動力的人數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為:

二、復習題

1.列出GDP衡量的兩樣東西。GDP怎么能同時衡量這兩樣東西呢?

答:(1)國內生產總值(GDP)主要衡量社會總收入和社會總支出,即全社會所有經濟單位獲得的收入總和,以及用于購買最終產品與服務的總支出。在理論上,類似于以收入法、支出法來計算GDP。

(2)GDP之所以能同時衡量這兩樣東西,是因為從會計的角度來看,收入意味著對方的支出,從整個宏觀經濟體系來看,收入和支出必然相等。GDP既是總支出也是總收入,只是由不同的計算方法得出,兩者是可替代的。

2.GDP的四個組成部分是什么?對每個組成部分舉一個例子。

答:GDP是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之和。

(1)消費由家庭在新的最終產品與服務上的支出構成,例如購買汽車和電視機就屬于家庭在產品上的支出,屬于消費。

(2)投資由為未來使用而購買的產品構成,包括固定資產投資、住房投資和存貨投資等,例如企業(yè)購買新的設備就屬于投資。

(3)政府購買是聯邦、州和地方政府購買的最終產品和服務,例如政府對包括軍事設備、高速公路和政府工作人員提供的服務等項目的支出就屬于政府購買。

(4)凈出口是一國賣給其他國家的產品與服務的價值(出口)減去外國賣給該國的產品與服務的價值(進口)。例如,美國向其他國家出口玉米就屬于凈出口。

3.消費者價格指數衡量什么?列舉它與GDP平減指數不同的三個方面。

答:(1)消費者價格指數是反映消費品(包括勞務)價格水平變動狀況的一種價格指數,衡量經濟系統中消費品的一般物價水平。消費者價格指數根據若干種主要日用消費品的零售價格以及服務費用而用加權平均法來編制。用公式表示為:

(2)消費者價格指數與GDP平減指數之間有三個關鍵的差別

GDP平減指數衡量生產出來的所有產品與服務的價格,而CPI衡量的只是消費者購買的產品與服務的價格。因此,只有企業(yè)或政府購買的產品價格的上升將反映在GDP平減指數上,而不反映在CPI上。

GDP平減指數只包括國內生產的產品。進口品并不是GDP的一部分,也不反映在GDP平減指數上。例如,日本制造而在美國銷售的豐田汽車的價格上升影響美國CPI(因為消費者購買豐田汽車),但這種上升并不影響美國GDP平減指數。

這兩個指數對經濟中許多價格加總的方法不同。CPI給不同產品的價格分配固定的權重,而GDP平減指數分配變動的權重。換言之,CPI是用固定的一籃子產品來計算的,而GDP平減指數允許一籃子產品在GDP組成成分變動時隨時間推移而變動。

4.CPI和PCE平減指數的相似和不同之處是什么?

答:CPI是一籃子固定商品當年價格與基期價格的比率;PCE平減指數是名義消費額和實際消費數額的比率。

(1)相似之處:都只包括消費者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而將屬于投資和政府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排除在外;都包括了進口品的價格。

(2)不同之處:PCE平減指數允許產品籃子隨著消費者支出的構成變動而變動,而CPI給不同產品的價格分配固定的權重,即CPI是用固定的一籃子產品來計算的。

5.列出勞工統計局用來把經濟中每個人歸入的三種類型。勞工統計局如何計算失業(yè)率?

答:美國勞工統計局調查人口時,把所有成年人歸入三種類型中的一種:就業(yè)者、失業(yè)者或非勞動力者。

失業(yè)率是失業(yè)者在勞動力總數中所占的比例,即

6.描述勞工統計局衡量就業(yè)總量的兩種方法。

答:當勞工統計局每月報告失業(yè)率時,它還同時匯報其他各種形容勞動市場狀況的統計數據。這些數據分為兩類:一類如勞動參與率是從家庭現期人口調查中得來的;另一類統計數據來自于一個對約160000個、共雇用了4000多萬工人的營業(yè)處所的單獨調查。

由于勞工統計局進行兩種勞動市場狀況的調查,所以它產生了兩種就業(yè)總數的度量。從家庭調查中,它得到人們說他們自己有工作的概數。從營業(yè)處所調查中,它得到了企業(yè)工資名單上工人的概數。

雖然這兩種度量正相關,但它們可能相互偏離,特別是在短期內。對這兩種度量出現偏差的部分解釋是由于這兩種調查測量了不同的東西。例如,一個人經營自己的生意是自雇,家庭調查把這個人算為正在工作,而營業(yè)處所調查沒有計入,因為這個人并不在任何一個企業(yè)的工資名單上。

對這種偏離另一部分的解釋是調查并不完美。例如,當新的企業(yè)開張時,把它們加入營業(yè)處所調查會花一些時間。勞工統計局嘗試去估算開張時的就業(yè),但是用來產生這些估算的模型是誤差的可能來源之一。一個不同的問題起因于家庭調查怎樣從被調查的家庭來推斷整個人口規(guī)模。如果勞工統計局使用不正確的人口規(guī)模來進行估算,這些誤差將會被反映到對于家庭就業(yè)的估算中去。不正確的人口規(guī)模估算的可能來源之一是移民率的變化,這包括合法移民與非法移民。

三、問題與應用

1.訪問經濟分析局的網站,找到最近一個季度的實際GDP增長率。訪問勞工統計局的網站,找到去年的通貨膨脹率和最近一個月的失業(yè)率。你如何解釋這些數據?

答:(1)從經濟分析局網站尋找GDP數據,可以發(fā)現2014年第四季度實際GDP增長率為2.2%,與前三個度的增長率-2.1%、4.6%、5%相比,第四季度增速略低于平均增長速度。

(2)從勞工統計局網站尋找失業(yè)率數據,發(fā)現2015年3月失業(yè)率為5.5%,基本維持在自然失業(yè)率或長期平均失業(yè)率的水平。

(3)從勞工統計局網站查找通貨膨脹和價格數據,2015年2月通貨膨脹率為0,排除食物和能源則為1.7%。通貨膨脹率低于平均值,也低于美聯儲設定的2%的目標。

2.一個農民種植了1蒲式耳小麥,以1美元的價格把它賣給一個磨坊主。該磨坊主把小麥磨成面粉,然后以3美元的價格賣給一個面包師。該面包師用面粉制作面包,并以6美元的價格賣給一個工程師。該工程師吃了面包。每個人的增加值是多少?這個面包對GDP的貢獻是多少?

答:每個人的增加值是商品的價值減去這個人為生產此商品所付的原材料的價值。

增加值:農民1美元;磨坊主2美元;面包師3美元。

GDP=1+2+3=6(美元)

可以看出,用此方法計算的GDP等于最終產品(面包)的價值,即這個面包對GDP的貢獻是6美元。

3.假定一個婦女嫁給了其男管家。在他們結婚之后,她的丈夫繼續(xù)像以前一樣照顧她,她也繼續(xù)像以前一樣養(yǎng)活他(但是把他作為丈夫而不是作為雇員)。他們的婚姻如何影響GDP?你認為它應該如何影響GDP?

答:當一個婦女嫁給了其男管家后,GDP將下降,下降的數量等于該男管家原先的工資。因為GDP并不是一種完善的經濟活動衡量指標,它沒有包括所有的商品和服務,計算GDP必須以市場價格來計算。在他們結婚之前,雙方是雇傭關系,男管家出售自己的勞動獲得收入,這個收入計算在GDP中。但結婚以后,盡管男管家繼續(xù)自己以前的工作,而且妻子也繼續(xù)養(yǎng)活他,但他們之間的支付已經不是一個市場交易的概念,所以,支付額不再計算在GDP之中。因此,他們的結婚將導致整個GDP下降。

如果GDP能真正衡量所有商品和勞務的價值,那么他們的結婚將不會影響GDP,因為經濟活動總體沒有改變。

4.把下列交易歸入支出的四個組成部分之一: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

a.波音公司向美國空軍出售一架飛機。

b.波音公司向美利堅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飛機。

c.波音公司向法蘭西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飛機。

d.波音公司向阿米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出售一架飛機。

e.波音公司制造了一架供明年出售的飛機。

答:a.政府購買是指國家或地方政府購買的產品和服務,主要包括軍事設備、高速公路和政府工作人員提供的服務等項目,所以波音公司向美國空軍出售一架飛機屬于政府購買。

b.投資由為未來使用而購買的產品構成,波音公司向美利堅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飛機屬于投資。

c.凈出口是指與其他國家的貿易,等于出口減去進口。因此波音公司向法蘭西航空公司出售一架飛機屬于凈出口。

d.消費是指由家庭購買產品與服務。波音公司向阿米莉亞·埃爾哈特出售一架飛機屬于消費。

e.存貨投資是指企業(yè)產品存貨的增加,屬于投資的一部分。波音公司制造了一架供明年出售的飛機屬于投資(存貨投資)。

5.找到有關GDP及其組成部分的數據,計算在1950年、1980年和能得到數據的最近一年下列組成部分在GDP中所占的百分比。

a.個人消費支出。

b.私人國內總投資。

c.政府購買。

d.凈出口。

e.國防購買。

f.進口。

你看出了這些數據中存在任何穩(wěn)定的關系嗎?你看出了什么趨勢嗎?[提示:你可以在經濟分析局的網站http://www.bea.doc.gov找到這些數據]

答:從(a)到(f)的數據都可以從經濟分析局的網站(www.bea.doc.gov——在GDP和相關數據一欄中)下載得到。大部分數據也可以從《總統經濟報告》中獲取。把(a)到(f)每個部分除以名義GDP再乘以100%就可以得到以下百分比:

(注:這些數據是根據2016年經濟分析局(BEA)的統計數據計算而得,表中百分比數據存在四舍五入的計算誤差,但不影響分析結果。)

通過觀察1950、1980、2016年的數據,可以發(fā)現經濟有如下一些變化趨勢:

a.個人消費支出占GDP的2/3左右,從1980年到2016年該份額約升高了7個百分點。

b.私人國內總投資占GDP的比重在2016年相比于1950年和1980年有所下降。

c.政府購買的份額從1950年到1980年有所上升,到2016年又有所下降。

d.1950年時,凈出口為正值。但是,1980年和2016年時,凈出口都為負值,且差額越來越大。

e.從1950年到2016年,國防購買支出占GDP的比重呈下降趨勢。

f.從1950年到2016年,進口相對于GDP迅速增長。

6.蒂娜是蒂娜除草股份有限公司的唯一老板。某一年,該公司從客戶那里得到了1000000美元的除草收入。公司設備價值折舊了125000美元。公司支付給工人的報酬為600000美元,工人交納了140000美元稅收。公司交納了50000美元所得稅,給蒂娜支付了150000美元股息。蒂娜支付了60000美元股息稅。公司留存了75000美元收入供未來擴張使用。這一經濟活動對以下各項的貢獻是多少?

a.GDP。

b.NNP。

c.國民收入。

d.雇員報酬。

e.業(yè)主收入。

f.公司利潤。

g.個人收入。

h.個人可支配收入。

答:a.GDP=1000000(美元)。

b.根據NNP=GNP-折舊,得:NNP=1000000-125000=875000(美元)。

c.國民收入=875000(美元)。

d.雇員報酬=600000(美元)。

e.業(yè)主收入=150000(美元)。

f.公司利潤=公司所得稅+股息+未分配利潤=50000+150000+75000=275000(美元)。

g.個人收入=875000-50000-75000=750000(美元)。

h.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收入-個人稅收=750000-140000-60000=550000(美元)。

7.考慮一個生產和消費熱狗與漢堡的經濟。下表是兩個不同年份的數據。

a.把2010年作為基年,計算每年的以下統計指標:名義GDP、實際GDP、GDP的隱性價格平減指數,以及CPI這種固定權重價格指數。

b.在2010年和2015年之間,價格上漲了多少百分比?對每種產品以及GDP平減指數和CPI這兩個總體價格水平的衡量指標,給出你的答案。比較這兩個拉氏和帕氏價格指數(以上兩個價格指數分屬拉氏和帕氏價格指數)給出的答案。解釋其差別。

答:a.2010年的情況是:

名義GDP:

200×2+200×3=1000(美元)

實際GDP:

200×2+200×3=1000(美元)

2015年的情況是:

名義GDP:

250×4+500×4=3000(美元)

實際GDP:

250×2+500×3=2000(美元)(以2010年的價格計算)

GDP平減指數=名義GDP/實際GDP=1.5

以固定一籃子物品計算的CPI固定加權物價指數為:

CPI=(200×4+200×4)/(200×2+200×3)=1.6

b.GDP平減指數屬于帕氏指數,因為它是由變化了的一組商品計算出來的;CPI屬于拉氏指數,因為它是由確定的一組商品計算的。2015年的GDP平減指數為1.5,說明價格較2010年上漲了50%;2015年CPI是1.6,說明價格較2010年上漲了60%。

它們產生差別的原因主要在于:拉氏指數確定不同物品價格的固定加權數,而帕氏指數則確定可變的加權數。因此,在例題中,當漢堡價格上漲了1.33倍,而熱狗價格上漲了2倍的情況下,熱狗與漢堡之間的相對價格將上漲,但拉氏指數的加權數固定,不能反映由于相對價格發(fā)生變動而導致的購買數量的變動,因此,由拉氏價格計算出來的價格指數比由帕氏價格計算的價格指數要大。

8.阿貝只消費蘋果。在第1年,紅蘋果的價格是每個1美元,青蘋果每個2美元,阿貝買了10個紅蘋果。在第2年,紅蘋果的價格是每個2美元,青蘋果每個1美元,阿貝買了10個青蘋果。

a.計算每年蘋果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假設第1年是基年,即消費者籃子固定的年份。從第1年到第2年,你計算的指數如何變動?

b.計算阿貝每年對蘋果的名義支出。從第1年到第2年,名義支出如何變動?

c.把第1年作為基年,計算阿貝每年在蘋果上的實際支出。從第1年到第2年,實際支出有什么變動?

d.把隱性價格平減指數定義為名義支出除以實際支出,計算每年的價格平減指數。從第1年到第2年,價格平減指數如何變動?

e.假定阿貝吃紅蘋果或青蘋果同樣快樂。阿貝的真實生活成本增加了多少?比較這一答案與你對得到的問題a和d的答案。關于拉氏和帕氏價格指數,這個例子告訴了你什么?

答:a.假設第一年是基年,則第一年的CPI=1。

第二年

所以,根據CPI,價格上漲了一倍。

b.第一年對蘋果的名義支出:1×10=10美元。

第二年對蘋果的名義支出:1×10=10美元。

因此,兩年的名義支出沒有變動。

c.實際支出是以基期價格計算的每年產出的總價值。第一年是基年,阿貝的實際支出等于她的名義支出,為10美元。在第二年,阿貝的實際支出=10×2=20。因此,阿貝的實際支出從10美元上升到20美元。

d.第二年的價格平減指數=名義支出/實際支出=10/20=0.5,價格平減指數顯示價格降低了一半。

e.如果阿貝認為吃紅蘋果和青蘋果同樣快樂,阿貝的生活支出與獲得的福利水平在前后兩年都沒有發(fā)生改變。然而根據CPI,生活成本上漲了一倍,這是因為,CPI只考慮了紅蘋果的價格上漲了一倍,而忽略了由于基年沒有消費的青蘋果的價格降低。與CPI相比,用物價平減指數衡量的生活成本少了一半。因此,拉氏指數的CPI夸大了生活成本的上升,而屬于帕氏指數的物價平減指數低估了生活成本的上升。

9.考慮一個由100人組成的經濟。這100人分成如下幾個群體:25人有全職工作,20人有一份兼職工作,5人有兩份兼職工作,10人想工作且正在找工作。10人想工作但喪失信心并放棄找工作了,10人經營自己的生意,10人退休了。還有10個人是小孩。

a.計算勞動力和勞動力參與率。

b.計算失業(yè)者人數和失業(yè)率。

c.用兩種方法計算總就業(yè)量:一種是按家庭調查來衡量,另一種是按機構調查來衡量。

答:a.根據

勞動力=就業(yè)人數+失業(yè)人數

勞動力參與率=勞動力/成年人口

可得:

勞動力=25+20+5+10+10=70

勞動力參與率=70/90×100%=77.8%

b.失業(yè)者包括那些愿意工作但沒有找到工作的人,根據題意可得:失業(yè)者人數=10。

根據失業(yè)率=失業(yè)人數/勞動力,可得:失業(yè)率=10/70×100%=14.3%。

c.按家庭調查計算的總就業(yè)量為:N1=25+20+5+10=60。

按機構調查計算的總就業(yè)量:N2=25+20+5+5=55。

10.在參議員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Kennedy)1968年競選總統時的一篇演講中,他就GDP講了以下一段話:“(GDP)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的健康、他們的教育質量或者玩耍帶給他們的快樂。它沒有包括我們的詩歌之美好或婚姻之力量,沒有包括我們關于公共問題爭論的智慧或者我們公務員的正直。它既沒有衡量出我們的勇氣與智慧,也沒有衡量出我們對祖國的熱愛。簡言之,它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們的生活有意義的東西,它可以告訴我們有關美國的一切,但沒有告訴我們,為什么我們以作為美國人而驕傲。”

羅伯特·肯尼迪的話正確嗎?如果正確,我們?yōu)槭裁匆P注GDP?

答:對于經濟發(fā)達的國家而言,他的話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的。因為,GDP并不是一個完美的統計指標,它忽略了很多與社會福利水平相關的因素,比如環(huán)境污染、居民健康、家庭勞務等方面。而這些方面的因素對人們的生活質量的影響日益增大,尤其是在發(fā)達國家,他們的GDP已經足夠大,更有理由來考慮如何改善其他指標。

仍舊要關注GDP的原因在于:

(1)GDP對于國家本身的經濟活動的年度比較是有用的,因為以上所提到的無法涵括的內容在每一年都沒有計入GDP之內。

(2)GDP指標也有助于國家之間的橫向比較,對于世界經濟成長引擎地區(qū)的界定以及資本的流動方向提供了較為科學的指導。

(3)對于像中國這樣的發(fā)展中國家而言,盡管應該重視GDP指標的以上不足,但目前的主要任務是發(fā)展問題。也就是說,目前的主要任務是發(fā)展生產力,進一步增加社會產出,即提高GDP。只有具備了足夠規(guī)模的GDP,才有足夠的社會財富來進一步考慮社會福利水平問題。

11.考慮下列每一個事件可能如何增加或減少實際GDP。對于每個事件,你認為社會中人均福利很可能與實際GDP同方向變動嗎?為什么?

a.佛羅里達的颶風迫使迪士尼樂園停業(yè)一個月。

b.新的、更容易種植的小麥品種的發(fā)現增加了農場的收成。

c.工會和經理之間敵對狀態(tài)的加劇引起了罷工的爆發(fā)。

d.整個經濟中的企業(yè)都經歷著需求的減少,導致企業(yè)解雇工人。

e.國會通過了新的環(huán)境法,該法禁止企業(yè)使用排出大量污染的生產方法。

f.更多的高中生輟學從事除草工作。

g.全國的父親減少工作周數,把更多的時間用于與孩子相處。

答:a.實際GDP下降,由于迪士尼關閉不再提供任何服務,工人收入與股東收益的減少(國民賬戶的收入方面)以及人們在迪士尼消費的下降(國民賬戶的支出方面)致使國民收入下降。社會中人均福利與實際GDP同方向變動。

b.實際GDP上升,因為農場生產的小麥增加了。由于人們可以消費更多的小麥,致使國民收入增加。社會中人均福利與實際GDP同方向變動。

c.實際GDP下降,因為勞動的工人減少了,公司產量下降,從而實際GDP下降。社會中人均福利與實際GDP同方向變動。

d.實際GDP下降,因為公司解雇了大量工人,致使產量下降,從而實際GDP下降。社會中人均福利與實際GDP同方向變動。

e.實際GDP可能下降。企業(yè)轉變生產方式,產出減少,污染也減少。經濟福利可能上升,現在經濟生產可計量的產出減少了,但空氣更加清潔。清潔的空氣雖然不在市場交易,因而不出現在GDP中,但仍然是一種有價值的物品。因此,社會中人均福利很可能與實際GDP反方向變動。

f.實際GDP可能上升,因為高中生從不生產任何商品和服務的領域轉向了創(chuàng)造價值的領域。實際GDP也可能下降,一般認為上學是一種投資行為,因為這增加了未來工人的工作效率。雖然國民賬戶并不考慮這種投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未來的實際GDP也許會下降。社會中人均福利與實際GDP的變動方向不一定一致。

g.實際GDP下降。因為父親在生產商品和服務上所花費的時間少了,可測量的GDP減少了,但不可測量的GDP卻增加了,即培育孩子的服務增加了。因此,社會中人均福利不一定會下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业县| 内丘县| 建瓯市| 北安市| 贵南县| 巨鹿县| 大石桥市| 保山市| 长白| 五河县| 广州市| 金乡县| 兴文县| 蕲春县| 新津县| 茶陵县| 宿迁市| 古丈县| 义乌市| 永济市| 嘉义县| 郴州市| 宜兰市| 新龙县| 沂源县| 凤阳县| 托克逊县| 高州市| 武邑县| 汨罗市| 沙河市| 诸城市| 吉木萨尔县| 周宁县| 关岭| 太和县| 乐山市| 江达县| 梨树县| 慈利县| 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