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輔導教材·心理咨詢師(三級)
- 圣才電子書
- 577字
- 2021-04-30 15:04:42
第三節 職業道德的歷史發展
一、我國職業道德的歷史發展及主要內容
1.我國職業道德萌芽于原始社會,在奴隸社會初步形成,正式形成于封建社會。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職業道德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2.我國傳統道德的基本內容有:公忠為國的社會責任感;恪盡職守的敬業精神;自強不息、勇于革新的拼搏精神;以禮待人的和諧精神;誠實守信的基本要求;見利思義、以義取利的價值取向。
二、國外職業道德的歷史發展及主要內容
1.奴隸社會的職業道德要求從業者各盡其職,各安其分。
2.封建社會出現了行會,制定了約束職業行為的規范,同時承擔區域安全和保護職業活動的社會責任。這一時期的職業道德核心內容為:禁欲、勤奮、敬業、互助等。
3.工業革命促進了行會的進一步發展,行會的職能得以加強。
4.伴隨宗教改革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以新教倫理為核心的資本主義職業精神逐漸確立起來,把忠于職守、盡職盡責視為“上帝”的要求。
5.新科技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管理方式和企業內部組織的變革。新的管理思想極大地豐富了職業道德的內容,培育了職業道德建設中以人為本的理念。
6.如今西方發達國家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有:社會責任至上;敬業;誠信;創新。
7.當代西方發達國家重視道德立法工作,其中以美國《從政職業法》和英國《榮譽法典》最為典型。
8.西方發達國家還注重信用檔案體系的建立,實行嚴格的崗前和崗位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