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廣西區情

(一)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1)區位地理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祖國南疆,位于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北回歸線橫貫全區中部。廣西區位優越,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東鄰粵、港、澳,北連華中,背靠大西南。

(2)區位優勢

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國西部資源型經濟與東南開放型經濟的結合,在中國與東南亞的經濟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廣西周邊與廣東、湖南、貴州、云南等省接壤。

2.地形地貌

廣西壯族自治區位于全國地勢第二臺階中的云貴高原東南邊緣,地處兩廣丘陵西部,南臨北部灣海面。整個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山嶺連綿、山體龐大、嶺谷相間,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環繞,呈盆地狀,有“廣西盆地”之稱。

(1)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貌總體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狀。其特征是:

盆地大小相雜

西、北部為云貴高原邊緣,東北為南嶺山地,東南及南部是云開大山、六萬大山、十萬大山。盆地中部被廣西弧形山脈分割,形成以柳州為中心的桂中盆地,沿廣西弧形山脈前坳陷為右江、武鳴、南寧、玉林、荔浦等眾多中小盆地,形成大小盆地相雜的地貌結構。

山系多呈弧形,層層相套,自北向南大致可分為4列:

a.第一列為大苗山—九萬大山;

b.第二列為大南山—天平山—鳳凰山;

c.第三列為駕橋嶺—大瑤山—蓮花山—鎮龍山—大明山—都陽山(此列亦稱廣西弧);

d.第四列為云開大山—六萬大山—十萬大山—大青山。

山系走向明顯呈現東部受太平洋板塊擠壓、西部受印度洋板塊擠壓跡象。山地以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為主,占廣西總面積23.5%;海拔400~800米低山次之,占廣西總面積15.9%。桂東北貓兒山主峰海拔2141米,為廣西第一高峰,也是南嶺最高峰。越城嶺—貓兒山與海洋山之間的湘桂走廊是中國三大走廊之一。

丘陵錯綜,占廣西總面積10.3%,在桂東南、桂南及桂西南連片集中。

平地(包括谷地、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臺山)占廣西總面積26.9%。廣西平原主要有河流沖積平原和溶蝕平原二類。河流沖積平原主要分布于各大、中河流沿岸,較大平原有潯江平原、郁江平原、賓陽平原、南流江三角洲等。其中潯江平原最大,面積達630平方公里。

喀斯特廣布,占廣西總面積37.8%,集中連片分布于桂西南、桂西北、桂中、桂東北,其發育類型之多為世界少見。

(2)河流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流大多沿著地勢呈傾斜面,從西北流向東南,形成了以紅水河—西江為主干流的橫貫廣西中部以及支流分布于兩側的樹枝狀水系。其中集雨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86條,總長度有3.4萬公里,河網密度0.144公里/平方公里。分屬珠江、長江、桂南獨流入海、百都河等四大水系。珠江水系是廣西最大水系,流域面積占廣西總面積的85.2%,集雨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33條,主干流南盤江—紅水河—黔江—潯江—西江自西北折東橫貫全境,全長1239公里,出梧州流向廣東入南海。

長江水系分布處于桂東北,流域面積占廣西總面積3.5%,集雨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0條,主要河段有湘江、資江,屬洞庭湖水系上游,經湖南匯入長江。其中湘江在興安縣附近通過秦代開鑿的靈渠,溝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獨流入海水系主要分布于桂南,流域面積占廣西總面積10.7%,較大河流有南流江、欽江、北侖河等,均注入北部灣。經越南入北部灣的百都河水系流域面積占廣西總面積0.6%。喀斯特地下河眾多,有433條,其中長度超過10公里的有248條,坡心河、地蘇河等均獨自形成地下河水系。

(3)海岸、島嶼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瀕臨屬于南海的北部灣,大陸海岸東起合浦縣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侖河口,大陸海岸線長約1500公里,島嶼岸線46l公里。海岸線曲折,類型多樣。南流江口、欽江口為三角洲型海岸;鐵山港、大風江口、茅嶺江口、防城河口為溺谷型海岸;欽州及防城港兩市沿海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為臺地型海岸。廣西近海灘涂廣大,面積達1005平方公里。0~20米淺海廣闊,面積達6488平方公里。

整個北部灣的面積約12.93萬平方公里,東起雷州半島、瓊州海峽,東南為海南島,北至廣西,西迄越南。灣內海底平坦,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傾斜,傾斜度不到2°,水深一般20~50米,最深不超過90米。廣西沿海有697個島嶼,總面積約84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潿洲島面積約28平方公里。

3.氣候概況

(1)氣候特征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低緯,北回歸線橫貫中部,南瀕熱帶海洋,北接南嶺山地,西延云貴高原。按全國地形分類,廣西屬云貴高原向東南沿海丘陵過渡地帶,具有周高中低、形似盆地,山地多、平原少的地形特點。在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熱量豐富、雨熱同季,降水豐沛、干濕分明,日照適中、冬少夏多,災害頻繁、旱澇突出的氣候特征。

(2)氣溫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中、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熱量豐富。各地年平均氣溫在16.5~23.1℃之間。等溫線基本上呈緯向分布,氣溫由南向北遞減,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區遞減。全區約65%的地區年平均氣溫在20.0℃以上,其中右江河谷、左江河谷、沿海地區在22.0℃以上,潿洲島高達23.1℃。桂林市東北部以及海拔較高的樂業、南丹、金秀年平均氣溫低于18.0℃,其中樂業、資源只有16.5℃。

極端高溫

廣西壯族自治區各地極端最高氣溫為33.7~42.5℃。其中,沿海地區、百色市南部山區及金秀、南丹、鳳山、樂業、天等在33.7~37.8℃之間,其余地區38.0~42.5℃,百色為全區最高。

極端低溫

廣西壯族自治區各地極端最低氣溫為-8.4~2.9℃。桂北山區-8.4~-4.0℃,資源為全區最低;北海市、防城港市南部及博白、都安極端最低氣溫在0℃以上,其余各地在-3.9~-0.2℃之間。

(3)降水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全國降水量最豐富的省區之一,各地年降水量為1080~2760mm,大部分地區在1300~2000mm之間。其地理分布具有東部多,西部少;丘陵山區多,河谷平原少;夏季迎風坡多,背風坡少等特點。

廣西有三個多雨區:

十萬大山南側的東興至欽州一帶,年降水量達2100~2760mm;

大瑤山東側以昭平為中心的金秀、蒙山一帶,年降水量達1700~2000mm;

越城嶺至元寶山東南側以永福為中心的興安、靈川、桂林、臨桂、融安等地,年降水量達1800~2000mm。

另有三個少雨區:

以田陽為中心的右江河谷及其上游的田林、隆林、西林一帶,年降水量僅有1080~1200mm;

以寧明為中心的明江河谷和左江河谷至邕寧一帶,年降水量為1200~1300mm;

以武宣為中心的黔江河谷,年降水量為1200~1300mm。

由于受冬夏季風交替影響,廣西降水量季節分配不均,干濕季分明。4~9月為雨季,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強降水天氣過程較頻繁,容易發生洪澇災害;10~3月是干季,總降水量僅占全年降水量的15%~30%,干旱少雨,易引發森林火災。

(4)光照

廣西壯族自治區各地年日照時數1169~2219小時,與鄰省比較,比湘、黔、川等省偏多,比云南大部地區偏少,與廣東相當。其地域分布特點是:南部多,北部少;河谷平原多,丘陵山區少。北海市及田陽、上思在1800小時以上,以潿洲島最多,全年達2219小時。河池、桂林、柳州三市大部及金秀、樂業、凌云、那坡、馬山等地不足1500小時,金秀全年日照時數最少,只有1169小時,其余地區在1500~1800小時之間。

廣西壯族自治區日照時數的季節變化特點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除百色市北部山區春季多于秋季外,其余地區秋季多于春季。夏季各地日照時數為355~698小時,占全年日照時數的31%~32%;冬季各地日照時數只有186~380小時,僅占全年日照時數的14%~17%。

(二)人文地理

1.民族

廣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世居民族。2014年末,廣西常住人口4754萬人中,少數民族為1777萬人,占常住人口37.38%。其中壯族人口1497萬人,占常住人口的31.49%,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

2.文化古跡

(1)名勝古跡

甲天下的山水:桂林山水;

亞洲最大的跨國瀑布:大新德天瀑布;

中國南疆第一關:憑祥友誼關;

天下第一梯田:龍勝龍脊梯田;

第一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桂林漓江風景名勝區;

第一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北海銀灘旅游度假區;

形象最逼真的名山:桂林象鼻山、駱駝山;

中國唯一存留米芾自畫像石刻的名山:桂林伏波山;

華南最大的樹木標本園:南寧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

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城池石刻平面圖:《靜江府城池圖》摩崖石刻;

?外國人到廣西駐足最多的一條街:陽朔西街;

?世界最大的人造瀑布:桂林“九天銀河”瀑布;

?最新創意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

(2)文化遺產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12個世居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不僅創造了大量的有形文化遺產,還創造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廣西第三次全區文物普查調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10495處,其中新發現5562處。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12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處200多個點,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355處。2016年7月15日,廣西左江花山巖畫藝術文化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截至2016年7月,經國務院和自治區政府批準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140余處。

桂林靖江王府及王陵、北海合浦漢墓群列入國家重點大遺址保護項目。桂林靖江王府及王陵、甑皮巖遺址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寧明花山巖畫、興安靈渠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座,歷史文化名鎮3個,歷史文化名村4個,自治區歷史文化名鎮5個、名村12個。

3.經濟區域發展

(1)經濟運行情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工業生產總體平穩增長,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對外貿易增長放緩,財政收入增速回落,金融運行基本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月度漲幅提高,工業生產者價格降幅擴大。

2014年,廣西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672.9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5%,排全國第17位。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412.2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335.6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925.16億元。

(2)北部灣經濟區

2008年1月16日,國家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國家發改委通知強調指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是我國西部大開發和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重點地區,對于國家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要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開放度高、輻射力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以下簡稱“北部灣經濟區”)地處我國沿海西南端,主要由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兩個市物流中心“4+2”所轄行政區域組成,陸地國土面積4.25萬平方公里(不含玉林、崇左)。

北部灣經濟區的戰略定位:建設成為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目標:經過10到15年的努力,建設成為我國沿海重要經濟增長區域,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北部灣經濟區的主要任務:建設成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3)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

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以下簡稱“東盟經開區”)位于中國綠城——廣西首府南寧市北,距南寧市區30公里,于2004年3月成立,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2005年12月第一批通過審核公告的省級開發區,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重要載體,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11個重點產業園區之一,是南寧市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核心區域。

東盟經開區轄區面積180平方公里(全屬國有土地),人口6萬人,前身為1960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武鳴華僑農場(是全國最大的華僑農場)和1990年12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批準成立的南寧華僑投資區,2005年成為國務院僑辦重點聯系單位,是全國華僑農場轉型改制的示范性區域。

開發區定位

“三城一平臺”,即北部灣活力輕工城、大南寧魅力衛星城、示范性實力華僑城、中國——東盟自貿區經合新平臺。

開發區總體發展目標

a.建設成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產業合作先試先行區;

b.全國華僑農場改革轉型示范區;

c.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輕工產業新高地、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基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先行區以及爭創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和循環經濟示范區;

d.南寧市北部生態園林衛星新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安市| 南木林县| 从江县| 三河市| 高唐县| 房山区| 林口县| 错那县| 健康| 开封市| 美姑县| 库伦旗| 东山县| 南充市| 吴忠市| 阳曲县| 黑河市| 鄂尔多斯市| 中超| 时尚| 苏尼特左旗| 平果县| 邻水| 福贡县| 韩城市| 泾阳县| 通江县| 西林县| 辽宁省| 革吉县| 娄底市| 赞皇县| 左贡县| 公安县| 阿拉善右旗| 乐业县| 都兰县| 镇远县| 中阳县| 新邵县| 贞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