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軍轉干部安置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0693字
- 2021-02-26 16:57:32
二、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1.秦漢四百年間,政治與文化相互推動,形成互補機制,其效應是:統一被認為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則被認為是違理的、反常的。秦漢文化造成的這一定勢,深刻地影響了此后兩千年的中國歷史。國家統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與力度加強;而整合后的一統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過來增加政治一統。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2016年真題]
A.政治與文化存在緊密聯系
B.秦漢文化對于后世影響深遠
C.中國文化具有強大的向心力
D.國家統一的前提是文化的一統整合
【答案】B
【解析】本段文字前兩句給出觀點,指出秦漢文化造成的定勢:“政治和文化互相推動、存在互補”,且指出“這一定勢影響了此后兩千年的中國歷史”。文段最后一句話具體介紹了影響的體現,故文段意在強調秦漢文化對后世的影響。
2.“據理力爭”不是最佳的表達方式,太用力,太急切地想說明道理,反而少了從容淡定。它反映出“力爭”者的不夠自信,也表明他對聽眾辨別事理能力的低估。
以下與作者表述的觀點最接近的是( )。[2016年真題]
A.有理不在聲高
B.公道自在人心
C.此時無聲勝有聲
D.針尖不必對麥芒
【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觀點“‘據理力爭’不是最佳的表達方式,缺少從容淡定”。后文為解釋說明部分。A項,“有理不在聲高”指只要你占住了理,就用不著高聲叫喊。“高”呼應前文的“用力、急切”,與文段首句的觀點最相近。B項,“公道自在人心”指群眾對事情的是非曲直知道的清楚明白,不是作者想強調的觀點。C項,“此時無聲勝有聲”,指默默無聲卻比有聲更感人(有時候不說話比說話更有用),文段并不是說要“無聲”,而是強調聲音的大小。D項,“針尖不必對麥芒”比喻雙方不必針鋒相對,不符合文意。
3.人們一般認為,誠信與否是個人品德問題,與他人無關,但是個人品德卻不僅僅是個人問題,它還會通過外部性產生社會效果——個人得到的虧欠,最終可能會“報應”到整個社會頭上,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一個好的經濟制度和治理機制應當能夠抑制負外部性,否則經濟秩序可能走向崩潰,要通過制度和機制使始作俑者承擔應有的責任,而不是讓他人或者整個市場為之埋單。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2015年真題]
A.個人品德確實得由全社會埋單
B.經濟制度對經濟秩序意義重大
C.誠信既是社會問題又是經濟問題
D.需用制度抑制不誠信的負外部性
【答案】D
【解析】文段前面提到個人的誠信會影響到社會,是存在的問題,后面提出了一系列應對此類問題的對策,即“經濟制度和機制應當抑制負外部性”,后面是由“否則”引導的反面論證,因而文段主旨是突出制度和機制對于不誠信問題的解決方法,即需用制度抑制不誠信的負外部性。
4.作家、藝術家作為最富有創造性的主體和最具活力的媒介,一旦投身于一項文化交流行為之中,就勢必要承擔雙重的義務或雙重的角色:把自身的文化傳播到自身以外文化中去,再把自身以外的文化引回自身。這樣,我們在審視外國作家與中國文化關系時,就不可能,也不應該將中國文化,中國思想設想為一成不變的輻射中心,來進行單向度的觀照和貿易往來式的清點,必須進行雙向、互動的考察,具體地研究在接受彼此文化過程中,產生的新的想象和創造。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2015年真題]
A.文化交流不應是單向度的灌輸而應是雙向互動
B.文化交流研究重點要集中在交流中創新的元素
C.真正的學者是肩負雙重義務扮演雙重角色的人
D.學者在文化交流中要扮演雙向傳播者才有活力
【答案】D
【解析】文段為總分結構,首先文段就提出了作家、藝術家是富有創造性的主體和最具活力的媒介,然后又提到了其要承擔雙重的義務或雙重的角色,而冒號后面是對這句話的解釋,接下來列舉了中國文化的例子,來進一步說明為什么要有雙重的義務和角色。AB兩項,文段的主體為作家、藝術家。 C項,沒有提到文化交流這個關鍵詞。
5.英國新經濟基金會對世界178個國家的調查表明,新興國家如中國,人們的幸福感反而要高于日、韓,更高于美國,當然,據荷蘭伊拉斯謨大學和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所的調查,自1995年的短暫上升后,中國人的幸福感也開始下滑。全球范圍內的人們開始體認到這樣一個事實,經濟的增長并不等同于發展,因為后者還包含生態休閑、社會福利與公平正義等一系列指標;幸福也不僅指感官的快樂,因為它還關乎人對生命意義的積極體驗和整體評價。
根據這段文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2014年真題]
A.新興國家對幸福感有著不同的理解
B.幸福既包含感官的快樂又與人對生命意義的認識有關
C.文化背景對國民幸福觀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
D.幸福感與經濟增長有密切的關系
【答案】B
【解析】A項,“新興國家對幸福感有著不同的理解”在原文中并未涉及,并且文段中說新興國家的經濟上漲后幸福感也有所降低,可見新興國家對幸福感的理解不一定有不同;B項,是對文段最后一句話的同意概括;C項,“文化背景”在文段中并未涉及;D項,“幸福感”和“經濟增長”密切聯系屬于過度推斷,文中并未說關系密切。
6.美感有時類似于靈感,只有在特定狀況下才能產生。當公式的推導終于成功,或是忽然看懂一種繁難的理論,那一時刻的強烈感受不僅難以重現,也是不可轉述的。晚唐的賈島是有名的苦吟詩人,他和韓愈共同推敲“僧敲月下門”之句并結為忘年之交之事自古傳為佳話。然而他還有兩句詩更是苦吟了數年——“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對于這兩句詩他自稱:“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然而后世卻有人認為此句稀松平常,“有何難吟”。這里自然也有文化底蘊的差別,但美感之難以傳遞也是極重要的原因,是以詩人自己也說“知音”方才能賞。
文中舉賈島的例子是為了說明( )[2014年真題]
A.欣賞詩詞要有足夠的文化底蘊
B.美感很難向他人傳遞
C.寫詩就是在尋找靈感、創造美感
D.世上知音難覓
【答案】B
【解析】文段賈島例子之前的句子就是整個文段的主旨,因此舉該例子就是為了論證主旨句的,主旨句中強調的是遞進之后的內容,即“不可轉述”。B項,“難以向他人傳遞”即是對“不可轉述”的同意替換。AD兩項,分別對應文段中“文化底蘊的差別”“‘知音’方才能賞”,其實都是為了說明“美感之難以傳遞”的原因。C項,談論的是寫詩,不符合文意。
7.近幾年中國的投資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勞動力成本上升、勞動保護加強、土地成本上升、環保成本上升、能源資源使用成本上升、優惠政策取消,外資企業需要在更高的成本上與內資企業競爭,這是外資企業必須正視的事實和趨勢。但要素和能源資源成本上升,伴隨的是生產方式和經濟結構的提升,意味著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意味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取消優惠政策,不是對外資實行歧視政策,而是為了實行國民待遇,是為了擠出低效率企業,給市場公平競爭的機會。
由這段文字可以推出( )[2013年真題]
A.中國的投資環境在朝良性發展的方向轉化
B.生產成本的增加可以促使外資更加注重效率
C.取消外資優惠政策是對國內外企業負責任的舉措
D.外資企業應抓住近年市場規模擴大的發展好時機
【答案】A
【解析】文段先指出近年中國的投資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外資企業需要在更高成本上與內資企業競爭;接著進行轉折,指出要素和能源資源成本的上升,伴隨的是生產方式和經濟結構的提升,是市場規模的擴大和市場競爭環境的改善。由此可見,文段意在說明中國的投資環境在朝良性方向發展。因此答案選A。
8.學術評價中,往往交織著主客觀的各種復雜因素。由于學術評價常受到評價主體學術觀點、情感傾向、價值觀等因素的影響,所以人們傾向于依靠量化數據進行評價。事實上,這類數據所包含的評價意義是由點擊者、下載者、引用者體現出的,過度倚重這類數據就是把量化數據的制作者當成了評價主體。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2013年真題]
A.以量化指標為標準的評價體系備受爭議
B.在進行學術評價時不能過多依賴量化數據
C.正確的學術評價需要經歷很長的歷史過程
D.經得住實踐檢驗的學術評價才是可靠的
【答案】B
【解析】文段主要講是學術評價交織各種復雜因素,言外之意是學術評價不應該過多依賴量化數據。因此答案選B。
9.作為政府主導項目,公租房不僅凝聚了滿足廣大中低收入階層居住權的供應預期,還承擔了弱化住房市場投機性氣氛、還原住房市場商品屬性的政策導向預期。能否實現這兩大預期,推動整個房地產市場向更理性健康的方向轉變,公租房市場能否成為住房市場中最具公平性、公共性的一部分,至關重要。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2012年真題]
A.公租房應滿足廣大中低收入階層的住房需求
B.公租房對于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C.公租房將弱化投機、還原住房市場商品屬性
D.公租房市場的最基本屬性是公平性和公共性
【答案】B
【解析】由“不僅……還……”連接的句意可知,公租房承擔的預期作用,再由文段后半句“推動整個……至關重要”可得出,文段意在強調公租房對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答案選B。
10.閱讀危機與障礙在發達國家與欠發達國家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并且呈現出比較一致的規律。一項關于“閱讀危機”的調查報告表明,人們在逐漸遠離書籍,而接近電視和電子媒體。還有一項題為“讀還是不讀”的研究報告指出:人們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了,而青少年是讀書最少的人群。和過去的20年相比,家庭用于買書的費用減少了;閱讀理解技能正在退化;閱讀質量受閱讀者的社會、文化、經濟狀況的影響越來越大。
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 )。[2012年真題]
A.關于閱讀現狀的研究引起各界的關注
B.全球范圍內人們的閱讀現狀令人堪憂
C.青少年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普遍下降
D.電視和電子媒體對讀書構成較大威脅
【答案】B
【解析】文段先提出“閱讀危機與障礙在發達國家與欠發達國家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并且呈現出比較一致的規律”的觀點,然后通過兩個報告具體地說明閱讀危機與障礙的具體體現。即文段意在強調全球范圍內人們的閱讀狀況令人堪憂。因此答案選B。
11.盡管“負面新聞”關注的是體現沖突、對抗、不和諧的負面題材,報道者對題材的使用角度與表現方式卻可能不盡相同:優秀的報道者往往在負面題材中發現積極的因素,即使發現不了積極的因素,也會以建設性的態度處理消極因素,給人以警醒、反思;而蹩腳的報道者面對某些負面題材,會以獵奇、把玩的心態進行報道,使人徘徊于感官的刺激當中,難以獲得精神的震撼、洗禮與反思,反而會擴大人們對社會的恐懼與不安全感,造成極壞的影響。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2011年真題]
A.即使負面題材也包含著可供挖掘的積極因素
B.報道者是否優秀主要體現在對負面題材的挖掘深度
C.對負面題材的處理方式是影響新聞效果的關鍵因素
D.優秀的新聞工作者應該以更為積極的視角處理負面題材
【答案】C
【解析】文段圍繞“負面新聞”展開論述,講述了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對公眾產生的不同影響,即如何處理負面題材是影響新聞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答案選C。
12.歷史證明,每一輪經濟危機都伴隨著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然后逐漸走出低谷并開始復蘇。不得不承認,金融危機讓“中國制造”遭遇空前危機,這造成的直接結果是各地區都在抓產業升級。但同時新的問題出現了,在“抓大放小”的慣性思維下,不少人認為,產業升級是大企業的事,與中小企業沒有多大干系。顯然,這是一種誤讀。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是科技創新,而中小企業是科技創新最為活躍的力量。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 )。[2011年真題]
A.產業升級過程中中國企業面臨的新問題
B.產業升級過程中離不開中小企業的參與
C.技術變革是企業渡過金融危機的最好手段
D.產業升級是使“中國制造”渡過金融危機的關鍵
【答案】B
【解析】根據題意,由“顯然,這是一種誤讀”可知,作者不同意“不少人”的意見——“產業升級是大企業的事,與中小企業沒有多大干系”,而且后面強調了“中小企業是科技創新最為活躍的力量”,即“產業升級過程中離不開中小企業的參與”是作者論述的重點。因此答案選B。
13.當年韓愈被貶到潮州做刺史,雖然只有8個月的時間,卻不怕費力,大力興辦州學,捐出所有的俸銀,用作辦學費用,并積極推廣唐朝的普通話,“以正音為潮人誨”。8個月后,韓愈就調離了潮州,幾乎沒有什么“政績”可言,然而他給潮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到南宋時,潮州已是文化名城,有了“海濱鄒魯”的美譽。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語言規范化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B.潮州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原因
C.文化建設對城市有深刻的影響
D.評價官員不應只看短期的政績
【答案】C
【解析】文段敘述“韓愈造福潮州”的具體事例為“大力興辦州學”、“積極推廣唐朝的普通話”,并強調他只在當地做了8個月的官,卻“給潮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這表明文化建設對城市有深刻的影響。因此答案選C。
14.毫無疑問,電視節目主持人是當今社會頗具影響力的人群之一。借助大眾傳媒的影響,主持人成為公眾人物。他們的角色因此不同于普通人,而是集社會角色、媒介角色及個人角色于一體的特殊角色。選擇了這一職業,不僅僅意味著選擇了鮮花和掌聲,財富和榮耀,更意味著選擇了媒體和社會必然賦予他們的責任。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
A.大眾傳媒的發展使主持人具備特殊的影響力
B.主持人作為公眾人物發揮著特殊的社會作用
C.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主持人所應肩負的責任
D.主持人應借助傳媒的影響擴大其社會影響力
【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闡述了主持人這一角色的特殊性,接著用一個遞進復句“不僅僅……更……”強調正是因為主持人職業的特殊性使其肩負一定的社會責任。因此答案選C。
15.科學和藝術有一個不相同的地方:科學講求最新的發現、最新的定律和方程式,花樣永遠翻新,永遠直向前跑。藝術就不大有這樣的方便,不論古今中外,沒有現成的定律或方程式可以供我們抄襲應用,從而使藝術像科學研究那樣形成接力賽跑式的進步。此中微妙精義,父親不能傳授給兒子,母親亦不能指點給女兒,一切都得靠自己再從頭開始。
“此中微妙精義”的“此”是指( )。
A.藝術創作或欣賞等活動
B.科學與藝術之間的差別
C.古今中外所有藝術成果
D.家族中世代相傳的絕技
【答案】A
【解析】文中主要敘述藝術沒有像科學那樣的可以借鑒和承襲的定律和方程式,所有的藝術活動都要依靠自己的感覺和體悟。“此中微妙精義”的“此”即指代藝術創作或欣賞等活動。因此答案選A。
16.世博會有一句專屬名言:“一切始于世博會。”人類近現代工業文明各個時代的重大創新發明、生活方式,都由世博會催生和起步,小到電燈、電視、熱狗、冰激凌、拉鏈,大到度假村、俱樂部、主題公園,都從世博會開始走進無數人的家庭,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正因為“一切始于世博會”,能在世博會上得到一角展示空間已是難能可貴,世博會選擇合作伙伴更是萬里挑一,它象征著一個時代對一個品牌全方位的肯定。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
A.說明世博會對人類文明進步的推動作用
B.介紹世博會對人類生活產生的巨大影響
C.強調參加世博會對品牌宣傳的重要意義
D.闡釋“一切始于世博會”的來歷和內涵
【答案】C
【解析】文中通過介紹世博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得出“它象征著一個時代對一個品牌全方位的肯定”的結論,強調世博會對品牌宣傳的重要意義。因此答案選C。
17.來自不同的語言群體和文化的人需要彼此交流,就必須尋找交流工具。在一個層面上,他們可以依賴受過特殊訓練的專業人員,這些人可以熟練使用兩種以上的語言來作口譯和筆譯。但這是不方便的,花費的時間和代價是昂貴的。因此,在整個歷史上,不斷出現通用語言,在古代世界和中世紀世界是拉丁語,在西方幾個世紀中是法語,在非洲的許多地區是斯瓦希里語,20世紀后半葉,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區是英語。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翻譯作為交流工具的局限性顯而易見
B.通用語言是處理語言差異的有效手段
C.交流工具會因時代和層次需求而變化
D.人類為尋找通用語言進行過長期探索
【答案】B
【解析】文中首先闡述由于不同語言文化人群的交流的需要以及口譯和筆譯的不便,產生了通用語言,接著以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產生的通用語言為例證加以證明,得出通用語言是處理語言差異的有效手段的結論。因此答案選B。
18.中國歷代異常發達的政治哲學和歷史哲學早就無數次告誡世人:權力的私有及其日益專橫,只能導致萬民涂炭、王朝崩潰的慘禍。但是由于所有這些深痛剖析永遠難以進入法律層面而成為制約統治權力的剛性力量,所以它們只能轉而定型為一種“代償”方式,即思辨、文學和倫理等領域中的深深涵詠和喟嘆。因此,在中晚唐開端的中國皇權社會后期文化中,以李商隱等人的作品為代表,不僅“詠史”之作數量日益龐大,而且諸多經典之作極其警策,具有空前沉郁的歷史悲劇感。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
A.告誡世人吸取歷史興亡的深刻教訓
B.剖析權力私有必然造成的社會危機,
C.評價李商隱等唐代詩人的創作成就
D.說明詠史詩作誕生的社會政治背景
【答案】D
【解析】文段前半段使用了一系列關聯詞語,如“但是由于…所以只能”等來交代了囿于中國的王朝政治,哲學和歷史的深痛剖析僅能是涵詠與喟嘆,接著通過“因此”引出文段結論,即出現了數量巨大的詠史詩作。整個文段的主要內容都是采交代詠史詩作何以誕生的社會政治背景的。因此答案選D。
19.目前,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在當前的世界經濟危機中,我們已有的外貿主導型經濟模式可持續性越來越小。農業是經濟危機的避風港,只有通過強農惠農、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糧食市場競爭力,來全面提高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經濟的大發展和廣闊的農村市場需求的大升級,才能全面擴大內需,推進我國外向型經濟向內向型經濟的順利轉型。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
A.當前我國擴大內需最有效的途徑應是大力發展農業
B.世界經濟危機可以成為我國經濟轉型的一個契機
C.當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是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
D.強農惠農政策是當前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通過“目前,……處于……階段……”交代了文段的背景,接著用“只有…才”引導了一個較長的主題句。其中“只有通過強農惠農、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糧食市場競爭力,來全面提高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經濟的大發展和廣闊的農村市場需求的大升級”側重強調“強農惠農政策”,“才能全面擴大內需,推進我國外向型經濟向內向型經濟的順利轉型”側重強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即強農惠農政策是當前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因此答案選D。
20.一般來說,一個社會的監督體系是由多方面力量組成的,媒體監督不應成為其中的主要力量,更不應“一枝獨秀”,因為這個體系還應該包括公眾監督、制度監督等多個方面,任何一個方面的缺失,都會使整個體系出現明顯漏洞。單純依靠一種監督力量,對于任何一個社會來說都是“不安全”的,因為不同的監督力量,在整個體系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媒體監督相對制度監督等方式而言,是一種非強制性監督,不僅受制于輿論環境,而且監督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監督對象的態度。因此,將整個社會監督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媒體身上,既不科學。也不現實。
這段文字針對的主要問題是( )。
A.目前媒體監督被賦予過多的期望
B.社會監督為引起監督對象的足夠重視
C.媒體監督的效果尚不理想
D.強制性監督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
【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通過關聯詞“不應……更不應”點明觀點,即“媒體監督不應該成為社會監督的主要力量”,接著闡述了不能單獨依靠一種監督力量的原因所在,最后指出全部寄托于媒體監督是不科學也不現實的。即整個文段都是在講媒體監督不應該單獨成為社會監督的主力,而應該多種監督相互并存,因此答案選A。
21.歷史證明,每一輪經濟危機都伴隨著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然后逐漸走出低谷并開始復蘇。不得不承認,金融危機讓“中國制造”遭遇空前危機,這造成的直接結果是各地區都在抓產業升級。但同時新的問題出現了,在“抓大放小”的慣性思維下,不少人認為,產業升級是大企業的事,與中小企業沒有多大干系。顯然,這是一種誤讀。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是科技創新,而中小企業是科技創新最為活躍的力量。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 )。
A.產業升級過程中中國企業面臨的新問題
B.產業升級過程中離不開中小企業的參與
C.技術變革是企業度過金融危機的最好手段
D.產業升級是使“中國制造”渡過金融危機的關鍵
【答案】B
【解析】文中通過“但”引出文段重點,其中“顯然,這是一種誤讀”是對轉折句的進一步闡述,尾句“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是科技創新,而中小企業是科技創新最為活躍的力量”為主題句,即產業升級過程中離不開中小企業的參與,因此答案選B。
22.1953年出版的《新華字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現代漢語規范字典。盡管這部字典內找不到任何編者的姓名,然而,“新華辭書社”五個字背后,匯集了一批聲名卓著的大家:葉圣陶、魏建功、邵荃麟、陳原、王力、呂叔湘……《新華字典》集全國之力編著而成,從國家領導人、學術名家,到廣大群眾,都傾注了各自的心血。
對這段文字的概括準確的是( )。
A.《新華字典》是舉全國之力編輯而成的
B.《新華字典》是名家大師的鼎力之作
C.《新華字典》是我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
D.《新華字典》在我國辭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引入《新華字典》這一主體對象。第二句中的“盡管”、“然而”表示讓步、轉折,重點在轉折后的內容。之前的句子是在闡述《新華字典》的編著離不開“大家”,之后的句子進一步概括說明《新華字典》是集全國之力編著而成。因此答案選A。
23.20世紀是科學家大展宏圖的世紀。只要我們稍微想一下就會發現,人類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科學家的參與:從曼哈頓工程到阿波羅計劃,從核能發電到信息高速公路等等,無不與科學家的參與有關,所有這些都使我們對科學家充滿了敬慕之情。同時,我們也都清楚地知道:從二戰后期的原子彈事件到兩伊戰爭,從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南斯拉夫的野蠻轟炸到克隆羊的誕生,從溫室效應到全球生態環境的惡化,無不涉及科學家的研究成果。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
A.科學家的不少研究成果是一把雙刃劍
B.告誡人們科學研究成果可能帶來災難
C.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D.強調人類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科學家
【答案】A
【解析】文段通過“同時”引導,從正反兩方面說明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對我們的影響,即“雙刃劍”是對科學研究成果好壞兩方面的綜合概括。因此答案選A。
24.在美國,學術界、工業界、主管部門和多數消費者傾向于認為用豆漿代替牛奶是一種更健康的選擇。不過,絕大多數西方人很不喜歡豆味,所以美國的豆漿有一步去除或掩蓋豆味的操作,而中國人就會覺得這樣一點兒豆漿味也沒有。對奶味的偏好和對豆味的排斥,是豆漿在西方不夠受歡迎的主要原因。此外,豆漿在保存過程中比牛奶容易發生聚集下沉,這也給豆漿成為牛奶那樣的方便食品帶來了難度。保存難度高,加上市場需求量不是那么大,導致美國豆漿的價格遠遠高于牛奶。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
A.對比中國人和西方人對豆漿口味的不同喜好
B.剖析豆漿在美國市場上價格偏高的原因
C.探究豆漿在西方市場不受歡迎的根本原因
D.指出豆漿打入美國市場所必需的技術手段
【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闡述了美國人不喜歡豆味,使得豆漿在西方不受歡迎這一現實。接著闡述了另外兩個原因“保存難度高”和“市場需求量不大”,最后通過“導致”引出文段重點“美國豆漿的價格遠遠高于牛奶”。因此答案選B。
25.我們以往所理解的“現代化”概念僅僅局限于物質層面,局限于表層經濟現代化,這也是遲發展國家長期存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在物質層面上求變的欲望很強,而在制度層面和觀念層面上卻是文化守成主義的。這狀況對于現代化實際進程的影響自不必說,它對于學術的影響是導致知識的流俗化。不斷地更換新詞語,在新詞語的裝潢下重復古老的思想觀念,結果是詞語和口號不斷地更換而社會精神氣質則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這段文字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是( )。
A.現代化應包括物質的、制度的,觀念的三個層面
B.片面理解現代化是遲發展國家長期存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
C.物質層面的落后現狀是遲發展國家片面理解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D.片面理解現代化會導致知識的流俗化
【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闡述了以往對“現代化”概念理解的局限是遲發展國家長期存在的普遍問題,接著重點闡述了這種狀況造成的影響,引出主題句“對于學術的影響是導致知識的流俗化”,尾句則是對“流俗化”的具體闡述。即主要闡述了現代化概念不僅是物質層面的,還應包括制度和觀念層面,片面地把現代化概念理解為物質的,會影響現代化進程,導致觀念上的守舊。因此答案選D。
26.在以前的對外傳播和交往中,我們的外交官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外國人在中國博大精深、錯綜復雜的文化歷史面前望而卻步,甚至連我們自己也無法精要地描述這一深刻變動的古老文明。我們提出的“和平崛起”、“和諧世界”等戰略框架和口號,更多地著眼于國外的戰略決策者,而不是針對那些普普通通、對中國不甚了解的國外民眾。用現代形象管理學的標準來衡量,我們的“廣告詞”和“象征符號”還不太貼近群眾,在視覺觸摸感和情感想象力上,還總讓人感到有些缺憾,
這段文字談論的核心問題是( )。
A.外交官在對外交往中遭遇的困境
B.古老文明走向世界需要突破的難關
C.我國在對外傳播和交往中存在的誤區
D.中西不同文化間客觀上存在的隔膜
【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外交官在以前的對外傳播和交往中所遇到的困境,即自己難以精要描述我們的文明;接著引出目前我們提出的一些戰略框架和口號都是針對國外的戰略決策者的,而忽視了國外民眾;最后從專業的角度指出這些戰略框架和口號所存在的問題。即整個文段是在談論現在我們在對外傳播和交往中存在的一些誤區。因此答案選C。
27.我國海區的潮汐資源以福建和浙江為最多,潮汐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潮汐發電是利用淹灣、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庫,以便大量蓄積海水,并在壩中或壩旁建造水力發電廠房,通過水輪發電機組進行發電。然而潮汐發電對自然條件的要求比較高,只有潮汐電站建在合適的地理位置,并且出現大潮、能量集中時,從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 )。
A.我國潮汐資源的分布狀況
B.我國潮汐資源的利用現狀
C.潮汐發電的必要條件
D.潮汐發電需要突破的技術障礙
【答案】C
【解析】文中“然而”引導的后半句為全文的主題句,其中又包含了“只有……才”,說明潮汐發電對自然條件的要求,即整個文段的重點是論述潮汐發電的必要條件,因此答案選C。
- 列車傳動與控制
- 電子商務數據分析:大數據營銷 數據化運營 流量轉化(微課版·第3版)
- 男裝結構設計與產品開發
- 火力控制技術基礎
- 工業工程導論
- 數字化服裝設計:三維人體建模與虛擬縫合試衣技術
- 四川外國語大學242俄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中國文化概論
- 高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配套測試:環境資源法(第九版)
- 于春遲《出版管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典型題)詳解
- 財經應用文寫作(附全套范例模板)
- 東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804社會學研究方法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梅安新《遙感導論》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6年CFA中文精讀(Level Ⅰ)2 經濟學【含2013~2015年真題及詳解】
- 大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