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獻樞《國際法》(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7字
- 2021-05-21 19:31:20
分 論
第六章 國家領土
6.1 復習筆記
一、概說
1.領土的概念
國家領土是指國家主權管轄下的地球的特定部分。在國際法上,領土是構成國家的要素之一。
2.領土的構成
(1)領陸
它是指一國疆界以內的陸地。一國的領陸或是大陸,或是由大陸加上島嶼或群島組成。
(2)領水
它是指在國家主權管轄和支配下,位于陸地疆界以內或與其陸地疆界連接的一定寬度的水域,包括內水和領海。
(3)領空
它是指一國領陸和領水之上的處于國家主權管轄之下的一定高度的空間。
(4)底土
它是領陸和領水的底土,是國家領土的組成部分。
3.領土主權
(1)領土是國家行使主權的對象,它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排他性。領土主權包括國家對領土的所有權和管轄權(或統治權)兩個方面。
(2)領土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家獨立的重要標志,是從國家主權原則產生出來的。
二、河流、運河與湖泊
1.河流
(1)國內河流。國內河流是指從其發源地到河口全部流經一個國家境內的河流。國內河流完全處于國家主權管轄下,除另有條約的規定外,任何外國船舶都沒有在內河航行的權利。
(2)界河。界河是指分隔兩個國家的國界河流。
(3)多國河流。多國河流是指流經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領土的河流。對于多國河流,各沿岸國對本國境內的河段行使管轄,并享有排他主權。
(4)國際河流。國際河流是指流經數國的領土而通往海洋,并根據國際條約規定對一切國家商船開放的河流。
2.運河
運河是指人工開鑿的河流。內陸運河屬于沿岸國領土的一部分,適用內河航行規則。
(1)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位于埃及境內,全長172.5公里,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是歐洲通往印度洋和遠東最短捷和最重要的國際水道。
(2)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位于巴拿馬共和國境內,全長81.3公里,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價值,享有“世界橋梁”和“美洲十字路口”的稱譽。
3.湖泊(包括內海)
如果湖和內海的四面為一國的陸地領土所包圍,那么該湖是該國領土的一部分,國家對它有絕對的、排他的權利,可以自由使用和管理而不對別國開放;如果湖或內海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的陸地領土所包圍,除國際協議另有規定外,原則上以湖或內海的中心為界,分別屬各沿岸國所有和管轄。
關于通航至公海而為幾個國家領土包圍的國際湖泊的法律地位,在實踐中由沿岸國的協議或國際條約來確定。國際湖泊一般都對一切國家的商船開放。
三、領土的變更
1.傳統國際法上的領土變更方式
(1)先占
①先占亦稱占領,是指一國的占有行為,通過這一行為該國有意識地取得當時不在他國主權之下的土地,使之成為本國領土的一部分,并對其行使主權。
②一個國家通過先占取得領土主權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a.占領的客體是無主土地,即只限于不屬于任何國家的土地,或曾經一度屬于一個國家所有后來被拋棄掉的土地。
b.占領必須是真正的占領,即有效的占領。
(2)時效
國際法上的時效制度,是指一國“在足夠長的一個時期內對于一塊土地連續地和不受干擾地行使主權,以致在歷史發展的影響下造成一種一般信念,認為事物現狀是符合國際秩序的,因而取得該土地的主權。”
(3)添附
添附是指因自然和人為作用而使國家的領土得到擴大。
(4)割讓
割讓是指一國根據條約把部分領土移轉給另一個國家。
(5)征服
征服是指一國用武力占領他國一部分或全部領土,進而加以吞并取得該領土的主權。
2.現代國際法承認的領土變更方式
(1)全民投票
全民投票又稱全民公決,是指由某一領土上的居民自主地參加投票來決定領土的歸屬。全民投票的領土變更方式必須是當地居民意愿真正自由的表達。
(2)民族自決
民族自決是指一個民族從殖民國家或宗主國脫離出來成立獨立國家或加入其他國家而發生的領土變更。
(3)交換領土
交換領土是指相鄰國家之間為發展睦鄰友好關系,依據平等和自愿的原則,在協議的基礎上交換一部分領土。
(4)收復失地
收復失地是指一個國家為恢復其歷史性權利而收復先前被別國侵占的領土。既然國際法宣布以武力或以武力威脅所取得的土地不予承認,那么,國家就有權恢復或收復被侵占的領土。
3.領土主權的限制
(1)一般限制
一般限制是指國際法對國家領土主權規定的,適用于一切國家的一般性限制。
(2)特殊限制
特殊限制是指依條約對特定國家的領土主權所施加的、僅適用于該特定國家的限制。國際上限制領土主權的方式有:
①共管,是指兩個以上國家對同一領土共同行使主權。
②租借,是指一國根據條約將領土的一部分租借給他國,并在租借規定期限內用于條約所規定的目的。
③勢力范圍,是指“那一部地域之為占有鄰近地的國家所保留以待將來占取者。”
④國際地役,是指“為了他國的利益,根據條約,對一國領土所加的具有永久性質的特殊限制。”
四、邊界和邊境制度
1.邊界及其劃定
(1)邊界的概念
邊界亦稱國界。是指分隔一國領陸與他國領陸,分隔國家管轄范圍的海域與公海,以及國家領空與外層空間、他國領空,也分隔一國底土與他國底土的界限。
(2)邊界的劃定
①邊界的形成
邊界不是自然地存在于一個國家領土與他國領土之間,而通常是依據歷史事實或有關國家簽訂的條約加以確定的。
②劃界方法
相鄰國家之間簽訂的邊界條約是劃分邊界線的法律依據。
(3)劃界程序
邊界劃定應通過談判并依一定程序進行,通常包括三個程序:
①簽訂邊界條約;
②劃界;
③制定邊界文件。
2.邊境制度
邊境是指邊界線兩邊一定寬度的區域。邊境制度主要內容有:
(1)邊界標志的維護
雙方都負有保護界標的義務,任何一方都不得任意移動、毀壞界標,應該對界標進行維護和修理。
(2)界水的利用和保護
邊界河流上的河水使用,主要涉及河水使用,水上航運、河中捕魚以及由于河流的變遷和界線的移動或者界河的改道而引起的原界線兩邊的島嶼的歸屬問題。
(3)邊境地區自然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國家在利用邊界一側屬于其自然資源時,應不對鄰國造成損害。
(4)邊境居民相互往來
相鄰國家可通過協定,對邊民之間的探親訪友、小額貿易、朝圣等作出規定。
(5)邊境事件的處理
相鄰國家間通常根據條約設置邊界機構(邊界委員會)處理一般的邊境事件。
3.中國的邊界問題
(1)中印邊界問題
中印邊界西段的阿克塞欽地區爭議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目前主要為中國實際控制;中段的爭議地區約2000平方公里,目前處于印度占領之下;東段的藏南地區爭議面積約9萬平方公里,目前大部分為印度所控制。
2003年中印達成《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協定》,雙方表示將本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從兩國關系大局的政治角度出發,通過平等協商,尋求公平合理以及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邊界問題的方案。
(2)南海諸島問題
1968年,聯合國的一個報告稱南海地區有豐富的油氣資源。之后,南海周邊國家開始對南海諸島提出主權要求,并采取實際行動搶占島礁、開采資源。從而產生了與中國的領土紛爭。
中國一方面堅決維護自己的領土主權,另一方面也主張各方按照2002年中國東盟《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規定,保持自我克制,避免使爭端升級和復雜化,以建設性的方式解決南海爭議。
(3)釣魚島問題
釣魚島諸島位于中國臺灣省基隆港約l20海里,主要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和北小島等8個島嶼組成,總面積7平方公里,釣魚島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它和臺灣一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五、南極和北極地區
1.南極
《南極條約》對南極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作了規定,主要內容有:
(1)和平利用南極。
(2)促進科學調查方面的國際合作。
(3)凍結各國對南極領土主權要求。
(4)環境與資源的保護。
(5)《南極條約》協商會議。
2.北極
關于北極的法律地位,至今還沒有簽訂國際公約來加以規定。因此,北極地區的法律地位尚有待國際社會通過國際協議確定。
- 列車傳動與控制
- 中國文學簡史(修訂版)
- 蔡雯《新聞編輯學》(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青海省公安招警考試《公安專業科目》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短視頻拍攝與創作案例教程(全彩慕課版)
- 貨幣金融學
- 大數據+會計人才培養及教學改革研究
- 民事訴訟法(第二版)
- 李玉林《病理學》(第8版)考研真題和典型題詳解
- 三思而審:審計思維體系的構建與案例演繹
-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2020年天津市選聘大學生村官考試《綜合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程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統計學院應用統計碩士復試歷年真題及詳解
- 會計信息系統實踐教程:用友ERP-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