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6版)章節習題精編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7字
- 2020-10-20 18:44:24
第十二章 宏觀經濟的基本指標及其衡量
一、名詞解釋
1.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
答: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購買的產品和勞務稱為最終產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產別種產品用的產品稱為中間產品。區分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主要是為了避免重復計算。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產品既可以是最終產品,也可以是中間產品,例如煤炭,賣給消費者家用時就是最終產品,賣給工業企業做燃料時則是中間產品。
2.名義GDP和實際GDP
答:名義GDP是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實際GDP是用以前某一年作為基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由于物價不同,名義GDP一般和實際GDP會有些差異,差異越大,說明基期到現期的物價變動越大。實際GDP=名義GDP÷GDP折算指數。
3.總投資和凈投資
答:投資指增加或更換資本資產(包括廠房、住宅、機械設備以及存貨)的支出。由于資本在不斷地消耗折舊,因此在每年的總投資里,有部分額度需要用于彌補當年的資本折舊,這部分投資是用于重置資本設備的,稱為重置投資,余下的部分,則稱為凈投資。凈投資等于總投資減去重置投資。
4.政府購買
答:政府購買是指各級政府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如政府設立法院、提供國防、建設道路、開辦學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購買可直接計入GDP。政府購買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轉移支付、公債利息等都不計入GDP。
5.凈出口
答:凈出口指進出口的差額,等于出口減進口。在用支出法核算GDP時,只有凈出口才應計入總支出。因為進口表示收入流到國外,不是用于購買本國產品的支出,應從本國的購買支出中減去;而出口表示收入從外國流入,是用于購買本國產品的支出,應計入本國購買支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