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概念題

1.格雷欣法則(Gresham’s Law)[上海大學2013金融碩士;中央財經大學2012金融碩士;華東師范大學2011金融碩士;金融聯考2004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格雷欣法則又稱“劣幣驅逐良幣律”。在金銀復本位制下,金銀兩種貨幣按國家規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結果官方的金銀比價與市場自發金銀比價平行存在。當金幣與銀幣的實際價值與法定比例相背離,從而使實際價值高于名義價值的貨幣(即“良幣”)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劣幣充斥市場。

2.布雷頓森林體系[社科院2013金融碩士;深圳大學2012金融碩士;人行2009研;東北大學2003研;上海財大1998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布雷頓森林體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其主要內容有:

(1)建立一個永久性的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促進國際貨幣合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戰后國際貨幣制度的核心,它的各項規定構成了國際金融領域的基本秩序。它對會員國融通資金,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著國際金融形勢的穩定。

(2)規定了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實行美元—黃金本位制。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規定每盎司黃金等于35美元。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隨時可用美元向美國按官價兌換黃金。另外,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規定與美元的比價,從而間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均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但在出現國際收支根本不平衡時,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批準可以進行匯率調整。

(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國際收支赤字國提供短期資金融通,以協助其解決國際收支困難。會員國在需要國際儲備時,可用本國貨幣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按規定程序購買一定數量的外匯,將來在規定的時間內再以用黃金和外匯購回本幣的方式償還借用的外匯資金。

(4)廢除外匯管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規定會員國不得限制經常項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視性貨幣措施,要在兌換性的基礎上實行多邊支付,但也存在一些例外。

(5)制定了稀缺貨幣條款。但這一條款并沒有真正實施過。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國際貨幣合作的產物,它在一定時期內穩定了資本主義世界的貨幣匯率,營造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國際金融環境,促進了世界貿易和世界經濟的增長。但是,布雷頓森林體系也存在一些缺陷:信心和清償力之間的矛盾,即存在所謂的“特里芬難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可調整匯率制度難以按照實際情況經常調整。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各國為了維持對外收支平衡和穩定匯率,也不能不喪失國內經濟目標的獨立性。

這個體系是美國在世界經濟中占據絕對優勢的條件下建立的,因而其盛衰與美國經濟實力和地位的變化有密切聯系。隨著美國經濟地位相對衰落和美元危機的不斷爆發,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最終徹底瓦解。

3.特里芬難題[中山大學2013金融碩士;武漢大學2012金融碩士;人大2000研、2009研;西南大學2009研;北大2006研;武漢理工大學2006研;金融聯考2003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特里芬難題是指一種主權貨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貨幣制度的兩難處境,即信心和清償力之間的矛盾。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實際上是一種美元本位制。因此,它的運行既要求儲備貨幣發行國——美國保證美元按固定官價兌換黃金,以維持各國對美元的信心,又要求美國提供足夠的國際清償力即提供足夠的美元,以促進生產和國際貿易發展的順暢運轉。

信心和清償力又存在著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元供給太多就會有不能兌換的危險,從而發生信心問題,美元供給太少就會發生國際清償力不足的問題。這一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根本缺陷是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特里芬在20世紀50年代第一次提出的,故稱“特里芬兩難”。從四、五十年代的“美元荒”到60年代以后的“美元災”,布雷頓森林體系實實在在地陷入了“特里芬難題”中。這一根本缺陷,使后來采取的創設特別提款權復合貨幣也已無法修補,從而最終使布雷頓森林體系無法維持。

4.利率的期限結構[浙江財經學院2011金融碩士;人行2006研;中南財大2005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利率期限結構(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是指在在某一時點上,影響利率的其他因素相同時,不同期限資金的收益率與到期期限之間的關系。通常用收益率曲線作為描述債券利率期限結構的工具。一般來說,收益率曲線有四種基本的形態:水平狀,向上傾斜狀,向下傾斜狀,駝峰狀。利率的期限結構反映了不同期限的資金供求關系,揭示了市場利率的總體水平和變化方向,為投資者從事債券投資和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債券管理提供可參考的依據。

利率期限結構理論主要有預期理論、流動性偏好理論、市場分割理論。

預期理論是指投資者的預期決定未來利率走向的一種理論,該理論認為,遠期利率等于市場整體對未來短期利率的預期。換句話說,流動性溢價為零。當預期利率上升時,會有上升的收益率曲線,反之,收益率曲線下降。

流動性偏好假說認為,相對長期債券而言,投資者通常更偏好短期債券。因為長期債券的流動性比短期債券要差,持有長期債券的投資者擔負著更大的市場風險——價格波動和難以變現的風險,因此這類債券持有者必須要求相應的更高的收益補償。這種由于增加市場風險而產生的對長期債券收益的報酬稱為流動性貼水。

市場分割理論認為資金在不同期限市場之間基本上是不流動的,就決定了收益率曲線有不同的形態,如當長期市場上資金供過于求,導致利率下降的同時,短期市場資金供不應求,導致利率上升,就會形成向下傾斜的收益率曲線。

5.基準利率[中央財大2010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基準利率是指帶動和影響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在市場經濟中,基準利率是指通過市場機制形成的無風險利率。它的變化傳遞出央行銀根緊縮與松動的信息,是貨幣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國利率體系的核心,在多種利率并存的條件下起決定性作用。

中央銀行改變基準利率,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的借款成本的高低,限制或鼓勵信貸規模,從而影響其他金融市場的利率水平。因此,把握各種利率的變化趨勢就要首先了解這種關鍵性利率的變動趨勢。在西方國家通常是指央行再貼現率或短期資金市場利率,如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在我國,主要是中央銀行對各金融機構的再貸款利率。

6.外匯(Foreign Exchange)[華南理工大學2011金融碩士;北二外2010研;首都經貿大學2005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外匯是“國外匯兌”的簡稱。外匯有動態和靜態之分。動態意義上的外匯指人們將一種貨幣兌換成另一種貨幣,以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系的行為。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動態的外匯等同于國際結算。

靜態意義上的外匯具有三個特點:普遍接受性,即必須是在國際上普遍接受的外匯資產;可償性,即這種外幣債券是可以保證得到償付的;可兌換性,即這種外幣資產能自由地兌換成本幣資產。

靜態意義上的外匯可以進一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靜態外匯泛指一切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資產。在各國的管理法令中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解釋中所沿用的便是這種概念。狹義的靜態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可用以進行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按照這一定義,外幣有價證券和外國鈔票等不能直接用于國際間支付的外幣資產不能構成狹義的外匯。

7.購買力平價和利率平價理論[中央財大2009研;北郵2008研;華中科大2002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購買力平價和利率平價是匯率決定理論的兩種形式。購買力平價說(簡稱PPP),其基本思想是:貨幣的價值在于它所具有的購買力,兩種貨幣間的匯率及其變動決定于兩國貨幣各自所具有的購買力之比。購買力平價理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多種形式,主要有絕對購買力和相對購買力兩種形式。絕對購買力平價認為匯率取決于不同貨幣衡量的可貿易商品的價格水平之比,即取決于不同貨幣對可貿易商品的購買力之比。相對購買力平價認為匯率的升值與貶值是由兩國的通脹率的差異決定的。購買力平價的理論基礎是貨幣數量說。在購買力平價理論看來,貨幣數量決定貨幣購買力和物價水平,從而決定匯率。所以匯率完全是一種貨幣現象。

利率平價理論的思想由凱恩斯于1923年首次提出,他認為匯率波動由兩國利率差價決定,不久英國學者愛因齊格進一步闡述了遠期差價與利率之間的相互關系。利率平價說的基本觀點是:遠期差價是由兩國利率差異決定的,并且高利率國貨幣在期匯市場必定貼水,低利率國在期匯市場上必定升水。在兩國利率存在差異的情況下,資金將從低利率國流向高利率國以牟取利潤。利率平價理論又分為抵補利率平價和非抵補利率平價兩種。前者假定投資者的投資策略是進行遠期交易以規避風險,因此分析的是匯率遠期升貼水率的實際值。后者即非抵補利率平價理論,即假設交易者根據自己對未來匯率變動的預期來計算預期的收益,在承擔一定的風險情況下進行投資活動,因此分析的對象是匯率升貼水率的預期值。

同為匯率決定理論,購買力平價和利率平價的分析角度不同。購買力平價理論從匯率是兩種不同貨幣的價格的性質著手研究匯率的決定及其變動規律。它主要由開放經濟下一國與外國商品市場間存在的聯系分析匯率與價格水平間的聯系。利率平價理論則考慮到現實生活中,開放經濟下一國與外國的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國際資金流動的發展使匯率與金融市場上的價格—利率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在理論關系上,購買力平價和利率平價互相補充。購買力平價側重于從中長期的角度分析,一國發行的貨幣數量決定貨幣的購買力,進而決定兩國的匯率水平;與之相比,利率平價說是一種短期內的分析,在短期國際金融市場上,貨幣(資金)的供求數量決定利率(資金價格)的波動,進而國際資金的流動又使利率間的差異影響匯率。

8.國際游資[中南財大2005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國際游資是國際短期資本市場中那些高度流通、期限較短、追逐高利的投資資金。其中,流通性強是“游資”最顯著的特征,因為高周轉才可能獲得高利潤,所以這類資金經常從世界某一金融中心,迅速地流向另一個金融中心,對當地金融秩序造成意想不到的沖擊。

有時“游資”的跨國轉移并不是要直接獲取高利潤,而是為了保證資本的“安全”,為了逃避稅賦、清查等等。在1929~1933年的西方經濟危機期間,為了逃避本國貨幣的貶值,防范金本位的垮臺或外匯管制帶來的損失,美國有大量短期資本逃亡國外,對有關國家的金融穩定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正是由于這類資金經常轉移,好似燒紅的金幣那樣熾熱燙手、不堪久握,故又稱為“熱錢”。中國金融在進行市場化改革中,國內也出現了這種性質的資金。

9.利率互換和貨幣互換[東北財大2006研;人行1995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利率互換和貨幣互換是金融互換根據標的不同劃分的兩種形式。金融互換是在約定的時間內,兩個或兩個以上當事人按照商定條件,交換一系列現金流量的合約。利率互換是指交易雙方,以同種貨幣同樣的名義本金為基礎,在未來的一定期限內交換現金流,其中一方的現金流根據浮動利率計算,而另一方的現金流則根據固定利率計算出來的;

貨幣互換是交易雙方根據互補的需要,以不同種貨幣的同樣籌資本金和固定利率為基礎,進行債務或投資的本金交換并結清利息的互換交易。利率互換與貨幣互換都可以分散風險、降低互換雙方的籌資成本。

10.投資基金[中央財大2005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投資基金指通過發行基金單位,集中投資者的資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運用資金,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方式,是一種間接的金融投資機構或工具。投資基金按不同劃分標準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開放式基金與封閉式基金、公司型投資基金與契約型投資基金、成長型投資基金和收入型投資基金及平衡型投資基金等。

投資基金一般從事股票、債券、外匯、貨幣等金融工具投資,以獲得投資收益和資本增值,其特點是:組合投資、分散風險、專家理財、規模經濟。投資基金具有積累個人財富、價值貯藏和獲取高收益的投資功能。

11.資本充足率[深圳大學2012金融碩士;人行2010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資本充足率是指資本總額與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比例。資本充足率反映商業銀行在存款人和債權人的資產遭到損失之前,該銀行能以自有資本承擔損失的程度。比率中的風險資產是指不包括商業銀行第一、第二級準備金在內的資產。只有這些資產才有必要考慮其保障程度。這一指標將資本給予保障的資產排除在外,較多體現了資本的“抵御資產意外損失”的功能。

12.表外業務[南開大學2012金融碩士]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表外業務是指凡未列入銀行資產負債表內且不影響資產負債總額的業務。廣義的表外業務既包括傳統的中間業務,又包括金融創新中產生的一些有風險的業務,如互換、期權、期貨、遠期利率協議、票據發行便利、貸款承諾、備用信用證等業務。

通常提及的表外業務專指后一類,屬狹義表外業務。其中,遠期利率協議是一種遠期合約,買賣雙方商定將來一定時間段的協議利率,并指定一種參照利率,在將來清算日按規定的期限和本金數額,由一方向另一方支付協議利率和屆時參照利率之間利息差額的貼現金額;票據發行便利是一種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中期周轉性票據發行融資的承諾,屬銀行的承諾業務;備用信用證是銀行擔保業務的一種主要類型,通常是為投標人中標后簽約、借款人還款及履約保證金等提供擔保的書面保證文件。

13.派生存款[深圳大學2012金融碩士;深圳大學2009研;中央財大2001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派生存款指由商業銀行發放貸款、辦理貼現或投資等業務活動引申出來的存款,又稱為衍生存款。派生存款在原始存款基礎上產生。原始存款是指商業銀行接受的客戶現金和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再貸款,是商業銀行從事資產業務的基礎。派生存款的產生過程,就是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形成新的存款額……這一過程循環不斷地在各家商業銀行存款客戶之間轉移、最終使銀行體系的存款總量增加的過程。因此,商業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實質,是以非現金形式為社會提供貨幣供應量。

14.貨幣乘數[中山大學2013金融碩士]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貨幣乘數是指貨幣供應M與基礎貨幣B之比。對于決定貨幣乘數的具體因素,中央銀行不能直接控制,但可以通過對其施加影響來控制貨幣供應量。決定貨幣乘數的因素一般有以下5項:現金比率、超額準備率、定期存款準備率、活期存款準備率、定期存款對活期存款的比率。

(1)現金比率。即流通中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現金比率對乘數的確定有重大影響,現金比率越高,貨幣乘數也越高;反之亦然。

(2)超額準備率。商業銀行的超額準備率越高,貨幣乘數就越小;反之,越大。

(3)定期和活期存款法定準備率。法定準備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越大。

(4)定期存款對活期存款的比率上升,貨幣乘數變小;反之,變大。

15.基礎貨幣[南開大學2012金融碩士;華南理工大學2011金融碩士;青島大學2009研;武漢理工大學2006研;東北財大2006研;南開大學2005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基礎貨幣又稱強力貨幣,是指起創造存款貨幣作用的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與流通于銀行體系之外的通貨兩者總和,前者還包括商業銀行持有的庫存現金、在中央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以及超額存款準備金。基礎貨幣通常表達為:B=R+C。式中,B為基礎貨幣;R為存款貨幣銀行(即商業銀行)保有的存款準備金(準備存款與現金庫存);C為流通于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基礎貨幣直接表現為中央銀行的負債。

16.流動性陷阱[中央財大2000、2004研;武大2002研;人大2000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流動性陷阱是凱恩斯的流動偏好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又稱凱恩斯陷阱或靈活陷阱,是指當利率水平極低時,人們對貨幣需求趨于無限大,貨幣當局即使增加貨幣供給也不能降低利率,從而不能增加投資引誘的經濟狀態。當利率極低時,有價證券的價格會達到很高,人們為了避免因有價證券價格跌落而遭受損失,幾乎每個人都寧愿持有現金而不愿持有有價證券,這意味著貨幣需求會變得完全有彈性,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趨于無限大,表現為流動偏好曲線或貨幣需求曲線的右端會變成水平線。在此情況下,貨幣供給的增加不會使利率下降,從而也就不會增加投資引誘和有效需求,當經濟出現上述狀態時,就稱之為流動性陷阱。但實際上,以經驗為根據的論據從未證實過流動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動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確地說明是如何形成的。

17.滯脹[深圳大學2011金融碩士]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滯脹又稱為蕭條膨脹或膨脹衰退。指經濟生活中生產停滯、失業增加和物價水平居高不下同時存在的現象,它是通貨膨脹長期發展的結果。長期以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一般表現為:物價上漲時期經濟繁榮、失業率較低或下降,而經濟衰退或蕭條時期的特點則是物價下跌。

西方經濟學家據此認為,失業和通貨膨脹不可能同方向發生。但是,自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來,西方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經濟停滯或衰退、大量失業和嚴重通貨膨脹以及物價持續上漲同時發生的情況。西方經濟學家把這種經濟現象稱為滯脹。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主義者直接批判凱恩斯主義的通貨膨脹政策,認為滯脹是長期實施通貨膨脹政策的必然結果,以增加有效需求的辦法來刺激經濟,實質上是過度發行貨幣,經濟中的自然失業率是無法通過貨幣發行來消除的。

18.相機抉擇[南開大學2012金融碩士]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相機抉擇是政府進行需求管理時根據市場情況和各項調節措施的特點,機動靈活地采取一種或幾種措施,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互搭配。根據宏觀財政政策和宏觀貨幣政策在決策速度、作用速度、預測的可靠程度和中立程度這四方面的差異,相機抉擇一般具有三種搭配方式:(1)松的財政政策與松的貨幣政策相搭配;(2)緊的財政政策與緊的貨幣政策搭配;(3)松的財政政策與緊的貨幣政策搭配或緊的財政政策與松的貨幣政策搭配。實行相機抉擇的目的在于既保持總需求,又不引起較高的通貨膨脹率。一般要求逆向行事,經濟衰退時實行擴張政策,經濟過熱時實行緊縮政策。這是凱恩斯學派的政策主張。

19.貨幣政策[武漢理工2007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貨幣政策指貨幣當局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采取的各種有關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或信用的方針、政策和措施,包括宏觀經濟最終目標、政策工具、操作目標、中介目標(中間目標)及貨幣政策操作技巧的總和。貨幣政策按其執行主體的不同范圍,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的貨幣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銀行以及宏觀經濟部門制定的所有與貨幣相關的各種規定,以及采取的一系列影響貨幣數量和貨幣收支的措施的總和。而狹義的貨幣政策,即現代通常意義的貨幣政策所涵蓋的范圍則限定在中央銀行行為方面,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

在現代經濟社會,市場經濟運行始終與貨幣流通和資金運動緊密結合在一起,貨幣關系和信用關系覆蓋整個社會,其中包括貨幣流通狀況、貨幣供應與信用總量增長速度,以及結構比例等,對各項經濟活動和整體經濟運行具有決定性影響。

以調控貨幣流通、貨幣供應和信用規模為中心內容的貨幣政策對經濟的作用是總體性的和全方位的,突出表現為:(1)通過調控貨幣供應總量,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平衡;(2)通過調控利率和貨幣總量控制通貨膨脹,保持物價總水平的穩定;(3)調節國民收入中消費與儲蓄的比重,引導儲蓄向投資轉化,并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經濟增長。

20.國際收支平衡表[華南理工大學2011金融碩士]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國際收支平衡表是指一國根據國際經濟交易的內容和范圍設置項目,按照復式記賬原理,系統地記錄該國在一定時期內各種對外往來所引起的全部國際經濟交易的統計報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收集并公布各成員國國際收支平衡表,為此,基金組織制定了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的記賬方法和基本內容。

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的記賬方法是復式記賬法,即每一筆交易都是以價值相等、方向相反的賬目表示。因此,國際收支平衡表在反映和記錄一個國家對外經濟交易時,一切收入項目或負債增加、資產減少項目都列為貸方,或稱正號項目;一切支出項目或負債減少、資產增加項目都列為借方,或稱負號項目。

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非常復雜、廣泛,各國編制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也不盡相同,但均包括三個主要項目:經常項目,反映實際資源在國際間流動的經濟行為的項目,它是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項目,主要包括貨物、服務、收入和經常轉移。資本和金融項目。其中資本項目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資本轉移和非生產、非金融資產收買或放棄。金融項目反映金融資產和負債所有權變更的所有權交易的賬戶,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和儲備資產。平衡項目。它反映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項目收支差額的項目,主要有錯誤與遺漏項目。

21.國際儲備[浙江財經學院2011金融碩士;北二外2009研;首都經貿大學2004、2009研;人大2003;南開大學2000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國際儲備又稱自有儲備,指一國政府持有的,可以隨時用于平衡國際收支差額、對外進行支付和干預外匯市場的國際間可以接受的資產總和。須具備三個特性:可得性、流動性、普遍接受性。一國貨幣當局持有,而不是其他機構或經濟實體持有的儲備資產。國際儲備的形式有貨幣性黃金、外匯、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普通提款權)、特別提款權四個部分組成。

國際儲備的作用為:從世界范圍來考察。它起著國際商品流動和世界經濟發展媒介的作用。具體到每一國家來考察。國際儲備具有:充作干預資產、平衡國際收支差額、一國向外舉債和償債能力的保證。

國際儲備的來源,從一個國家講,主要通過其國際收支順差、貨幣金融當局的國外借款、外匯市場干預(出售本幣、購入外幣)、基金組織分配的特別提款權、貨幣當局收購的黃金等渠道獲得。從世界的角度講,國際儲備主要來源于:黃金的產量減去非貨幣用金量;基金組織創設的特別提款權;儲備貨幣發行國的貨幣輸出。

22.機構型監管與功能型監管[中南財大2007研]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答:機構型監管模式是指在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局面下,以機構為中心,由不同的監管部門對不同類型的機構進行監管。該模式的優點是專業性強,監管部門對違法活動的反應速度快,程序簡單;缺點是對不同類型機構間的交叉業務會形成監管盲點。

功能型監管,是指在一個統一的監督機構內,由專業分工的管理專家和相應的管理程序對金融機構的不同業務進行監管。其優點主要是:(1)功能型監管關注的是金融產品所實現的基本功能,并以此為依據確定相應的監管機構和監管規則,從而有效地解決混業經營條件下金融創新產品的監管歸屬問題,避免監管真空和多重監管現象。(2)功能型監管針對混業經營下金融業務交叉現象層出不窮的趨勢,強調要實施跨產品、跨機構、跨市場的監管,主張設立一個統一的監管機構來對金融業實施整體監管,這樣可使監管機構的注意力不僅限于各行業內部的金融風險。(3)由于金融產品所實現的基本功能具有較強的穩定性,使得據此設計的監管體制和監管規則更具連續性和一致性,能更好地適應金融業在今后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新情況。

功能型監管也存在不足之處。由于協調過多,程序復雜,對金融機構經營行為的風險確認速度比不上機構型監管模式。隨著電子計算機在金融領域的廣泛運用,以及金融信息網的建成完善,功能型監管的不足之處將會降到最小程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阡县| 香河县| 穆棱市| 水城县| 临沂市| 南溪县| 房产| 东乌珠穆沁旗| 白城市| 淄博市| 毕节市| 红安县| 兖州市| 郯城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丰台区| 梅州市| 重庆市| 宁海县| 沅江市| 瑞安市| 玛沁县| 肇源县| 阜南县| 昂仁县| 明溪县| 竹溪县| 榆林市| 乌拉特后旗| 吉隆县| 纳雍县| 德昌县| 晴隆县| 郑州市| 台东市| 阿尔山市| 东平县| 鸡西市| 崇义县| 福鼎市| 泰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