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一路聊著登上山路,路旁草已長得盛了,一兩只鵓鴣受了驚,從草叢里竄起,咕咕咕地叫著飛到一旁的樹林里去了。
“如今朝廷重視地方,監察督導力度甚大。重農耕,水利,教化,賦稅。托師弟你的聰慧,制得曲轅犁,如今安縣一縣之地已然全面推廣,效率了得,再不虞誤了農時,耽擱百姓收成,”看一眼陳晉,接著道:“半月前曾經把這犁獻與朝中,陛下定然歡喜,不日當有獎賞下來,只是你年齒尚幼,爵位怕是暫時不得授予,莫要在意。”
“我不以為意的,只要朝廷給予專賣之權,又能造福萬民,那便好了。”心道這第一點最是重要,至于第二點,倒不是自己說場面話,一個經濟蓬勃向上的大楚,才是最適合做咸魚的環境,前世陳晉就無比仰慕那些如袁老等為糧食豐產作出巨大貢獻的人。
“這一節不消你說,我已在奏章中言說此事,戶部必有分說,”轉頭看著陳晉,微微笑道,“你不是和那吳掌柜合作經營那來福客棧嗎?哦,現在還有來福商場,是那么說的吧?教他自去戶部接洽,取得文書,自然有人辦妥。”
不是吧,師兄啊,我這點場面也驚動你老人家了嗎?
“不是,師兄,你叫他這一介商戶去戶部,這步子有些大啊!怕不要扯著蛋呢!”
“你這說的甚話?”邱遠意正色看著他,“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話你不會不省得罷?這幾月來吳掌柜奔走于安縣京師之間,見識手段日長,早非吳下阿蒙。你若當他沒些手段,做得這,是加盟連鎖罷?做得這偌大的事業?再說我大楚自江南立國,江南膏腴之地,歷來商事發達,本朝并不輕賤商戶。老吳這人,本又是個實誠君子,這專賣之權交與他臺前去辦,甚是妥當,你倒是個識得人的。”
“師兄教訓的是。”看來自己果然是小瞧人了,師兄這一番話說的慎重,也真正為自己好,陳晉心中暗自感激。
“農事得你之力,安縣在督考中已是得了先手,只是這教化么,”邱遠意沉吟了一會,“教化一事,非一朝一夕之功。這安縣其實心向讀書的少年郎很是不少,這些年朝中自寒門擢拔士子,給了這些讀書人步入朝堂之望,只是往往一書難求,藏書之家盡是魏晉以來高門豪族。”
“早年還有寒門士子跋涉數百里去求書,甚至有人于途中凍餒而死,殊為可惜。而我本想在本縣增設書塾,奈何縣里錢糧不足,支持縣學已是捉襟見肘,終不能如愿。”說到此處,邱遠意連連嘆氣,神情有些蕭索。
“師兄宏愿甚好,這求學確實系于錢糧二字,”陳晉想了一想,緩緩道:“可否從兩處著手,一是降下書價,二是富裕百姓。”
“這二者做到,教化一事自然能大興,只是如今紙張甚貴,雕版印刷也是極費工時,如何降的價格?”
“紙張一事,我知曉一種降低成本之法,只是于書中所見,尚未實踐得……”
剛說到此處,邱遠意猛地伸手抓住陳晉,急道:
“此事當真?”
陳晉哎呦一聲,抽出手來,這師兄還真不愧是武道出身,手勁當真不小。
“自然是真,只不過還得找幾個紙匠,試的一試,方能確證。”
邱遠意急喘幾口氣,平復了心情,道:
“這就好,明日且找幾個匠人,照你的法子試它一試,若果真成了,師弟,你可是于教化一事立下大功德啊!”說到激動處,又要來抓陳晉的手。
閃身避開師兄的手,陳晉又道:
“若這造紙新法能成,還可改這雕版印刷,制成活字印刷,大量印制書籍的話,又能再將書價降得幾成。”
邱遠意本就激動,又是一路沿著山路登至梯田高處,再聽得陳晉此話,只覺如在夢中,滿腦子都是一本一本價廉物美的書籍,在腦海深處如蝴蝶般飛舞。
壞了!不該把這些東西一股腦兒都說了出來。看著邱遠意滿臉通紅,雙眼瞪圓,半張著嘴,呼吸急促,陳晉一時有些慌了,別弄得師兄高血壓啊!
喘的幾口氣,邱遠意轉過身,向著腳下一層層的梯田,忽然長聲大笑:
“哈哈哈哈………”
笑聲狂放不羈,在山間回響不止。驚得一只在田邊高樹上覓食的松鼠哧溜竄起,騰身連續躍過幾棵樹,于空中還轉頭驚慌地看了一眼。
笑到后來,氣息跟不上來,咳了幾聲,才停了下來,看著陳晉道:
“師弟……”忽然似乎覺得再無什么言語說得清這時的心情,只是連連搖頭,再說不出話來。
陳晉看著這個激動的大楚官員,忽然覺得,哪怕只是從任職盡責一事而言,師兄都稱得上自己的前路指引。
邱遠意又看著面前翻過二遍,已經下了肥,只等禾苗蒔下的梯田,田里薄薄一層水,在微風中蕩起一層層漣漪。感慨地說道:
“師弟,自恩師收下你來,我本是想著將來要好生照拂于你,全了這師兄弟之誼,還玩笑道,自此之后,恩師就不再只盯著我這一棵獨苗,你也可替我擋得恩師的責罰,”說著失笑了一下,又道:“如今看來,是你幫扶于我甚多,解得我難處不少。”
“師兄言重了,”陳晉連連擺手,“恩師賜予我如此多的珍藏書本,師兄又時常前來督促我讀書,說是督促,其實還是探看,我自省得。如今既然有這些便捷的制紙印書之法,不如將這厚待傳承了下去,才是對恩師,師兄青睞有加的最好回報罷。”
“你能這般想,足見自有赤子之心。好生持著這番純良之心,他日朝堂之上,自有你存身出彩之地。”
此刻見天色漸暗,山嵐已起,抬眼看老鷹嘴,已是被霧靄漸漸籠罩。向下看去,遠處云山街不少人家屋頂已是炊煙裊裊,映襯著青黑色的屋瓦,直是一幅水墨田園畫。風也漸涼了,不復午后時的溫暖。二人攜手下山,往山腳下走去。一路伴著水渠里嘩啦啦的水聲,甚是悅耳動聽。
到了家門口,卻見一個衙役有些焦急地徘徊在院里,老道卻是坐在小圓桌處,左手捏著只茶杯,右手在桌面畫著些什么。
進得門來,那衙役一見邱遠意,驚喜地幾步跨過來,施了一禮道:
“明府,可算是等著你了!”
“怎的?可是縣里有甚事?”
老道在一邊說道:
“早就叫你與我同去尋人,卻說什么怕是錯過了,說等等許就回來了,可不就等半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