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觸了一個新體系,于是最近說話養(yǎng)成了開口先打招呼的習(xí)慣……所以,說完大噶猴之后,說說這個題目。
這類碎碎念按著本意是要放在篇末的,而本篇不論位置還是內(nèi)容,都還是蠻重要的,碎碎念放哪也就沒什么所謂了。
構(gòu)思的時候,篇名本來想用《生或如逆水行舟》的。
結(jié)果想著想著,突然發(fā)現(xiàn),咦,這個名字怎么好像在哪里見過?那時才意識到,原來是用過的,雖說具體第幾篇沒啥印象。
思索來思索去,將名字換成了如題這個:逆流而上何懼之。
兩名看似沒什么不同,實際上卻大不相同。
以下正文。
……
人生,一場漫長的峽谷漂流。水流如時間亦是生命,外在推動力;漂流的船如人類本身亦是意志,內(nèi)在行動力。峽谷漂流的過程就像一局超級瑪麗,有的馬里奧跳起來獲得獎勵吃了蘑菇,從而完善或修復(fù)自己,有的馬里奧看見個綠色的裝置悶頭就跳,也不看裝置里頭盛的是另一空間還是消耗甚至要命的仙人掌。
上面這么一大段文字打完,坐在電腦跟前愣神了幾秒。
感覺,差不多,到這兒說完了。
后面講的無論什么也似車轱轆話。
這時想起了小學(xué)還是初中時期的語文閱讀,總有那么一道題讓人歸納中心思想,可是到頭說來,真正的中心思想還不是那幾個地方,裝模作樣尋找一翻再用自己的話換個味,往往還出個滿分答案。
作者本人真正想要表達的話,以及所謂的正確答題方法,倒不如說是給一個出題者與判卷者想要看到的幾行文字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