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說有一種東西能夠讓紛亂的思緒歸于平靜,那么音樂在個人角度而言便為重中之重,這里聊的沒有唱、表達,僅有聽。
聆聽仿佛是什么再簡單不過的事了,可若對面坐著的或對話框傳達的是心不在焉,是自說自話眼中全無說者,那么這次的聆聽便沒什么意義。好在聽音樂這件事,被聆聽的一方不會有悵然一說。
將耳機取出,一耳朵塞一個,音樂登時響起。
往常聽了很快便能放松下來的歌這回失去了效用,將自建的幾個歌單翻了個遍,每個歌單挑了一首依次放下來,不多時又更換,始終也沒能有個滿意的。挑剔么,或許是,數分鐘后,略覺出些不耐煩來。
若心無法靜下來,做什么都像只熱鍋上的螞蚱,一跳又一跳,哪怕腳底板燙紅甚至是爛掉仍舊難以出離困境。
好久前有屯歌單的習慣,一翻,有點驚,62個,但隨翻隨看,起初的興趣也有不少扔在了半路,這些放在平時定是上等之選,可要說可安心神,怕是有點難。手指滑動地百無聊賴,最終,停在了這首歌上。
開頭的鋼琴,是引導,更像是試探,音調突然升高后沒過多久的剎那消失,接著二胡聲穿入……其實初聽前奏便知會成心頭好,可一點一點聽,后面的調子反倒成了印證,希望更好更有驚喜,不希望出現不好,總歸,全程下來無一處不是滿懷著期待。
網易評論貌似挺火,對于喜歡的歌近來也會跑到底下偷瞄幾眼有啥好玩的評論,就像故事一般,有喜,亦不乏悲歌。
“青絲頭,少年夢。許一人天長地久,盡一世浮世繁華。”
“與君同船渡,達岸各自歸。”
“整首曲子動與靜,溫婉與低沉,交相錯出,就像兩個人,相互愛慕相互惦記,卻是一個江南一個塞北。山水萬重,煙雨千聲,只能隔著歲月的風塵,遙遙地相望。鋼琴與二胡此起彼伏,相互映襯,一個傾訴,一個聆聽。”
評論的人們多是感念人兒,感嘆青春,或是對于未來的憧憬,更有甚者,通過寥寥數語道盡當年話,使人瞧了僅有幽幽一嘆可作回答,倒,算是個古時酒館茶樓的縮影。
提到酒,那要說的話可就有點太多了。
氣氛發生了變化有木有……哭笑不得.jpg,不知從何時起,寫過的故事里往往得有點杯中之物的影子,個中尤以古言為甚,‘浮世有三:美景、老酒……’下一個是啥給忘了,好在后來再開啟新的故事,沒有圍繞這一字來展開,否則也別叫甚么霧里,改稱醉里才算妥帖。
暫且兩件事好了。
人何時可歸尚且沒什么音信,表姐的問候已遙遙地透過微信傳達了過來。
【天呢要開始血腥了嘛,是不是也習慣的差不多了,哎,慢慢內心就強大了……但是要小心啊,現在醫患關系太緊張了,都是淚。趕緊回家吧,回來喝酒!】
問候斷斷續續的,此時記錄回翻,腦海里浮現出一名身形高挑的少女。
“啥時候家來啊?”
“等你回來,咱們姐兒幾個大吃一頓。”
“快成年吧丫頭片子,別成天樂樂呵呵的,等你長大了,或許有一天就會發現和外面的人關系不能那么親密了,趁著還有這幾年,好好享受。”
那時候的她,留著一頭利落的短發,常因為自個兒的‘劉海兒’不齊而噘嘴,未滿雙十的年紀,哪里會沒有這兒那兒的煩心事,等一到了面對眾多弟弟妹妹時,溫暖的笑確不由自主掛上嘴角。
幾年后的她,發尾卷曲甫見便知精心打理過,沒了‘劉海兒’自是不會再噘嘴,照片上也總是掛著恰好的弧度,哦,細細觀之,唇色有艷有淡,并能與身上的一應物事搭配的恰到好處。
可是為什么呢?
心頭一想起,往往浮現的,還是那個被兩只熊孩子吵得氣急敗壞而舍不得發作分毫的跑起步來有些外八字的短發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