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跨界人生(第二卷):講述51位跨界人士的故事
- 跨界俱樂部
- 3542字
- 2020-11-28 16:55:45
界,亦無界
洪穎

跨界關鍵詞
IT 策劃 運營 公關 廣告 公益
人性之界:外表文靜,內心瘋狂
初識不久的人大多都會給我貼一個類似“文靜”的標簽,這樣的評價總是會讓躁動在我骨子里的“野性”有一絲尷尬,但似乎也并沒有更合適的詞匯來形容表象的那個我帶給陌生人的第一印象。
童年時在鄰居叔叔阿姨眼里我簡直乖巧懂事到無可挑剔,誰都不曾想過并“不善言辭”的那個小女孩兒時的夢想竟是開一間小賣部。那時每每和媽媽提起,媽媽總是溫柔地笑笑說:“如果真的開起來就會變成你的零食庫了!”所以在幾次碎碎念后自然沒了下文。但是倔強的意念總是會揮舞著敏銳的觸角不允許自己錯過任何一抹甜味。某一天,偶然聽到家人提起二姨進了一批童裝,心里的小種子便不再安分,軟磨硬泡地從二姨的倉庫中借了幾件出來,在下班高峰期時最繁忙路段練起了攤兒,每天都在用期盼的眼神望著路人,等待著自己的第一份生意上門,偶爾有叔叔或阿姨帶著善意的微笑詢問時我都激動地以為就要成交了。那一年我七歲,雖然最終并沒有人為我的夢想買單,但短短幾天的經歷卻變成了童年記憶中最獨特的一個碎片。
很多年后“文靜”的我大學畢業,面臨著并不輕松的擇業問題,那時是迷茫的,并不知道要怎樣去選擇一份適合自己的職業。托關系找工作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思量一番總覺不妥,最終決定靠自己的能力去爭取。于是滿頭大汗無處落腳的人才市場以及沒日沒夜的網搜目標公司都成了那段時間我必做的功課,各種初試、復試等樂此不疲,直到同時收到兩份offer才小有成就地長舒了一口氣。也正是在那些不停奔走的日子里我慢慢發現自己竟然已經從“文靜”的小女生變成了善于對著陌生人侃侃而談的另一個自己,大概是第一次直面社會的壓力將內心的“野性”喚醒,欣喜于體內平行共存了二十幾年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因子終于開始有了交集。
有意思的是,在第一份工作正式上崗前莫名被公司人資安排在負責招聘的崗位實習一個月,僅有一個的名額就這樣被我“霸占”了,接到通知小小的悸動后迅速收斂情緒進入實習狀態,雖然被壓榨到一分錢的報酬都沒有但仍然情緒高漲。一個月后接到人資老總助理的通知,由于在實習期間所有的面試資料都被我規整得井然有序從未出過差錯,大家對我實習狀態的認可度極高,所以可優先選擇想要去的城市正式上崗。于是我毫不猶豫地奔去杭州。
由于是罕有的人資老總重點推薦,以至后面的工作似乎總是自帶光環,不過在最初的幾個月還是因為“文靜”而讓大家認定我是一個并不善交際的小女生,直到半年后的一次工作總結會議,每個團隊都要報一個節目,我作為新人被推到了臺前,當站到臺上又唱又跳并說了一番自認為很平常卻讓大家驚訝不已的工作感觸時才顛覆了所有人對我的最初印象。當時的地區總經理會后發給大家的專業書籍上有對每個人的評語,我好奇地打開自己的那一本,似乎看到幾個字在不停地跳躍:“睿智大方……”那一刻我的內心應該是無比激動的,即便表象還是那么平靜。大概沒有人不熱愛贊美,對于年輕的我來說能夠獲得自己敬重的人這樣的評價,不論有多少鼓勵的成分在里面,都是欣喜若狂的,所以即便那本書已泛黃卻仍珍藏至今。
外冷內熱,適時而溫,或許也是一種界限的完美融合吧。
職業之界:從文到理,抽象與具象的交替
由于第一份工作無法滿足我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我最終選擇了離開,跳出我曾以為會定居的杭州,遠赴畢業時被我投過否決票的深圳。之所以有些抗拒,大概是因為親睹了爸爸一手操辦的工廠在深圳經歷從輝煌到落魄的全過程的緣故,十五歲便體驗了一次亞洲金融危機的殘酷,心存芥蒂難生好感。以致工作很多年后都沒有想要長遠留下來的打算,直到遇見馬先生才終于塵埃落定。
“深圳”“比亞迪”是我近十年的人生關鍵詞。即便目前比亞迪已獲得眾多發達國家的認可,但遺憾的是,在大部分國人看來它還只是停留在制造低廉價格燃油車的印象上。能夠經歷比亞迪是萬分幸運的事,因為它跨度了IT、汽車、新能源三大領域,有各種各樣的崗位可供員工內部競聘,發展的空間不單有縱向的高度,還有橫向的廣度。
我初到比亞迪的崗位是IT產業群通訊電子研究院資源開發工程師,負責被動元器件,略懂IT資源開發的人都很清楚被動元器件是怎樣一種讓人抓狂的存在。面對全新的工作內容我有很多不熟悉的地方,甚至偶爾會感到一竅不通,但倔強的性格不允許自己得過且過地混日子。于是我用了連續三個月的時間每個晚上每個周末都泡在辦公室研究那些被動元器件的各項數值和相關理論知識,終于在一次下班的路上茅塞頓開,之后的工作便自如很多。半年后比亞迪引入SAP系統,需要將大量的物料信息整理錄入數據庫,而本應無比煩瑣的電容電阻等數據的收集梳理工作卻因保留了之前自我學習累積的原始資料而變得異常輕松。還清楚記得當年的年度總結會議上,部門領導興奮地表揚了我這個“安靜”分子是多么了不起地搞定了繁雜的數據,雖然他被我判定為“不懂我”的領導,但那時的自己已坦然接受別人遞出的“安靜”標簽。生活中的我們本都是多面體,朝向不同的人群擺出不同的姿態或許是本能的條件反射。在經年的誤解中我也慢慢習慣于此,并逐漸淡化一些不適的感受。或許正是那一年純理科的工作模式,中和了我曾滿是酸膩情緒的文科腦袋。
界內之界:夢想的種子,總會在陽光適宜的午后生根發芽
比亞迪有著很不錯的內部競聘制度及環境,于是幾番努力后終于在某一個舒緩的午后收到汽車銷售公司的offer,正式進入自己想要參與的領域。
那時正逢比亞迪燃油車市場版圖不斷擴張的幾年,所有汽銷人的臉上似乎都寫著“忙碌”“高效”的字眼。到崗第一天我便被派出差學習,緊接著便是安排我到北京市場進行調研,為期一個月。雖然有了前期學習的鋪墊,但當獨自一人留在北京時還是不免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可是問題終要解決,于是我每天除了常規調研工作外,還臨時在酒店旁邊的報刊亭訂閱了大量報紙,在每個汽車版上收集各種類別的汽車軟硬廣,并利用碎片時間在網上查詢需要的信息。終于在出差即將結束時在北京地圖上繪制出比亞迪各4S店及北京汽車市場布局現狀圖,并大膽初嘗分析經銷商經營狀況和客戶群體、廣告及整體汽車市場布局的關聯,同時整理出競品廣告投放規律及特點。回深圳匯報工作時,同事驚訝于我這一個月的收獲,因為這段經歷我對自己潛能的爆發力也有了完全不同的認知,并開始練習駕馭“野性”的內部力量。
遺憾的是,兩年后汽車銷售公司組織架構重大調整,取消所有策劃崗位,相關人員全部重新擇崗,對于剛剛升職不久正在適應工作調整期的我來說難免有些失落。當時公司篩選了八位女職員破格下沉到區域,那是比亞迪歷史上第一次嘗試啟用女職員負責管理督導4S店的運營工作,有幸我也是其中一員。雖然僅三個月便因工作強度等原因,被總部調回,但那段完全忘記自己性別的日子充分滋養了我骨子里的“野性”,并開始將它的藤蔓延展開來,在內里和外在之間不停地跨越著縱橫交替,刷新著沒曾想過的人生閱歷。
調回總部后,最終落定公關部直至幾年后離開比亞迪。在公關部期間是我蛻變最多的幾年,每一場發布會后都是一次成長,每一次廣告投放都是一次挑戰。回望那些日子竟也榮幸到親見過巴菲特、芒格、比爾·蓋茨這樣的人物,感謝曾經那個廣袤的平臺,感恩在那里的八年舊時光。
“動蕩”大概是汽銷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記,動蕩也是一個企業處于上升期時在所難免的陣痛,卻也在那些充滿矛盾的陰差陽錯中強化了我的適應力。所有的辛苦都會有所收獲,所有的委屈都會找到適當的出口,所有的誤解也終將煙消云散。
完美之界:執著于美好,終將美好
在大學期間迷戀上了油畫,曾一度想背起畫板重新走一遍高考,雖然終沒能如愿,但正是從那個時期的關注開始,讓我積累了一些專屬于自己的美學認知,不再盲從。所以若干年后當我開始鼓搗相機時在構圖處理上受益匪淺,并沒有多少技巧,只是憑借對身邊美好事物的感知便可以拍出讓自己喜出望外的畫面,也慢慢明白用心遠比技巧要強大許多,于很多事物而言。
說到美好大概沒有什么可以比孕育生命更加神奇美妙了吧,也正是因為人生角色的轉換在產假結束時我決定辭職——為了能夠更好地保障母乳喂養以及優質的親子陪伴。賦閑在家的日子里在馬先生的影響下開始接觸公益,現任職于益加益學院。沒有進入公益圈之前,總是把公益和慈善的概念混淆,后來終于慢慢發現公益的世界里其實有很多事可以做,它的廣度遠不止慈善這一面,而益加益“隨手公益”的理念更是讓我突破了很多原有思想上的局限。除此之外還能夠時常跟著前輩們一起討論公益與商業如何結合的思路與方法,以及探究孵化培育公益伙伴自我造血意識的命題等,曾經距離我很遙遠的事物當下卻統統變成了常態。目前益加益團隊已啟動部分內容的商業實踐,這讓我對未來的每一天都充滿了期待。
施愛者愛返,這個世界的美好終將與你我有關。
跨界感悟
人生不過百余年,最不該做的事便是畫地為牢,世界本無界,解開束縛,凡事用心盡力方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