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園里的退伍老兵
- 史宗愷
- 2622字
- 2020-11-28 14:53:59
永遠在征途的士兵

個/人/簡/介
陳炬,男,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1988年2月出生,湖南瀏陽人。2006年8月考入清華大學自動化系,2008年12月入伍,2015年11月退伍,曾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參謀部防空兵學院。服役期間被評為“優秀士兵”兩次、榮立三等功一次,被評為總參“四會”優秀政治教員,并于服役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返校后擔任自動化系國防生輔導員,所帶自11班榮獲全校體能比武、隊列會操、軍歌大賽等多項冠軍,學業成績名列年級第一,被評為北京市優秀班集體。畢業后自主創業,成立北京朝夕光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公司已融資上千萬元。
人生如同一次漫漫征途,勇敢的戰士從一個戰場奔赴下一個戰場,在拼搏和磨礪中獲得光榮和成長。
——陳炬
2006年,我從湖南考入清華大學信息學院自動化系。和清華所有的學生一樣,我每天騎著單車背著書包行走在清華大學幾千畝的校園里,繁重的學習任務和豐富的學生活動占據了我大部分的時間,我忙碌著、奮斗著。直到2008年秋天,學校的征兵宣傳讓對軍營充滿向往的我開始思考是否要嘗試一下另一種陌生而充滿挑戰的生活。
2008年12月在經歷報名、體檢、政審等一系列程序之后,我踏上了南下的火車,我的戰場從清華大學轉移到了總參某防空部隊。
軍營的生活艱辛卻充滿激情,清華學生的身份并沒有讓我少吃多少苦,反而是我比普通士兵更加努力的理由。一年時間的摸爬滾打,我從一個文弱書生蛻變成一個各項軍事成績名列連隊前茅的優秀士兵,也對軍營這片廣闊的天地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參軍第二年,我被選中到新兵連帶新兵,成為全團唯一一個上等兵新兵班長。“這是榮譽,也是挑戰,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在別人的質疑中我出色地完成了新訓任務,我所帶新兵班以優異的成績奪得全團會操第一名,我也因為各方面的優異表現榮立三等功。
回顧這段經歷,我說這是一個重大轉折,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指揮和組織能力,還深刻感受到責任、擔當、榮譽這些軍人身上最閃光的東西。退伍前夕,我還代表單位參加總參謀部舉辦的“四會”政治教員評選,在這個幾乎全是軍官的舞臺上以義務兵的身份拿下一等獎。我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榮譽,但更看重的是在一次次挑戰中自己獲得的成長和蛻變。
后來,自動化系的鄭玉昆等學弟、學妹來咨詢我,當兵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體驗。我一直都覺得當兵期間所鍛煉出來的力爭上游的精氣神兒、奮斗不息拼搏不止的昂揚狀態,成為了激發我不斷探索和取得成績的重要動力。
士兵永遠在征途
脫下軍裝之后,我又開始了新的士兵突擊。
回校之后我接到了新任務——擔任清華大學國防生輔導員。從國防生入學那一天起,我就以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所帶的國防班,每天早上6點準時帶領大家出操訓練,寒暑不斷。在我擔任輔導員期間,我帶的班不僅軍事成績所向披靡,拿下了各種比武會操的全校冠軍,就連國防生向來處于劣勢的文化成績也突飛猛進,由入學之初的年級墊底躍升為年級第一名,創造了清華大學國防生培養的歷史紀錄。
2012年,在本科畢業之際,當同學們都開始各種畢業旅行的時候,“不安分”的我又開始了新的挑戰。這一次我決定獨自一人騎行青藏線!
從西寧到拉薩,全程2000多公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空氣稀薄,長距離爬坡騎行對體能要求很高。不過對于經過部隊鍛煉的我來說,這并不是最大的困難。青藏線真正的挑戰在于沿線人煙稀少,補給點之間常常隔著幾十上百公里的無人區。七八月間高原氣候多變,上午天清氣朗,下午可能就刮風下雨下冰雹,夜間甚至會下小雪。高原上沒有任何遮擋物,遇到風雨冰雹,只能硬扛著往前走,因為趕不到下一個點就得露宿高原,那是非常危險的。我有一次在一個挖煤工地上住過一宿,那是最驚險的一次。
漫漫旅途中,我走過風光秀麗的青海湖,翻過蒼莽雄偉的昆侖山,曾在初次見到圣潔的雪山時熱淚盈眶,也曾在穿過可可西里時邂逅傳說中的藏羚羊。“寂寞和艱辛是難免的,但是與心靈受到的震撼相比都微不足道。”
我曾在途中作過小詩一首,以表心跡——
生平不負劍,豈知江湖遠?
今作少年游,意氣憑肝膽。
曠野少人行,長路多艱險。
單騎自驅馳,游子不顧返。
創業,考驗并不比當兵小
青藏騎行回來后,我的碩士生涯開始了,研究方向是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在那互聯網創業如火如荼的時候,我心中也蠢蠢欲動,想在這個風云激蕩的時代干一番自己的事業。2012年年末,經過深思熟慮,我和兩個同學正式開始合伙創業,方向是團隊協同工作網站。
那真是激情燃燒的歲月啊,3個人躲在宿舍苦干了一個寒假,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編程,春節也只回老家待了不到一星期。寒假后,凝聚了團隊辛勤付出的新產品——e朝夕上線了,網站集成了日程管理、任務管理、文件管理、即時通訊等功能,能幫助團隊提高工作效率。網站推出之后,很快在校園里累積了3000多用戶,團隊規模也迅速擴大,一度達到了十幾人。
當然,任何創業都不會一帆風順,我們也很快遇到了瓶頸。
由于3個創始人都是技術出身,缺少產品和運營經驗,我們犯了初創團隊最容易犯的錯誤:把產品做成了大而全但是缺少核心競爭力,用戶增長也越來越乏力。核心成員曾一度對未來發展方向產生了激烈的爭執。
好在我們都是對事不對人,雖然意見分歧很大,但大家都是為了團隊的未來著想。在經過一段苦悶彷徨的思索后,我和團隊冷靜思考,確定了轉型方案:產品上大刀闊斧地做減法,集中精力做好社交化時間管理這一個點。順應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產品形態從PC端為主轉向以移動端為主。
方向確定后,團隊迅速轉型,小團隊的靈活性優勢很快顯示出來了。很短的時間內,我們就把社交日歷APP——朝夕日歷第一版研發出來了。團隊也順利入選清華大學創新創業基地x-lab。在x-lab,團隊的產品獲得了投資人的賞識,順利拿到了天使投資。
做極致的產品,做正能量的事業
獲得天使投資之后,我決定休學全職創業,這一次休學和3年前休學參軍一樣,我的抉擇依然堅定。創業是高風險的,成功率很低,只有全力以赴才有希望。休學全職創業是對團隊負責,對投資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對于創業者,每一次出發都是負重前行,新的困難和挑戰層出不窮。創業過程中,我先后做過后臺開發、移動端開發、項目管理,后來由于團隊分工的需要,又從技術開發轉向運營推廣崗位。這次轉崗對于理工科的我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挑戰。
創業者不能說我不會,也不能說我不行。每一個困難都必須克服,否則就有可能倒在成功的前夕。“做極致的產品,做正能量的事業”始終是我和團隊的理念。
如今,我在創業的道路上拼搏著,就像那時候奔跑在部隊里的訓練場上一樣,也像騎行在渺無人煙的青藏線上。如果你曾經和我擦肩而過,不妨去朝夕日歷找一找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