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高注,以《治要》所引勘之,得佚注八條。若注有佚句,句有捝字,以及文字殊異者約百余則。因思高注舊文,唐代以降,刪易孔多。有因妄改注文而并改正文者:如《論人篇》“哀之以驗其仁”,注云:“仁人,見可哀者則不忍之也。”后儒妄改為“其人”。由是注文“仁人”二字,亦易為“人人”。《大樂篇》“狂者非不舞也”,注云:“雖舞不能中節(jié)。”后人妄改為“不武”。由是刪易注文,更為“雖武不足畏”。有因刪注復(fù)加竄...
上QQ閱讀APP看后續(xù)精彩內(nèi)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呂氏春秋》高注,以《治要》所引勘之,得佚注八條。若注有佚句,句有捝字,以及文字殊異者約百余則。因思高注舊文,唐代以降,刪易孔多。有因妄改注文而并改正文者:如《論人篇》“哀之以驗其仁”,注云:“仁人,見可哀者則不忍之也。”后儒妄改為“其人”。由是注文“仁人”二字,亦易為“人人”。《大樂篇》“狂者非不舞也”,注云:“雖舞不能中節(jié)。”后人妄改為“不武”。由是刪易注文,更為“雖武不足畏”。有因刪注復(fù)加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