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 吃茶記:一半成都一半茶
- 朱曉劍
- 1003字
- 2019-11-27 11:12:12
成都是一個愛喝茶的城市。不只是城市,在鄉間小鎮上也遍布著大量的茶館。如華陽,就有記載說:“入夜,鎮中心的丁字街、正大街、茶房酒肆、小食攤點,座無虛席,人群熙熙攘攘直到三更方靜。”這里的一間茶鋪,晚上就可以賣茶兩百碗。在唐昌,有家深田茶莊,其“區別于都市茶樓、農家樂茶室,以自然田園為幕,綠樹翠竹為屏,冷泉清澗為脈,鄉村生態為蘊,白鷺石蛙為鄰,人性服務為基,茶香茶品為境,濾沉都市的一抹煩躁,還都市人心的一池靜水”。這樣的茶鋪在成都以及周邊遍布,可見成都人喝茶之潮流。因之留下了許多與茶相關的詩句。
成都是什么時候開始有茶鋪的,迄今尚無定論。但從晚清至今的文獻來看,成都市區的茶館擁有量從幾百家,到數千家之多,絕對是全國之冠。
1997年,我初到成都,看見街邊的茶館,坐著眾多人群,無所事事,也頗覺好奇。那時成都尚流行錄像廳,去看錄像,老板就會泡一杯茶來,這等待遇,也是覺得新奇。這茶大概就是待客之道。
不過,在學校生活,能夠喝茶的機會也有限,跟社會交際也不多。時常見諸報端的各色名人,偶然在茶館里遇見,也是覺得有趣的事。但那時尚沒有在成都定居的計劃,自然覺得這些場景與自己關系不大。
多年以后,終于決定在成都定居,喝茶聊天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管是名人,還是普通百姓,大伙坐在一個茶館里喝茶,也并沒區分三六九等,各喝各的茶。
喝茶,在最初的幾年,是亂喝茶,沒有那么多的道理可講(今天似乎也是如此)。因做媒體的緣故,認識的人多,喝茶地方也就經常變換,最講究的是一個各人都方便的所在。由此,也就領略到了不同茶館的風貌。
在成都居住的時間越來越久,對其中的生活體味也就愈加廣泛。這也許就構成了不間斷喝茶的動力。每次外出,也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喝茶故事,由此也不妨將喝茶視為一種生活場里的活動。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間茶館。對成都人來說,不是喝茶,就是在去喝茶的路上,這當然是與成都人深得茶中三昧有關。在這本書里,我所關注的不只是茶事,也還有茶人,不僅有當下的茶事,也還有茶史。它以成都為中心,向周邊輻射。關于平時所喝的茶,除了“啖三花”之外,成都的喝茶習慣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在這里,我所著眼的是對變化的關注。
喝茶,在成都人眼里,可能很少涉及茶道,陳錦將此定義為庶民之飲,是對成都喝茶文化的最好總結。不過,喝茶的功能不管如何演化,但喝茶的趣味,可能更為要緊一些,這也是構成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看,成都人喝茶或許更有意思一些。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龍族(1-4合集)
累計銷售量達千萬冊的青春幻想小說,被譽為“東方的《哈利·波特》”,作者江南本人獲得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的榮譽。主角路明非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在申請留學的時候收到了來自屠龍學院——卡塞爾學院的來信,從此開啟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在伙伴陳墨瞳、楚子航、愷撒等人的幫助下,屬于龍族的神秘世界逐漸在他們面前展開,路明非神秘莫測的身世也慢慢浮出水面。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