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唐詩三百首》里的人生感悟之王之煥篇
- 煙酒小店的經營日常
- 元珠峰下一只蟲
- 826字
- 2020-03-17 08:59:53
對于王之煥,大家最熟悉的莫過于那首《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是我當年小學一年級學習的第一首詩歌。
這篇王之渙婦孺皆知的作品,卻不是藝術成就最高的。藝術成就最高的,是那首《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是一首邊塞詩。前兩句描繪了一副高遠遼闊的邊境圖:黃河如帶,在白云之上繚繞,一片孤城,周圍是高聳入云的山峰。這正是將士戍邊居住的地方。
后兩句說羌笛何必吹奏傳達離別悲哀的《折楊柳》呢?春分是吹不到玉門關的。感嘆皇上恩澤不及于邊塞。為守邊將士疾苦代言。
關于這首詩,還有段軼事。有一次,王之渙、王昌齡、高適三個文藝青年,一起到旗亭飲酒,遇到梨園伶官在演出。王昌齡便提議說:“我們三人齊名詩壇,難分上下。今日聆聽歌女演唱,誰的詩入曲一首,便在亭壁上畫一橫道,最后視優劣、多少分勝負。二位意下如何?”高適、王之煥欣然贊同。
首位歌女演唱的是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第二位歌女唱的是高適的《哭單父梁九少府》。第三位歌女唱的是王昌齡的《長信怨》。
王之渙作為三人之中年紀最長、成名也最早者,此時臉上有些掛不住,他說道:“這幾個女子都是下里巴人,豈懂得陽春白雪?”于是他手指一抬,指向最后那位一襲青衫的絕色女子:“這位壓軸的美女最清新脫俗,品味最高。她所唱之曲如果不是我的詩作,我從此就封筆不作詩了!”
果然,那位壓軸出場的歌女,唱的正是王之渙的名作——《涼州詞》。
當歌女們得知三人身份后,紛紛前來求合影、求簽名,連飯錢都搶著幫他們結了。
這段軼事,也從側面反映出邊塞詩人在當時有多受歡迎。盛唐是邊塞詩歌的黃金時代,這些雄渾豪邁的邊塞詩,是盛唐的產物,也是盛唐的風骨。
回望千年,在那遠離盛世繁華的邊塞,有人看到了浪漫,有人看到了悲涼,有人在呼喚英雄,有人在渴望和平……那是屬于一群熱血男兒的詩和遠方。是他們,讓世人看到了文人身上的另一種鏗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