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點亮
- 煙酒小店的經營日常
- 元珠峰下一只蟲
- 938字
- 2020-01-31 14:36:24
點亮,也叫“上亮”。是我們大德化區域(現德安,瑞昌,柴桑三縣區)老百姓的說法。這里的“亮”是燈火的意思。
元宵夜里的亮,必須點的亮,燃的久,燒的旺。這是對大自然的敬畏,也是對祖先的尊崇,更是對新的一年興旺發達的期許。為此,每到寒冬臘月,天氣晴好,我都會屁顛屁顛跟著父親上山去砍柴。碼在屋檐下,一垛一垛的,梅雨季節,引火燒柴也用的著。
這可不是普通意義上的進山砍柴。父親說,這叫發財(伐柴),發大財(伐大柴),講究多。大柴只限一節兩根,不貪多,不求全,夠用就行。
所謂的一節,是松枝瘤,松香節。砍伐下來可以修正樹木成長,顯得更加挺拔蒼翠,關鍵的是松香瘤陰干后破開,像極了一塊塊純精的瘦肉,而且易燃耐燒,長時間不會熄火。燒的正旺時候,松脂油還會嗤嗤地流出來。父親說,這就叫做富的流油。就像年夜飯,再窮的家也必須要燉一爐大肘子。沒有那塊肥的流油的大肘子,腿肚子是沒有足夠的力氣來應付開春后肩膀上的重擔的。
而所謂的兩根,是腐爛的樟木根和毛竹根。樟木根深難挖,很是費力,但芳香撲鼻,驅瘴散戾,很是實用。往往要老半天時間才能挖出一個完整的樹兜,父親說元宵夜里點亮肯定是用不完,留到夏天夜里驅蚊蟲也用的著。
相比之下毛竹根可就輕松好挖多了,不是有句成語叫勢如破竹嗎?三下兩除二就能搞定,撣撣泥土直接往框里一裝就下山了。父親說之所以用毛竹根,是節節高升的意思,干燥的竹根燒的噼里啪啦響,喜慶。半干半濕的竹根燒出水汽,呲呲作響,就好像人發出的笑聲,火發笑定有客來到。是喜事。
元宵節那天,我們吃過晚飯,父親端出早已準備好的三牲,貢酒,香燭,鞭炮。我和哥哥一眾男丁抱著“發財”就跟在后面上墳點亮去。
一番祭拜儀式后,父親掏出火柴,劃出火苗,點亮松節,頓時火紅印臉。此時抬頭四望,黑夜里,沿山遍野,熠熠如星輝日燦,林麓洞然。
父親領著我們繞著祖墳一圈邊走邊說,對于遠去的祖先而言,看到火就等于是看到溫暖,光明,看到了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的希望,久而久之這種對火光的渴望就轉化成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山之后。父親又領著我們在牛圈,豬圈,廁所墻根處一一點亮,謂之蚊蟲鼠耗,當夜嫁女,既安我家,理當沾光照明。
當然,現如今一次性電子光燭早已替代了“發財”,科技方便如此,傳承依舊還在,記憶深處的印刻依然會點亮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