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制度:從一國到多國的演進(1917—1991)
- 孔寒冰 項佐濤
- 2137字
- 2019-12-06 20:10:26
導論
以1917年11月俄國十月革命后產生的蘇維埃俄國為肇始,社會主義由思潮、運動擴展到制度層面,社會主義社會成為現實。但是,現實的社會主義并非像馬克思恩格斯等社會主義思想家想象的那樣,是建立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基礎之上的。恰恰相反,現實社會主義國家的前身,除個別的之外,都是資本主義不發達、很不發達,甚至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國家建立的。不僅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出現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還主要是由外力推動(大國劃分歐洲)的結果,而非這些國家內部的必然發展。于是,落后的國家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設,社會主義國家之間應當是什么樣的關系,這兩個問題一直縈繞著社會主義的實踐過程。
如何在不具備社會主義基礎的國度里建設社會主義制度,是社會主義實踐的一個主題。這些國家的共產黨人帶領廣大民眾篳路藍縷、苦苦地探索著實現的途徑。經過列寧和斯大林兩代領導人的不懈努力,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終于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形成了一種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方式或方法。由于它后來成為其他社會主義的樣板,所以,這種方式或方法也被稱為蘇聯模式或斯大林模式。由于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打敗法西斯并在戰后成為世界的兩個超級強國之一,蘇聯模式也披上了金光閃閃的外衣,為新出現的社會主義國家所仿效。這使得不少人認為,蘇聯模式的理論就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蘇聯模式的實踐就是真正的社會主義,這兩種“主義”成了社會主義實踐的標準模板。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出現的社會主義國家,無論是被動建立的(如東歐國家),還是自主建立的(如中國),經過了一個短暫的過渡之后,都無一例外地確立了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制度。
然而,蘇聯模式的社會制度同樣是一種社會發展的復合體,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它的核心是共產黨一個黨執政,社會發展所有方面都是圍繞這個核心運作的。但是,除了這個核心之外,社會主義國家其他方面的制度都有一個建立、發展和完善的過程。由于設想和力圖在落后或非常落后的基礎上建立最先進、最完美的社會制度,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社會發展的非均衡性,如政治與經濟的不平衡、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不平衡、工業和農業的不平衡、重工業與輕工業的不平衡等。共產黨利用自己的超強動員能力集中發展社會的某些方面并且取得巨大的成就,這些成就不僅可以作為美好的社會主義的象征,而且能夠成為共產黨合法性的支撐。任何社會的發展,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特別是在發展初期。但是,問題在于,非均衡的發展不可能是一直不變的常態。所以,任何一個社會的發展,從本質上說都是從初級向高級、從不均衡向均衡的演進。社會主義制度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實行的是過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社會主義國家的這種演進主要是由共產黨及其領導人主導的,以改革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所以,從實踐上說,社會主義也是一部改革的歷史。
不過,因為社會主義發展階段不同,還因為蘇聯模式正負效應顯現也不同步,各社會主義國家在改革時間的先后、力度的大小等方面差異很大,由此產生了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什么是修正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什么是資本主義之爭。這些爭論又與現實的國家利益、錯綜的國際政治以及復雜的歷史糾葛結合起來,社會主義制度從一國變成多國之后,相互之間的分歧、爭論和沖突就始終沒有間斷過。從這個角度說,社會主義又是一部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爭論與沖突的歷史。由于處于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各國在對蘇聯模式的認知和實施上差異很大。因此,爭論的各方都認為自己的理論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自己的實踐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爭論的結局,要么是一方壓服另一方,要么是雙方決裂。總之,幾乎沒有以妥協而告終的例子。后來的事實表明,社會主義國家圍繞改革問題的爭論與分歧只是時間空間認知上的差異,而沒有本質上的不同,批判者與被批判者最終是殊途同歸的。因此,爭論不僅僅傷害了爭論者,而且也損害了社會主義本身,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就是很好的例證。
社會主義在20世紀進行了影響巨大并富有成效的實踐。由于主客觀的多重因素,這種實踐在蘇聯、東歐國家中斷了。但是,在中國、越南、朝鮮、古巴等國,社會主義制度依然存在。其中,中國經過近40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和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同其他社會制度的發展一樣,社會主義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高歌猛進、迅速發展的時候,也有遭受挫折、充滿坎坷的時候。但無論如何,社會主義的制度建設已歷時近一個世紀。在這過程中,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講述,有太多的經驗值得總結,有太多的教訓需要汲取。
社會主義雖然是一種帶有很強意識形態色彩的制度,但又是現實的客觀存在。所以,對它的觀察、分析和思考,都不能脫離實行這種制度的國家其獨特的政治文化,離不開社會主義制度在建立和演變過程中復雜的影響因素,特別是國際政治和大國關系等因素。各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都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之內,都受到不同的政治文化、國際政治和大國關系等因素的影響或制約。也正因如此,世界社會主義制度的演進才具有豐富多彩的內容。
近100年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是短短一瞬,人們不應以自己生命所及甚至眼睛所及的長度去衡量它、評價它。只有被放在特定的時空當中,才能看清各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價值和意義。